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丘陵地带人多地少、土地碎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结合深度调研,梳理丘陵地带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环境制约、生产经营模式单一、产业链条短、缺乏农业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垒基”“塑形”和“赋能”三步走发展战略,通过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及提供人才、资金、技术保障等策略,循序渐进地推动丘陵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丘陵地带;农业发展;现状;困境;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7-0031-04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国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总量巨大,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以上,但农村普遍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农业应用技术落后、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难题亟待破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强国必先强农,中央适时部署了农业强国战略,旨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廉江市H镇经济和农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廉江市H镇位于廉江市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博白县文地镇、英桥镇接壤,属多山丘陵地区,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库区移民镇。H镇占地面积105.1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63.6平方公里,占比60.5%,耕地面积21.5平方公里,占比20.5%。2021年,全镇户籍人口60 792人,常住人口47 510人,人口净流出13 282人,流出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21.8%。H镇交通便利,玉湛高速贯穿镇区,另有一条八乡道连接各行政村。
(二)经济发展现状
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相对薄弱。202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速9.3%,第二产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速1.9%,第三产业增加值2.4亿元,同比增速9.2%。产业结构呈现“一三二”格局,三次产业比例为51.5∶18.1∶30.4,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较大。
财政收支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根据廉江市统计年鉴数据,2021年H镇全年公共财政收入315万元,同比增速2.9%,公共财政收入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短期来看,由于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等政策红利,H镇每年可获得超2 000万元上级下拨的乡村振兴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领域。长期来看,乡村振兴政策红利将逐渐减弱,同时H镇资金需求量将进一步呈指数型增长,根据《廉江市H镇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重点建设项目库,规划期内H镇将投资10亿元左右用于乡村振兴。以H镇现有的财政收入水平,远远无法满足资金缺口,进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领域的投资不足,无法有效刺激就业、提高生产力。
总体而言,H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廉江市20个区镇中排名末位,GDP贡献率仅为1.6%。农产品生产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对全镇GDP的贡献率超50%,但第一产业会反向抑制财政收入增长[1]。由此看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H镇摆脱经济落后现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
(三)农业发展现状
H镇农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在全省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政策驱动下,H镇成功申报沃柑、三黄鸡、牛大力等3个“一村一品”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
种植业以水稻、玉米、番薯等传统粮食作物为主,但受自然条件等限制,H镇面临严重的季节性干旱问题,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以两季轮作的水稻为例,由于旱季水源不足,且农田灌溉和排水设施不完善,水稻减产、种植成本增加,部分农户旱季时放弃种植农作物,土地利用效率低。近年来,部分农户在困境中主动求变,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流转土地,大面积种植岭南特色水果(如荔枝、龙眼、木菠萝等)、岭南中药材(如牛大力等),增收效果显著,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更多农户返乡创业,积极引进香水柠檬、泰国红宝石青柚等国内外新兴品种。截至2021年年底,H镇超千亩特色种植产业基地有3个,超500亩特色种植产业基地有5个,种植业规模化生产初具雏形。
畜牧业以肉牛、猪和“三鸟”为主,2021年,H镇生猪全年出栏量超5 000头的有3户,肉牛存栏量超300头的有1户,肉鸡出栏量超万只的有1户。虽然H镇畜牧业涉及市场需求较大的南德文牛、湛江跑山鸡等,但由于周边地区同质化竞争严重,而H镇尚未建立完善的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体系,导致H镇优质农产品市场价值严重被低估。
总体而言,农业虽然是H镇的支柱产业,但普遍呈现零散、粗放、低效等特点,传统农业经营方式难以促进农户增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激发了乡贤回乡投资的热情,在政府的引导下,H镇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农户”农业发展模式,香水柠檬等特色产业试点推进顺利,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二、丘陵地带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以H镇为代表的丘陵地带,农业发展面临自然环境约束、生产经营模式单一、产业链条短、人口流失严重等困境,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自然环境制约显著,耕地丢荒问题严重
