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10-22 00:00王鹏
职业 2024年17期

摘 要:本文根据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精神与文化内核,将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核心目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有机结合,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从德育为先、注重实践、培养学习能力、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四个方面,研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导向下的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以培养出既有专业素养又有文化底蕴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教学目标;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培养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向更高质量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快车道”。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入研究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有助于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为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如何有效地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特别是在教学目标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则成为当下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作为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则重要篇章,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也为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教育视角。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侍坐》教学目标的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以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实践技能的训练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技能人才。通过研究,期望能够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赓续力量。

一、《侍坐》内核分析

(一)内容内核

《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文章真实记录了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言志”的一段对话。根据文中所述,孔子问志于其四个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回答了各自志向,而曾皙不同于子路的“勇之志”、冉有的“富之志”、公西华的“礼之志”,直抒胸臆阐述“美之志”,描绘出一种高雅宁静的理想生活状态。《侍坐》通过问答的方式,师生平起平坐、因材施教,生动地展现了不同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理想追求。

(二)精神内核

儒家学派乃至众多文人学者皆将《论语》奉为儒学经典之首,历经岁月打磨,成为不可磨灭的精神瑰宝,其“仁爱”精神在《侍坐》中也得到了充分彰显。孔子问志,并没有因弟子持有的理想志向不同就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也没有因弟子的理想志向和自己的有所差别就进行强制教化,反而是对弟子的理想志向都给予了充分尊重,这种包容宽宏的博大情怀正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让人敬仰不已。同时,曾皙表现出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正是基于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与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阶段的人文素养培育目标相契合。

(三)文化内核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部极其重要的经典,文约义丰、质文兼备,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极为重要,对现代文明的赓续发展价值巨大。孔子重视礼乐教化,认为这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侍坐》中也包含着“礼乐教化”的文化价值观。在《侍坐》中,曾皙对“浴于沂,风为舞雩,咏而归”的理想境界的描述,正是儒家所追求的“礼乐之邦”的象征。这种追求体现了对于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既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对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有力支撑。

二、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核心目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巩固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主要聚焦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学生,使其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成为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强调了学生的技能掌握、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对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生动展现出课堂上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寓教于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突出了孔子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循循善诱的授课风格。文字生动形象,同时也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再现了一堂栩栩如生的优质课全景。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也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德育方面,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与《侍坐》中强调的德育为先、品德修养为成才基础的理念高度一致。通过加强德育建设,厚德、尚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良好的职业态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践教学方面,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与《侍坐》中强调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优势,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立足于落实好实现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核心目标与《侍坐》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也对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

三、《侍坐》教学目标导向下的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一)强调德育为先,注重人格塑造

《侍坐》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注重人的品德修养。因此,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也应注重德育为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职业操守和人文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更好地将《侍坐》的核心理念融入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中,除了传统的基础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论语》研读课程,以《侍坐》为主线,深入挖掘其中的儒家思想和人文精神。例如,通过研读《论语》,学生可以了解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精神,培养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论语》中关于“仁爱”的论述,使学生了解“礼”的含义,并将“礼”的精神付诸实践,强调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此外,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人格的塑造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于操作性强的专业,应加大实践过程中品格培养的比重。例如,在健康与社会照护相关专业中,可以设置模拟病房,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健康照护技能的同时,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教育等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使其充分意识到专业能力在个人发展和事业中的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注重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侍坐》记载了孔子采用启发式育人的教学全过程:弟子以“述志”回应夫子“问志”,夫子再以“评志”观照弟子“异志”,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习得闭环”。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同样要注重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借鉴《侍坐》中的对话式教学,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教师主动创设情境,鼓励学生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展开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实践技能,而且可以提高思维能力与交流技巧,还可以设计分组实践课程。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程目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实现实践和技能的共同进步,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的同时,进一步传承“仁爱”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倡导终身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职业教育更好融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三个重要努力方向。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通过对自己终身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终身教育规划:“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倡导终身学习,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成为终身学习者。孔子鼓励弟子们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这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因此,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驱动、自我规划,不断研究和学习新知识。在《侍坐》中,孔子与弟子们共同面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分享来获取知识和智慧。可以借鉴这种自主学习方式,通过组织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和渠道,利用图书、网络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知识体系、拓展知识领域。

(四)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侍坐》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可以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例如,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儒家思想、礼仪规范等元素,或者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将《侍坐》中的故事和情节融入教学内容,采用故事化教学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习传统文化,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进一步感受孔门教风学风,对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反思精神大有裨益。

四、结束语

《侍坐》是论语中罕见的段落分明、结构完整的篇目,既有生动的人物形象,也蕴含深刻的思想哲理。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将《侍坐》的核心理念融入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笔者基于《侍坐》教学目标的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深入挖掘了文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价值,紧密结合当前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又体现“兼济天下”的人才培养可执行路径,以期职业教育回归初心、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朱妍,刘常兴,贺爱利.内修技能外强联动:高职院校服务技能社会的建设路径与实践[J].河南农业,2023(30).

[2]史晓慧,杨盏.“岗课赛证”四维联动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效能的路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

[3]曹畅,赵娜,南秀燕,等.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就业,2021(11).

(作者:王鹏,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