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研学旅游高地是乐山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三大支撑之一。结合乐山实际情况来看,要加强政府、市场、消费群体三个主体协同合作,凝聚发展合力;针对学生、成年、老年三个年龄群体细分,撬动消费潜力;利用基地、文化、科技三种赋能丰富内容,释放多维活力;将目的性、主题性和研究性三种特性嵌入课程,凸显研学魅力。同时,从安全、人才和资金三个要素强化保障,增添前进动力。
关键词:研学旅游;乐山;世界研学旅游高地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7-0067-04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打造峨眉山—乐山大佛等重点文旅品牌和文旅走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中国共产党乐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等三大任务。《乐山市“十四五”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提出打造“三地”,即世界遗产旅游福地、世界康养度假胜地、世界研学旅游高地,以此更好地支撑乐山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念好“四字诀”,稳步推进研学旅游发展
乐山研学具有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知识性强的资源优势。从资源的空间分布来看,乐山市11个县(市、区)都具有各自地域特色的研学资源,资源分布广泛;从资源属性上来看,乐山全域的研学资源种类丰富,从历史文化到自然风光、从传统农耕到工业生产、从市井美食到禅茶文化,多元化的资源具备了“与山川河流对话,与历史人文互视”的资源基础;从资源品质上来说,乐山拥有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极具认知度和传播力的文化IP。2022年全市研学旅游接待人次210万,实现研学旅游收入3.74亿元,
(一)念好“常”字诀,工作推动常态化
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政府分工副秘书长任组长,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14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工作协调小组,在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设双办公室,负责协调研究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政策。探索形成由教育部门把关研学课程、文旅部门指导基地建设、人社部门参与培训导师、相关部门协同共建的“教育+文旅+人社+N”的监管指导体系和联席会协商制度机制。
(二)念好“响”字诀,品牌塑造一体化
乐山大力打造“乐游嘉学”研学旅游公共品牌,并以峨眉灵猴“乐娃”作为乐山研学IP形象,同时有机整合郭沫若、乐山文庙、绿心公园、采茶姑娘、嘉阳小火车等文旅符号,创设“乐娃和它的朋友”IP矩阵。另外,以“乐游嘉学”品牌为基点,推出包含遗产、石窟、武术、非遗、自然、茶茗、美食等的6大主题10条“乐游嘉学”研学旅游线路,有效激发旅游消费潜力。
(三)念好“联”字诀,合作联盟长效化
借助“旅游新概念(中国)合作社”,积极拓展北上广、港澳等远程市场;加强与西安、桂林、洛阳、贵阳等地的研学旅游合作,加快发展中程市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优先发展成渝研学旅游近程市场。建立内部组织,将乐山市内景区、学校、旅行社、研学基地、行业协会等研学服务商组建成乐山研学产业发展联盟,成立乐山市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目前有36家会员机构,确保乐山研学旅行和谐、可持续发展。
(四)念好“特”字诀,基地建设特色化
结合全市旅游总体布局和各县(市、区)文旅资源差异化发展研学旅游业态,推出乐山大佛遗产保护教育空间,大千纸故里、夹江年画非遗传承教育空间,铁道兵博物馆、竹园镇烈士村等红色研学教育空间,峨眉山山月溪、嘉峨茶谷、嘉州绿心公园等自然教育空间,乐山文庙的城市精神教育空间等一批研学实践新空间。全市已建成省、市级研学基地35家,开发百余项研学课程。
二、把握“五难点”,尽力找准找对找全根源
尽管乐山研学旅游在有序推进,但距离成为真正的世界研学旅游高地还有一些差距。
(一)全业配合“高点”尚未打通
政府方面,研学旅游亟须制定出台市级层面的研学旅游专项规划,旨在明晰产业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实施路径等问题。市场方面,研学机构40余家,研学旅游市场主体偏弱,产业链偏短,产业核心竞争力偏弱,研学旅游产业化所需的资源、产品、服务、市场、要素等还未成链结网。消费主体方面,家长对研学旅行的了解多于市场化研学旅游,中小学生按照相关规定参加研学旅行,而参加市场化研学旅游的人数和频次相对较少。
(二)全龄研学“基点”尚需完善
研学旅游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学生延伸到社会公众将成为发展趋势。《乐山市“十四五”旅游融合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开发针对全龄段的研学课程和产品。据调查,社会公众对研学旅游的认知还停留在以中小学校组织为主的B端研学旅行,而对于个性化、高端化为主的C端全龄段研学旅游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全龄研学旅游概念的普及率与认同度尚有待提升。针对中小学生群体以外的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的研学空间还没有打开,与之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基地建设、导师培养、平台建设、对外合作、宣传推广等未进入开发阶段。
(三)研学线路“节点”尚需连通
乐山市共有市级以上教育等行政部门认定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5个,其中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9个、四川省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6个、四川省地学研学旅行基地4个、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精品线路1条。总体来说,各县(市、区)的研学基地(营地)还未有效串点连线、研学资源还未有效统筹布局,成熟、定型的市场化研学线路还需进一步规划设计。
(四)课程价值“稳点”尚需打造
一是消费主体的“高期待”与部分研学机构“低服务”之间的矛盾。“双减”政策实施后,旅行社、教育机构、咨询机构等争相抢占研学旅游市场,有的机构只是借研学旅游幌子包装普通旅游产品,其研学游产品的专业性、体验性、独特性、安全性等方面都难以满足需求[1]。二是研学旅游产品价格的公益性原则与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的矛盾。高品质的研学旅游从项目前期的反复踩点勘探到后期安全保障,从课程设计打磨到物料准备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物资成本。研学旅游的价格高于常规课程或旅游产品,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还具有公益性特点。因此,如何找好公益性和利益性的平衡点亟待破解。