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极强,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常伴有自然风险。近年来,H镇面临严重的季节性干旱问题,由于缺少农田灌溉与排水设施,无法有效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H镇属丘陵地带,耕地不连片,据村委介绍,H镇最大连片地块不足300亩,农田普遍在70亩/块,农田碎片化分布不仅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也难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在农村自然环境制约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多因素驱动下,H镇耕地丢荒问题严重,截至2021年年底,H镇耕地丢荒面积共计6 812.6亩,具备复耕条件的耕地面积4 161.7亩。随着复耕复种工作的广泛开展,复耕2 253.1亩,复耕率为54.1%,土地丢荒情况有所改善。然而,复耕复种由政府主导,采用种粮补贴、撂荒地复耕补助等惠农政策引导农户重新参与农业生产中,短期内收效显著,长期来看,若无法从根源上改变产业结构,干旱、土地不连片等问题依然严重影响农户的耕种意愿。
(二)生产经营模式单一,农业基础不牢固
丘陵地带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单一现象较为普遍,农业生产经营中受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较大。以小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方式是H镇农业经营模式的重要部分,该模式由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种植农产品类型单一,难以抵御病虫害、恶劣天气等自然风险。另一方面,农村普遍信息闭塞,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之农户文化水平不高,对市场变化不敏感,在选择农产品生产时未考虑市场供求关系,最终导致“价贱伤农”[2]。以生猪养殖为例,2020年生猪价格反弹到历史最高点35元/公斤,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养猪积极性,H镇养猪户和生猪供给量快速增加,2021年生猪价格急剧下跌,据养猪户反馈,目前H镇生猪价格在12元/公斤上下波动,养猪户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实际收益与期望收益相去甚远,严重打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三)产业链条短,品牌化效应不明显
农业产业链一般覆盖农业产前、产中及产后各个阶段,由农技研发、农资供给、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五个关键环节组成(见图1)。H镇农业主要集中在产中阶段,即产业链上农产品生产环节,结合农业U型价值链模型分析,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劳动密集型低端种养方式为主,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而且农产品相互之间有较强的替代效应,利润空间较小,所以,农产品生产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上各环节中附加值最低[3]。
图1 农业产业链示意图
H镇是湛江市首个省级森林小镇,发展定位为“绿色生态发展示范镇”,工业用地较少,无法满足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用地需求,多数农产品出售的还是原始产品或是简单的初级加工品,在销售环节难以实现品牌化。
(四)人口流失严重,缺乏农业发展动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丘陵地区面临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从产业结构分析,第一产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低、工作环境差、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收入不可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知识技能门槛高,劳动环境相对较好,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高且稳定。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村相比,劳动者倾向于选择二三产业集中的城市[4]。
从H镇目前人口年龄构成来看(见图2),H镇18—59岁的户籍人口占总户籍人口比重为58.7%,而同年龄段常住人口占比仅为38.4%,即常住人口中老人和儿童占比超过60%。H镇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工作的劳动力年龄普遍偏高,且文化素质偏低,思维固化,不愿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无法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图2 H镇现状人口年龄构成
三、丘陵地带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丘陵地带因人多地少、土地碎片化等特性,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面临更大挑战。乡镇应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用活、用足、用好乡村振兴政策“及时雨”,循序渐进完成“垒基”“塑形”和“赋能”三步走,才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垒基: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5]。对于丘陵地区的乡村而言,首要任务是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农用地整理,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整治碎片化农田,通过挖高垫低、客土回填等方式开展土地平整,改善耕作条件,适合农业机械化耕种,减少农业生产人力成本,提升土地产能[6];另一方面,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对H镇产业升级至关重要。调研中发现,H镇政府表达了强烈的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意愿,但由于H镇的定位为省级森林小镇,且工业发展基础薄弱,较难获得额外的建设用地指标。H镇应综合整治废弃宅基地、闲置公益设施用地等存量建设用地,或积极向省级层面申请点状供地项目,解决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所必须的用地需求。
改造升级农村路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调研时发现H镇虽然有“一县道、八乡道”的路网结构,但是由于道路普遍较窄,部分通村路未实现硬底化,通往产业基地的路多为崎岖的山路,给农产品收获和运输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垒基阶段,应由政府主导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通过扩建、新建镇村部分道路,打通农业发展的产业路。
