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研究浙江省舟山市旅游经济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入探讨了海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0年的10年间,舟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攀升,生态环境总体向好,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都处在高位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在对两大系统的16个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后认为,其中适宜旅游天数的比例、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国内旅游经济收入、生态环境用水等指标是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海滨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舟山市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8-0026-06
21世纪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时代。我国于1996年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提出中国近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如今,作为海洋新兴产业之一的海滨旅游业正不断发展壮大,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由于海滨地区的特殊性,导致海滨旅游业受生态环境制约严重,故海滨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更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很多学者针对旅游开发和当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李梦程等对我国海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进行了评价研究[1];李淑娟等对滨海城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进行耦合协调实证研究[2];苏智杰等利用耦合协调方法测算了安徽省16个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3];孙秀娟对太原市的旅游与生态的耦合关系进行了评价分析[4]。
浙江省舟山市属于典型的东部沿海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但针对浙江省的海滨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鉴于此,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海滨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定量研究,以期明确浙江省沿海城市海滨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沿海城市旅游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思路。
一、研究区域、方法与评价体系
(一)研究区域概况
舟山市地处中国海岸线中心位置和长江航道的交汇处,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北接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舟山群岛海域面积约2万平方千米,陆地总面积约1 250平方千米,岛屿和岛礁共有4 696个[5]。舟山群岛具有丰富的海、滩、石、林自然资源优势,尤以海滨自然风光见长。
(二)研究评价体系及数据来源
1.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本文研究内容,参考之前的研究成果,选择各学者引用次数较多的指标[1,3,6],并结合本文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两大系统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2.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舟山统计年鉴》《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舟山市海洋环境公报》《舟山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等。针对个别年份缺失的指标,本文主要采用调查调研法及趋势外推法进行赋值。
(三)研究方法
1.数据标准化处理
海滨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二级指标既有正向的又有负向的,现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其统一标准,便于后续测算。其计算公式如下[6]:
其中,X'ij为指标因子标准化后数值,Xij为指标标准化前数值,max与min分别表示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权重计算
熵值法是对数据标准化后进行加权处理的方法,熵值大小表示的是提供信息量的多少。为了清除标准化之后“0”对后续计算的影响,令γij=X'ij+0.000 1。熵值法的运用步骤如下[7]:
计算第j个指标下,第i年的特征比重或贡献度。
熵值计算,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差异性系数计算。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Wj。
3.综合评价指数
利用权重和指标加权求和法,测算出某地第i年的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数U1和U2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公式如下[8]:
4.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
耦合协调度可反映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水平,故根据已有研究,构建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D,公式如下: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取值范围[0,1],D值越大表明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性越高,另则反之;C为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之间,C值大小与二者的关联程度呈正相关;T为协调指标值,是反映两个系统整体效应协调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数;U1和U2 分别为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本文通过参考众多学者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文章的具体研究内容,最终确定α和β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5和0.5[9,10]。
据此,借鉴刘耀彬、王成等学者的研究成果[11,12],结合本文的实际测算结果,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6个等级,见表2。参考汪进芳等学者的研究成果[10],本文将耦合阶段分为6个阶段,并根据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对比,划分出7个关系判别特征,具体见表3和表4。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舟山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U1和U2、综合协调指数T、耦合度C及耦合协调度D等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
(一)舟山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如图1所示,2010—2020年舟山市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指数由2010年的0.168增加到2019年的0.842,说明当地旅游不断蓬勃发展。2012年旅游经济发展指数由0.22降为0.15,增长率为-41.5%,说明此时旅游经济出现倒退现象,主要是由于当年的星级宾馆数量和限额以上住宿餐饮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导致的。2013—2014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增长最为显著,连续两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9.19%和39.04%。主要是由于2013年实施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822”行动计划(2013—2017)》,政府利好政策使得舟山市旅游经济快速提升。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旅游行业不景气,旅游经济指数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由图2可知,舟山市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在近十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0.38增加到2020年的0.69,总体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2012—2013年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降低最为明显,由0.54降为0.36,增长率为-49%。原因可能是当时舟山市海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的拓展带来了海运的增速发展,各类十万吨级以上船只来往形成对近岸海域的污染。2015—2016年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增长最快,由0.45增加到0.71,增长率达到36.3%,且2016年为生态环境指数最高年份,主要是因为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指数从2013年开始便持续增长,表明舟山市着力践行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切实体现。
旅游经济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的比值变化见图3,其中可见,2010—2012年之间的比值分别为0.4、0.4和0.3,依据表2可知,这三年旅游经济发展一般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2013—2015年之间的比值呈上升趋势,2015年比值为1.06,表明两大系统处于同步发展阶段;2016—2018年比值继续呈持续增长,至2018年比值达到了1.33,表明该三年旅游经济发展迅速,而生态环境的保护投入赶不上旅游经济的发展;2019和2020两年,旅游经济指数出现滑坡,生态环境指数则继续升高,因此该两年的比值也随之下降。
生态环境指数的比值
(二)舟山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两大系统的综合协调指数T值近十年呈上升趋势(见图4),由2010年的0.27增加到2019年的0.75。2014年增长率最高,达到38.3%;从2014年开始综合协调指数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前文分析判断,这与日渐提升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呈正相关;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导致综合协调指数出现负增长,为-10.1%。
(三)舟山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本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得出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由图5可知,2010—2020年耦合度处于极小范围波动,整体平稳在0.8—1.0之间。根据表4可知,近十年舟山市两大系统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说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联程度极高,达到了有序磨合状态。
