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3年2月,我国首次制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三坚三守”的内容点明了会计人员的职业特性和价值追求。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使用CiteSpace计量软件,对中国知网中1993年1月至2023年3月相关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以数据为依据,梳理近30年该主题的论文成果、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发现会计职业道德由广度到深度不断发展且具有与政策变动相结合的学科特性;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机构多为财经高校,且更多的是独立产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丰富研究主题的建议,以期为会计职业道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状况;研究趋势;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7-0120-04
一、研究背景
当前,会计人员道德建设是加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的重要一环。2023年2月,我国正式发布会计人员“三坚三守”职业道德新规。截至目前,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探讨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行为、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职业道德与诚信等。回顾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历程,能够发现会计职业道德在不同时段各具研究特色,体现了职业道德与社会发展、政策变动相关的学科特性。针对会计职业道德过去三十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有助于厘清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状况,为职业道德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文献来源为中国知网。以会计职业道德为关键词,检索发表时间为1993年1月至2023年3月,来源类别为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的期刊论文,结果共计961条,最终被CiteSpace有效识别的文献数量为956篇。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针对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发文量以及相关机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聚类的分析,来探寻近30年来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状况
(一)会计职业道德研究基本状况
1.发文量。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北大核心与CSSCI的研究文献可以追溯到1993年。从1993—2023年近三十年间,年发文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发文量显著增加,说明学者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不断增多,这主要在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正式实施以及2001年朱镕基视察时提出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年发文量于2003年达到顶峰,为125篇,在此之后发文量呈下降趋势。2006年和2011年两年分别呈现出小波峰的状态,这可能是由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以及2011年新会计准则的变更,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起了学者的研究兴趣。2012年之后,会计职业道德的年发文量下降但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目前关于该方面的研究达到相对饱和的状态,也侧面反映了没有指向性的新政策,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仍需要新鲜的思想碰撞。
2.机构。通过运行CiteSpace得到机构网络合作图谱(图略),图谱中网络节点的数量为401,连线数量为30,网络密度为0.000 4。图谱中较为明显的节点是各大研究高校。图谱中研究机构分布较为分散,说明更多的是独立产出。产出机构中高等院校占比较大,其中研究成果最多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文量共计8篇。高校等机构研究成果的产出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体系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考量。我国正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院校关于职业道德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统一,对于完善职业性人才培育格局、推动产学研体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热点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会计职业道德近些年的研究状况,使用CiteSpace对1993—2023年的956篇核心期刊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设置时间切片为1年,得到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与时间轴的图谱。
1.关键词共现。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处理,得到图1。网络节点数量为467,网络连线的数量为1 121,网络密度为0.010 3,总体来看网络密度较高,各个关键词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研究主题较为丰富。将出现频次前十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出表1。中心性起着中枢连接的效用,用来衡量可视化图谱中节点的重要程度,中心性数值与其重要程度成正比,通常用中心性为0.1的临界值来判断该节点是否重要。
由表1可知,频次最高的节点为会计人员,出现频次为244次,其次是职业道德,为220次,然后是会计工作、会计、会计信息等,可以看出相比于频次最高的前两位关键词,其他关键词出现频次明显较低,说明学者对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鲜少涉及这些关键词代表的领域。从关键词的中心性来看,会计人员和职业道德的中心性分别为0.35和0.53,说明这两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存在较强的关联;如会计行业、会计造假、会计行为的关键词中心性较小,说明围绕这些关键词得出的核心文献较少。
提炼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是研究职业道德行为的主体对象,出现频数为244次。阴国恩等人曾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会计人员行为倾向进行研究,得出会计人员在涉及自我利益、对他人的后果上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较多[1]。吕伟经过研究发现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别都对职业道德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二是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会计信息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王云川从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工作人员三个职位层次研究了职业道德对于会计工作的影响,发现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以及本行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职业道德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印发、2023年“三坚三守”政策的颁布,印证了该研究热点的上升态势。三是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数据资源,关乎着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胡晓对上市公司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量化指标,力求为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4]。王欣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并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5]。
2.关键词聚类与时间轴。通过聚类算法对关键词进行整合,能够探索学者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集中在哪些方面。