(五)研学旅游“支点”尚需建立
首先是安全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自身风险。研学旅游场地相比于安全的学校环境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多,本身存在的安全风险较大。二是衍生问题。基于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旅行活动组织主体和政府都面临较大的安全压力和舆论压力,于是许多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是人才问题。主要是三个问题:一是专业资格认证。目前国家相关权威机构还没有对研学导师资质进行统一认证。二是社会认可度。社会对于研学课程开发人员和专职研学导师的认可度不如教育行业同等人才,研学旅游的理念构想、项目运营、产品设计、课程研发、营销推广、基(营)地运营管理等难以摆脱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三是经费问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费用没有被列入教育公用经费预算,相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也未将研学旅行费用纳入中小学服务业收费和代收费范围。
三、做好“五个三”,共同推进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
打造世界研学旅游高地,是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
(一)三个主体协同合作,提升供给品质
研学旅游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产业的发展、消费者的认同。只有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力,才能推动研学课程和服务接待能力的迭代更新。
1.政府主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强宏观布局。政府要发挥统筹主导作用,要尽快高标准制定出台研学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研学旅游目标定位、发展布局、重点项目和阶段工作,同时要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支持各类研学旅游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加大支持力度。针对研学市场主体出台投资优惠、市场培育等激励性的、奖励性政策;出台针对不同人群的研学旅行市场管理细则、实施标准和考评办法。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完善研学旅游行业准入制度和服务标准,探索研学机构、研学基地的资质认定,严格审核研学旅游机构经营资质或达标条件,并强化适时监管与动态调控,形成研学旅游的监管常态化机制,落实监管职责。
2.市场主体增强自身实力。一是引培市场主体。研学旅游发展初期需要从市级层面成立研学产业平台公司,引入专业化团队整体运营,从研学课程设计、营地基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推动研学旅游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并引领带动其他中小研学公司规范化发展。二是建立反馈机制。构建以学生、家校、专家、社会、教育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但又各有侧重的研学旅行评价体系,利用量化评价法、分类评价法、过程性评价法和结果性评价法等制定多维评价方法,不断提高研学质量。
3.消费群体增加了解机会。一是加大宣传推广。政府和市场主体需要整合力量持续推广普及研学旅游的概念与优势,让消费者更多地了解、认识研学旅游,争取社会各个年龄段群体的认可。二是发挥品牌作用。初期由市级层面成立的专业研学产业平台公司统筹负责研学产业课程开发、基地打造、路线设计、客源引流等。三是实施优惠政策。针对中小学研学团队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延续景区门票全免、给予学校适当补助、发行青少年学生旅游优惠卡、贫困学生费用全免等优惠政策。
(二)三个年龄群体细分,撬动消费潜力
根据不同群体的发展需求、群体特征提供分众化的目标、差异化的服务。
1.学生群体是研学首要客户群体。一是树立正确方向。面向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既不能游而不学,变成观光旅游;也不能学而不游,把课堂教学场景变相搬到校园之外。二是充分利用资源。学校要用好知识科普型(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等)、自然观赏型(山川江湖、地质公园等)、实践考察型(农庄、实践基地等)、励志拓展型(红色教育基地等)等不同类型的研学旅行资源,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三是落实研学旅行。按照《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2.成年群体是研学重要客户群体。目前,成年群体参与研学旅游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他者需求决定的群体,比如陪同自己子女参加研学旅游;另一种是自身需求决定的群体,比如自我提升的需要、工作安排的需要、自然成长的需要等。前者主要依附子女的需求而被动产生;后者是面向独立个体需求而自发生成。针对后者,可以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探索用定制旅游的模式做深成人研学,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合成人研学的产品序列,并成为多类型、多层次、多主题、多阶段的研学旅游产品谱系,为其提供有内容、有深度的专项主题性旅游服务,满足其对优质旅游内容和服务的追求。
3.老年群体是研学潜在客户群体。针对老年群体,可以利用“研学+康养”“研学+养生”,重点针对老年人在康养地开设养生、保健课程;利用“研学+国学”,利用国学中的乐、书、画等形式,向老年群体普及国学知识,传授国学技艺;利用“研学+休闲农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休闲农场、主题农庄、田园综合体等场地开展适量的强身健体活动;利用“研学+专业”,向老年人开设法律、理财、智能设备操作等实用课程;等等。
(三)三种赋能丰富内容,激发发展活力
1.基地赋能:面向现实完善空间布局。因为目前研学旅游更多的是面向学生群体,考虑到消费主要群体的需求,所以在基地建设的标准上建议参考《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专业标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T/CATS002-2019)和四川省制定的《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设计规范》等标准,尽快制定《“乐游嘉学”研学旅游基地认证标准》,明确基地(营地)建设标准,让符合申报标准的基地尽快进入“乐游嘉学”品牌范畴内;并实行基地(营地)备案制,采取动态管理,落实基地(营地)准入退出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2.文化赋能:面向过去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研学旅游要利用场景的文化化、文化的场景化等模式创新赋能,让那些重要但有接受难度的文化信息通过资源思维、产品思维、空间思维的转化,使旅游所倚重的文化变得有意思,让文化所加持的旅游变得有意义[2]。具体而言,各县(市、区)要利用本地资源,充分挖掘码头文化、盐业文化、石窟文化、美食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等,打造更有特色、更富内涵、更具人气的研学旅游产品,合理规划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做细研学旅游服务。