(四)舟山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如图6所示,2010—2020年期间,舟山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其中,2012—2019年期间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有所下降。结合表6,近十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为协调发展阶段,其中,2010—2013年旅游经济皆不同程度滞后于生态环境,2014—2017年两大系统处于基本同步发展阶段,2018—2019年为生态环境轻度滞后于旅游经济阶段,但2020年两大系统又恢复至同步发展状态。自舟山市2017年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以来,在全市人民和游客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舟山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并出现与旅游经济并驾齐驱的趋势。
三、基于岭回归分析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影响机制
本文对舟山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岭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如表7所示。其中,旅游经济系统中,国内旅游经济收入(lnX1)、国内旅游人数(lnX2)、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lnX6)与耦合协调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84、0.094、0.157,而显著性P分别为0.01、0.014、0.037,均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以上三个因素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营业额(lnX5)、星级饭店数量(lnX7)、A 级景区数量(lnX8)与耦合协调度的显著性P都大于0.05,说明其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显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经济收入分别每增加1个单位,相对应的耦合协调度就分别增长0.157、0.094和0.084个百分点。
如表8所示,生态环境系统中,生态环境用水(X11)、工业废水排放量(X14)、适宜旅游天数占比(X15)与耦合协调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69、-0.337、0.65,而显著性P分别为0.02、0.038、0.044,均小于0.05,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说明生态环境用水、工业废水排放量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适宜旅游天数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AQI优良率(X10)、近岸海域环境功能达标率(X12)、工业废气排放量(X13)与耦合协调度的显著性P均大于0.05,说明其对耦合协调度影响不显著。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态环境用水和适宜旅游天数占比分别每增加1个单位,相对应的耦合协调度就减少0.337、0.069和增长0.65个百分点。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根据舟山市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测算,同时探讨了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与评价,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舟山市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皆呈阶段性波动上升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指数稳步上升,说明舟山市各岛屿近些年因地制宜全力发展海滨旅游业颇有成效。但生态环境指数自2016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微弱下降,将两者指数相比较后发现生态环境指数近几年有些许落后。但2020年生态环境指数上升,说明当地采取了相应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并取得成效。
第二,舟山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也由中度协调上升至如今的高度协调状态,但仍未达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两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很高,且耦合协调度的发展程度与生态环境指数和旅游经济指数皆呈正相关。因此,耦合协调度想要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需同步提升,缺一不可。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看,对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影响最强的两个变量分别为适宜旅游天数占比和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
(二)发展建议
海洋旅游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被寄予厚望。笔者通过对舟山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努力开发新型旅游产品,促进海洋旅游产业升级。笔者认为,应该适应时代潮流,多角度开发新型旅游产品,譬如现下非常流行的“旅游+研学”模式。应该充分利用舟山渔场的绝对优势,从生物旅游资源角度出发,设计在校学生的海洋生物知识研学活动和海滨生物野外采集活动,打响吸引青年朋友的海洋生物旅游资源品牌,以教学活动为契机,带动舟山各岛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在维持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反哺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根据上文分析,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中,生态环境用水等指标偏低,说明在海滨旅游中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水”。想要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政府首先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工业废水排放治理;同时要提高舟山市的森林覆盖率及绿化面积以减少生态环境用水量。政府不仅要提升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建立生态环境公众参与机制,还需利用现代网络媒体等手段,特别是在景区,全方位、多角度提高游客的关注度,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杜绝游客乱丢垃圾、对旅游资源“拳打脚踢”等各种不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梦程,王成新,薛明月,等.我国海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5):1048-1060.
[2] 李淑娟,王彤.滨海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43-49.
[3] 苏智杰,赵中秋,祝培甜.安徽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空间演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3(3):115-122.
[4] 孙秀娟.太原市旅游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4):75-82.
[5] 曹雯婷,张华国,李睿.1986—2017年舟山群岛不同主体功能海岛岸滩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学研究,2021,39(4):123-131.
[6] 王强,陈海鹰.广东沿海经济带滨海旅游生态位时空动态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54-68.
[7] 陈玮莹.江西电网Z供电分公司综合绩效评价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19.
[8] 衣保中,李铭洋.中国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21(9):255-260.
[9] 王兆峰,霍菲菲,徐赛.湘鄂渝黔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J].经济地理,2018,38(8):204-213.
[10] 汪进芳,龙光灿.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贺州市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22,37(1):78-85.
[11]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1):105-112.
[12] 王成,唐宁.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8,37(6):1100-1114.
Study o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easide Cities
—A Case Study in Zhoushan in Zhejiang Province
LIU Su1, WANG Jia1, FANG Mengpan2, WANG Zhen2, XU Shanliang2, WANG Danli2
(1.Ningbo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Ningbo 315800, China; 2.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8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Zhoushan, Zhejiang Province,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was adopted to deeply explore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its impact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major systems of coastal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10 to 2020,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economy in Zhoushan has continued to rise, and the overal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improved. Both the tourism econom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in a high coupling stage,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ut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not yet been achieved. After analyzing the 16 evaluation index systems of the two major system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uitable tourism days,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tourism revenue to GDP, domestic tourism economic revenu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use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systems.
Key words: Seaside city; Tourism econom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Zhoushan
[责任编辑 彦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