(二)塑形: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摆脱传统农业经营体系,找到一条科学高效且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现代化发展之路[7]。横向发展思路主要围绕农业产业链补链、强链,以农产品生产为中心,打通上游农业生产资料供给和下游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8]。纵向发展思路围绕产业融合,通过高新技术对农业进行渗透,注重三次产业间的联动与延伸,通过农业与休闲旅游等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壮大特色高效农业。当前H镇农业主要以散户种植多种粮食作物为主,规模较小,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增收乏力。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仅是对传统农业的革新,也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结合农业产业链示意图(见本文图1)分析,农产品生产环节不仅要选取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高效品类,如香水柠檬、泰国红宝石青柚等高价水果,牛大力、沉香木等满足广东膳食需求的南药,还要实施技改扩能、新工艺等,如特色果木与花生、西瓜等矮生作物套种的方式多元化种植。根据各村农业资源优势,成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
升级发展农村加工产业。农产品加工环节被传统农业经营体系严重低估,多数农产品从生产收获直接到低价销售,但事实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规避农产品集中上市带来的供需、价格等风险[9],所以H镇应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高标准建设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和农产品种植加工示范基地。
提升农产品品牌营销能力。农产品销售环节要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利用廉江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线下主要是指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建设集特色农产品采购、展示、销售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产业物流园,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线上主要是指电商服务体系,建设镇村电商服务点、电商直播间,打造农产品田间大卖场,破解农产品滞销难卖等问题,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农民增收。
(三)赋能:提供人才、资金、技术保障
我国农业发展普遍面临资金、人才、技术等瓶颈,如何在农业发展各主体之间建立自主、良性、可循环的共赢发展模式是乡村振兴亟须解决的难题。
资金方面应逐渐摆脱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加大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稳妥有序地投入符合发展定位的产业。同时,应从政策制定、机构准入、产品创新等方面完善农村金融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10]。
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坚持打好育才、引才、留才“三张牌”,前期主要向外借力,即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的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政策,通过人才引进、外聘专家等方式,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中后期主要通过培训、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开展人才培育,打造一支本土化程度高、专业化能力强的农业人才队伍。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对乡村道路、医疗、教育等基础公共服务的建设和投入,能够促使乡村劳动力回流[11],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从而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结束语
“十四五”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发挥推动作用,实现有效的制度供给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激发乡村活力,增加乡村吸引力,尤其是乡镇政府,应结合本地的资源禀赋、城乡互动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等客观条件,引导农业主体、社会资本创造出新的产业升级引擎,实现乡村产业生态的自我循环,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筑牢农业强国建设根基。
参考文献:
[1] 陈昌华.广州市产业结构变迁对财政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文化,2022(4):94-95.
[2] 张西凤.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2(34):20-23.
[3] 桂寿平,张霞.农业产业链和U型价值链协同管理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6(10):78-80.
[4] 郭思旭.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与流入地的影响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2):115-117,121.
[5] 周娜.乡村振兴视角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探析[J].理论探讨,2022(2):159-164.
[6] 郭锋.浅析新时代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华北自然资源,2022(6):9-11.
[7] 李真.陕西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27-28.
[8] 汪海燕.乡村振兴视角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3(8):74-76.
[9] 陈德飞,母先富,陈坤菊,等.金沙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3):97-99.
[10] 周莎丽.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3,43(2):34-40.
[11] 孙萌.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乡村劳动力回流路径分析[J].山西农经,2021(13):107-108.
[责任编辑 卫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