3.科技赋能:面向未来结合新科学、新技术。在新一轮科学技术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科技赋能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科技赋能旅游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需求端和供给端的连接作用,建设可以信息共享、智能研学、教育评价、市场监管等功能完备的、具有公信力的研学旅行数字化平台,助力研学的品质化发展。二是数字化融入研学课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拓宽研学模式,完善旅游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利用VR/AR/MR/XR、AI人工智能、元宇宙、人机交互等科技,增强智能场景感知、人机交互、全息展演、沉浸式体验。
(四)三种特性嵌入课程,凸显研学价值
课程是研学旅游的灵魂。针对中小学生的研学,课程品质尤为重要,要坚决杜绝“游而无研”“游而不学”的现象。
1.目的性是基础。首先,要精准定位研学旅游目标,即在行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得。其次,将课程目标贯穿于理念设计、课程设计、行前引导、行中执行、行后评价等环节。以中小学生为主的研学旅游必须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建构学校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制订具体的研学课程实施计划,分解阶段性目标,把教育目标和知识技能贯穿研学旅游全过程,让客户群体在研学旅游过程中提高研学旅游对发展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应尽快健全与研学旅游活动相匹配的教学评价和反馈体系,使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目标能够成为学生综合成绩评估的一个考核方面[3]。
2.主题性是特色。研学重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但它不同于课堂教学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而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认知世界,所以要让研学有所得。可以通过主题来构建课程。比如,可以开拓以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展览、动物园、植物园、文化遗产、科研场所等资源为核心的科普知识类;以红色资源、大学校园、国防、军事、消防等资源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类;以露营技巧、野外求生技为主题的露营探险类。在主题的引领下,与研学旅行基地、红色旅游景区、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工矿企业、大型农场等紧密结合,体现研学旅游的专业性和系统性[4]。
3.研究性是核心。旅游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对研学旅游产品标准、操作规范、市场规则、资格准入、研学管理等进行规范指导,让研学旅游回归教育本位。研学机构要通过科学确定主题与设计线路,有针对性地安排内容丰富的参观、学习与探究活动,形成更有利于探究学习与创新思维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研学导师要指导学生而非安排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制定方案、科学假设、大胆求证、积极讨论、认真反思。
(五)三个要素强化保障,促进长远发展
1.安全保障。安全是影响市场需求充分释放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树立正确的安全观,遵循“教育为本,安全第一”原则,协同相关部门和研学组织机构共同保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有关安全责任体系构建的建议,努力规避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力度,对研学旅行提供简便的、低廉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财政给予保险公司适当优惠政策。
2.人才保障。成熟的研学旅行教师队伍是确保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设定准入门槛。制定《“乐游嘉学”研学旅游导师认证标准》,对经旅游部门、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共同组织的培训并通过相关考核的可颁发“乐游嘉学”研学旅游导师资格证。二是建立培养机制。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研学旅行教育专家学者,为研学旅行建设提供培训指导,积极培养本地研学业务管理及运营人才,建立研学旅行产业人才库。三是扩大研学师资队伍。鼓励不同类型教师加入研学旅行师资队伍,积极参加研讨学习,相互分享经验,进行思维碰撞,丰富研学旅行的教学方法。
3.经费保障。针对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未来需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研究将研学旅游经费纳入教育公共经费预算的可行性和标准,研究将研学旅游费用纳入中小学服务业收费和代收费范围的标准和实施办法;鼓励社会捐赠设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金;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减免费用、社会人士资助等方式;探索向组织研学旅游的学校发放补贴的形式等。
参考文献:
[1] 胡蔚.研学游必须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N].中国旅游报,2021-09-14(3).
[2] 厉新建,宋昌耀,殷婷婷.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的学术再思考:难点和路径[J].旅游学刊,2022,37(2):5-6.
[3] 博雅方略研究院.如何推进研学旅行产品高质量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9-08-23(6).
[4] 李永生.抓住特点提高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质量[J].人民教育,2021(Z1):101-103.
[责任编辑 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