游戏科学开发的首部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于2024年8月20日正式上线,屡次打破游戏平台销售纪录、在线人数纪录。截至9月20日,游戏总收入约9.61亿美元,标志着中国3A游戏新里程碑诞生。
在文化、旅游、消费等多个领域,《黑神话》也引发“悟空效应”。21世纪20年代现身的新一代孙悟空,极大地激发了中国青年的心理认同,并构成了内在于中国社会变迁的文化视野。
在记忆与现实、前人与后人、自我与他者之间,游戏《黑神话》展现了一个黑色场域:死亡、轮回的威胁下,孙悟空不断被迫“与现实和解”,玩家的身份也在“继任者”和新“天命人”之间游移:前者为死去的孙悟空复仇,而后者是为了找到自我。
《黑神话》创作了一个新西游世界——“西游后传”。在这个世界里,保护唐僧取得西天真经、获封“斗战胜佛”的孙悟空怅然若失。他离开释迦牟尼说法的灵山,再度隐居花果山。
脱离体制的孙悟空令天庭诸神坐立难安,派二郎神“诛灭”。孙悟空身亡,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散落各方。
玩家扮演一位“天命人”,在“天命”的指引下会踏上探寻六根、复活大圣的艰难旅程。
随着游戏关卡的推进,《黑神话》展示出三层叙事结构:在前两层叙事的铺垫下,卒章见志地道出了黑色真相。
第一层叙事里,玩家扮演的“天命人”是别无选择的“接班人”。孙悟空的“意”已经消弭,无法复活,“天命”选择“天命人”重走西游路,只不过是希望新的“天命人”接受九九八十一难的“再教育”,最终成长为效忠天庭并被天庭认可的新一代“斗战胜佛”。
游戏的第一个结局,就是“天命人”郑重戴上金箍,成为天庭的正式一员。
第二层叙事随诸多反派的视角展开。原来,“八十一难”背后的始作俑者并非心怀不轨的妖魔鬼怪,而是为了招降反抗者孙悟空而设下攻心陷阱的至高天庭。
孙悟空是天庭的控制对象,而他的敌人妖魔鬼怪则是天庭的工具。这些妖魔鬼怪不是邪恶的“化身”,只是作为先一步“投诚”的反抗者,不得不担任战争的“消耗品”。
孙悟空是天庭的控制对象,而他的敌人妖魔鬼怪则是天庭的工具。这些妖魔鬼怪不是邪恶的“化身”,只是作为先一步“投诚”的反抗者,不得不担任战争的“消耗品”。
当天庭需要一位新的“斗战胜佛”时,幸存的妖魔鬼怪只能再一次成为“天命人”的对手,在“齐天大圣”的棍法下魂飞魄散。也就是说,如果反抗者有等级,那么妖魔鬼怪的等级显然远在孙悟空之下,他们的命运就是被屠杀殆尽,以印证天庭招降孙悟空的“意义”。
动辄“奋起千钧棒”的齐天大圣尚且是天庭治下的一枚棋子,偶尔做做好事、满肚子牢骚的妖魔鬼怪又怎能例外?
第三层叙事也是游戏的隐藏结局。玩家必须开启“二周目”“再入轮回”,去隐藏关卡“梅山”打二郎神,再打最终BOSS才能进入隐藏结局。
“天命人”与二郎神重逢,二郎神揭开真相:若干年前的决战中,孙悟空认为只有一死才能真正摆脱金箍——天庭的具身统治,因此与他合谋,死后化为“六根”,等待“天命人”继承遗志,继续向天庭宣战。
玩家寻找“六根”的过程,就是成为孙悟空合格继承者的过程。当重走西游路、获取“五根”眼耳鼻舌身等神通法术之后,再找到保存于二郎神“天眼”中的第六根“意”,“天命人”就可以拒绝金箍,成为新一代自由的“齐天大圣”,为反抗而死的孙悟空“复仇”。
在“真结局”里,“天命人”不再是受天庭摆布而无可奈何的猴子,而是顶天立地的不屈英雄。至此,《黑神话》通过三层叙事,重新书写了孙悟空的故事——天庭不可信任。原来的孙悟空已经死了,但是他等到了“后来人”。每一个在屏幕前奋斗的玩家,就是一位新悟空。
从故事的内容和情节而言,《黑神话》并没有太多的新意。一周目的“回归主流”结局,是《大话西游》和《悟空传》的结合:疲惫中年,英雄解甲,以“像一条狗”的悲剧感接受无法抵抗亦无力拒绝的“收编”。
而二周目的隐藏结局带有浓厚的革命年代色彩,是“今日欢呼孙大圣”、《大闹天宫》和《千万不要忘记》影响下对“自有后来人”的衷心期待。
孙悟空的死,是无尽劫数的一劫。
轮回是《黑神话》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游戏中,“天命人”每一次死亡都会化作一根猴毛,重新飘回土地庙上空,“落成”一只新猴子。这一角色复活机制反复暗示,玩家操作的是美猴王的一根猴毛——孙悟空的著名法术之一,拔猴毛吹气变出千百只“猴子猴孙”,充当“低配版”的本人。
而“死了”成千上万次的玩家,就是前仆后继的低配版孙悟空,进入游戏也就等于“再入轮回”。
轮回是佛教的理论支柱。轮回的界限可以由修行的结果——“果位”进行区分,证得无余涅槃的“阿罗汉”方能永脱轮回。在此之前,尚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果位,意味着修行者必须经过自我见证、自我实证而依次获得阶位。
佛、菩萨均在“阿罗汉”阶位之上。
孙悟空受封“斗战胜佛”,按理说本不用受轮回之苦,就算是低配版也可以享受同等待遇。但“天命人”自愿“再入轮回”,就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救赎者姿态了。