对会计职业道德核心文献的关键词进行LLR聚类(图略)。聚类结果表明:聚类Q值达到0.537,高于0.3,表明聚类所得结果显著。聚类后S值达到0.853 2,高于0.7,表明聚类结果有说服力。聚类关键词规模为20以上的分别为#0会计、#1会计人员、#2会计教育、#3会计行为、#4会计信息、#5会计学、#6会计诚信、#7会计工作、#8会计职业、#9会计人才。聚类标签的数字越小,说明与该主题相关的文献量越多。在这10类中,有关会计的已有研究文献最多,会计人员为其次,有关会计人才的最少。表2可以看出不同聚类下的研究细节有哪些,例如#0会计,包含的关键词主要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教育、会计职业道德等。表2中的S值能够反映聚类的成熟度,其中#5会计学、#8会计职业、#9会计人才的S值较大,说明这三个聚类较为成熟,而#1会计人员的S值最小,说明相对来说聚类不够成熟。
使用CiteSpace对关键词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时间轴图(图略)。图中前期关键词出现较多,例如职业道德、会计行为、会计信息、市场经济等,说明早期学者持有较高的研究热情,研究范围较广。在中期,出现了内部控制、会计精神、会计技能、高等院校等。后期出现的关键词有公司治理、价值探讨、领军人才、执业质量等。未来学者的研究方向可能会是业务能力、人才培养、共享经济等方面。纵观关键词聚类的时间线图,可以发现关键词的密度由多变少,研究的主题逐渐深化,体现了由广度到深度的发展趋势。从关键词的内容上看,研究的方向既具有学科特性,又与时代发展、政策变动相结合。
四、会计职业道德研究趋势
(一)职业道德与人才培养
2023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三坚三守”会计职业道德新规,指明“坚持学习”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各类财务智能模式在我国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培养该模式下的会计人才的可能性。蒋瑜峰、李夏宇等人指出,新时代下会计人才的角色发生变化,会计人员要具备必需的复合专业实操能力、数智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展能力,高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应当紧跟其后[6]。胡俊南、杜思远等人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多学科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双维双向、四能发展”的人才能力框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7]。王钲翔提出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的“主体—核心”式的能力框架,在能力进一步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需要具备的“三角模型”[8]。王小红和徐焕章为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贡献了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从“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两大类课程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三进三出策略”优化教师资源、“四大课堂协同发展”培养大数据思维、“五大实践联动策略”实现理论和实践融合五个方面培养会计人才的建议[9]。孙刚聚焦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在总结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方案优化、实施方法优化的培养机制优化策略[10]。智能化背景的人才培养不仅限于传统领域,杜文和刘均敏提出中小饲料企业也要注重会计人才培养,要构建适合该行业的智能财税人才素质能力模型,引入智能系统并培养员工的实操能力[11]。我国对综合性会计人才依然存在需求,职业道德与人才培养将成为热点话题。
(二)职业道德与数字经济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党的二十大和“十四五”规划都对数字中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和展望,新时代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关于数字经济下职业道德的相关研究成果还很少。秦荣生在总结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时代要坚持新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零信任为前提、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保障和公开公平客观等五个方面[12]。李嘉怡和郭婷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会计道德缺失的原因,并从环境方面、制度方面、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13]。谢晨昀从法律经济学视域,重新审视了数字经济时代下互联网平台数据的获取规则,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路径[14]。目前,针对该领域的职业道德研究文献较少,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需要学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信息几个方面,后期研究方向逐渐细化,涉及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公司治理等方向。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体现了由广度到深度的过程,但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如会计职业道德常常为定性指标,仅有部分指标如会计信息质量能依靠定量来衡量;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议措施很难得到落实检验等,这些问题都亟待学者研究解决。
(二)相关建议
1.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研究法是当代科学探索的一种全新方法,能够以不同的视野来探索发现问题。就会计职业道德研究领域来看,研究机构多为高等院校,研究角度多以会计、审计方向为切入口,未能与校外企业、多方科研群体形成合力。然而,会计电算化已然昭示会计不再是依靠手工记账的单一学科类别,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与信息化的结合为会计学科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高等院校等相关机构需要打破观念桎梏、营造跨学科研究的良好知识氛围;可以借助国家产学研平台,与不同背景的企业开展学术交流和共享,细化职业道德的研究领域。
2.丰富研究主题。早期的会计职业道德研究集中于会计行为、会计监督、会计文化等方面,近年来研究主题逐渐增多,出现了数字经济、公司治理、审计教育等方面。虽然部分学者关注以上新的热点话题,但尚未形成足够细化、系统的研究成果。如何诠释数字经济环境下的职业道德新规?数字经济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哪些新挑战?这些都是需要学者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学者们可以将以往研究经验与时代新规相结合,深化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研究,为其增添更多新理念、新内容。
参考文献:
[1] 阴国恩,苏娟,于木兰,等.会计专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264-269.
[2] 吕伟.高校专业教育对职业道德形成的影响:一个实验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3):87-91,45.
[3] 王云川.职业道德、环境与会计行为[J].中国总会计师,2022(6):81-83.
[4] 胡晓.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1(26):53-54.
[5] 王欣.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35):108-109,112.
[6] 蒋瑜峰,李夏宇,蒋绍宇,等.财务智能化趋势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财会月刊,2022(13):94-101.
[7] 胡俊南,杜思远,王振涛,等.大数据时代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财会通讯,2022(7):155-161.
[8] 王钲翔.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之友,2022(18):51-57.
[9] 王小红,徐焕章.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21(16):119-125.
[10] 孙刚.大数据驱动下业财融合导向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财会月刊,2021(2):88-93.
[11] 杜文,刘均敏.智能财税背景下中小饲料企业会计人才培养与能力建构[J].中国饲料,2022(12):98-101.
[12] 秦荣生.数字经济时代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建设[J].财务与会计,2022(12):5-8.
[13] 李嘉怡,郭婷.数字经济下会计道德建设研究[J].会计师,2021(24):18-20.
[14] 谢晨昀.法律经济学视域下互联网平台数据获取规则[J].经济研究导刊,2022(25):153-155.
[责任编辑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