像地藏菩萨“久以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萨婆若是梵文音译,意为一切智。地藏菩萨已经了知一切法相,达到佛陀智慧之海(的等级),由于他渡人意愿极强,“依本愿自在力故”,不恤来“五浊恶世”,“庄严此世界”,解脱众生。
同样,玩家一次次踏上取经之路,来来回回地听老猴子“讲那过去的故事”,一遍遍拾取“斗战胜佛”的猴毛,也是自愿加入轮回序列。
游戏中的NPC(Non-Player Character,由程序控制的角色)也十分了解“再入轮回”的设定,称呼玩家“天命人”时,多少带着几分不屑和调侃。盘丝洞里的蜘蛛精也是老相识,她的一声“臭猴子”,不仅致敬了《大话西游》的对白,更有几分熟稔“套路”的自信。
同时,受天庭驱使不得不“扮演”八十一难拦路虎的妖魔鬼怪,也对轮回的玩法“门儿清”。游戏里的“影神图”(角色图鉴)明确表示,妖魔鬼怪们早就放弃了挣扎,只是陪“天命人”“开心做出戏”,以求在这场无尽轮回的闹剧中尽快解脱。
没有花果山也能当美猴王,没有西天取经也能作孙行者,而没有了灵台方寸山和菩提祖师,孙悟空便不再是孙悟空。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黑神话》的设定,“天命人”代替了生死簿上给自己除名的孙悟空,自愿堕入无间地狱,重走西游路,突破金箍的诅咒。
然而,和渡众生的菩萨不同,一次次摸索记忆、追逐自由的“天命人”并不想,也没有救赎别人,终究落入小乘。
游戏配乐《往生甘露咒》的节奏也是无限轮回。“它不仅是念给一路丧命的妖魔鬼怪的往生咒,也是念给六根“法身”和大圣残躯的超度咒,甚至也是念给心态不断崩溃的玩家的安魂咒。”
游戏《黑神话》并没有放弃原著《西游记》的一条主线,即孙悟空的自我追寻: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而“我是谁”, 决定了 “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得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通关的“天命人”就真的成了孙悟空吗?
孙悟空也未必知道自己的“真假”。《西游记》小说里“真假猴王”的笔墨尤其精彩,据如来冷眼旁观,滥杀无辜的六耳猕猴只是孙悟空的心魔。当着如来的面,孙悟空斩杀六耳猕猴,去除妄念,从此再也不提“回花果山”,一心护佑唐僧西行取经。
也有不少“西学家”相信,死的是孙悟空,修成正果的反而是六耳猕猴。
猕猴有六耳,恰如人有六根。
六根,即六识,最初由小乘佛教发展,区分不同的“意识”。自大乘佛教特别是唯识学开始,在六识的概念上又增加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
简单而言,前五识眼耳鼻舌身,都属于“色识”,即“感官意识”。第六识“意识”也作“法识”,可以“了别一切法”,区分“有形无形的一切事物乃至一切义理”。第七识“末那识”意为“恒省思量”,类似于“自我意识”。第八识“阿赖耶识”意为“执藏”,接近于现象学家胡塞尔所说的qtSMw3THRSapBkLuZ0Jneg==从属于意识本质结构的“纯粹自我”。
佛教对“意识”的细致划分、描述和阐释,表达的是人的自我相异性——当一个人说“我”的时候,这个人已经与“我”分割开来,“我”立刻成了他者。唯识学专门有“三能变”学说来分析“八识”的展开和转换。
“我即他者”也是孙悟空最典型的特征:面对取经这一超越性的任务,他始终自我分离,自我异化,时刻处在一种高度精神分裂的紧张之中。一边是浪漫的、无畏的、不死的反叛者,一边是压抑的、愤怒的、自卑的皈依者,《黑神话》续写了“斗战胜佛”之后的故事,但依然试图利用“脱胎换骨”的主体来调和个人与体制、自我与超我之间的深刻危机。
今何在曾在小说《悟空传》里分析,“西游果然只是一个骗局”,“没有人能打败孙悟空。能打败孙悟空的只有他自己”。
在游戏的第六章《六根归一》里,玩家与困在石头里的齐天大圣战斗前,响起一首《那个原来是你》。
“我即他者”也是孙悟空最典型的特征:面对取经这一超越性的任务,他始终自我分离,自我异化,时刻处在一种高度精神分裂的紧张之中。
这首歌曲改编自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开头以钢琴单一声部演奏主题旋律,加入小提琴突显主角心声,其间编钟声起,引入森严天庭背景,暗示孙悟空不得不始终压制本能。后半部分的主题旋律,先由激昂的小号演奏,代表着取经路上的不懈战斗,再由洞箫接入,取经结束、师徒四人各获果位,而心头的孤寂和悲凉久久萦绕不去。
1986年电视剧《西游记》有一处神来之笔,后人都不得其精髓。孙悟空为了救活五庄观人参果树,去找师父菩提祖师。到了屋前,洞府荒芜,断壁颓垣,师父不见踪影。孙悟空大哭一场。
这一哭,哭出了几百年来“西游”作品都没有达到的高度。原来齐天大圣也不过是人海孤鸿。没有花果山也能当美猴王,没有西天取经也能作孙行者,而没有了灵台方寸山和菩提祖师,孙悟空便不再是孙悟空。
也正是回不去的故乡和回不去的童年,再次让孙悟空走上了自我追寻、自我实现的道路。“路在何方”固然要四处求索,但庇护已失,前途漫漫,清风明月,余生只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