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研究

2024-10-22 00:00:00党佳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17期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图景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表现为在理论层面对西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超越,还表现为在方法论层面上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有根本区别。通过总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于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原则的一些具体分析方法,梳理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从基本方法论、研究假设条件、研究视角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7-0001-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要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透彻,就必须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图景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资本论》为主要内容,结合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关于经济学方法的论述,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区别,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要方法论内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原则,是马克思用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及其消灭的各种经济范畴的发展的方法。马克思经济研究和《资本论》研究过程与写作之中始终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马克思曾经说:“人们对《资本论》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这一方面的各种互相矛盾的评论所证明。”针对各种矛盾的解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和法文版序言中对其方法问题进行了一些说明。马克思比较认可考夫曼对《资本论》所应用的实际方法描述,“他所描述的不正是辩证法吗?”马克思肯定了所应用的方法就是辩证法,同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写的书信中也曾明确表示过,《资本论》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恩格斯从来都是把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看作是辩证方法的。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把这个方法作基础的,这个方法的树立,我们认为是一个成果,就重要性来说丝毫不次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辩证法就是研究资本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的基本方法。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先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思想。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在不同的场合、范围的贯彻就是通过这些认识的辩证法来体现的。

(一)科学的抽象法

17世纪的经济学家从实在和具体、现实的前提开始,由人口、民族、国家等具体范畴分析,抽象得出分工、货币、价值等简单范畴,这是“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的方法。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即“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的方法。科学的抽象方法包括两个相反的思维过程,它是指在分析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首先从客观事实出发,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然后以此为起点,再去展现具体过程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是写作之前采用的研究方法,“从抽bb1052b02992a2fc45c640f9fd44bff037563a8b568bdb017a8e004b799a08fa象到具体”的方法是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之前运用的分析方法就是研究方法。这里的研究方法并不是广义上作为整个研究过程的研究方法,而是狭义上的研究方法,就是从现实出发,经过从感性到理性、从表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事物内在联系与本质的方法。马克思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运用抽象力来分析经济形式与现象,是因为自然科学可以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理解,而经济形式不行,只能通过抽象力的方法去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马克思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所采用的方法是叙述方法,也是撰写《资本论》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叙述方法就是用抽象的概念或范畴把客观事物存在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按照逻辑方法展现出来,或者说阐释理论的方法。马克思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在观念上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叙述的起点就是“从具体到抽象”之后得到的抽象范畴,也是资本主义真实历史的起点,叙述过程是从已经获得的单纯要素的范畴开始,到达复合范畴的过程,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

(二)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的方法是指在分析社会经济形式的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要把握好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以此为基础理解其他经济形式的地位和影响,从而准确地把握社会的性质和经济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关系就是“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即资本是决定其他一切生产地位和影响的经济权力,其他的关系都是从属于资本关系。资本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并影响着其他次要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地租也是如此。在土地所有制处于支配地位的一切社会形式中,自然联系还占优势。在资本处于支配地位的社会形式中,社会、历史所创造的因素占优势。不懂资本便不懂地租,不懂地租却完全可以懂资本。”同一个范畴在前资本主义阶段和资本主义阶段具有不同的地位,土地关系在农业社会中是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而在“比较发达的整体”即资本主义社会之中是处于从属的关系,土地所有制关系和地租在封建社会中就是“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表现为实物地租,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是“普照的光、特殊的以太”,地租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地租,它决定不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既是起点又是终点,理解了资本就可以理解地租。

(三)逻辑(方法)与历史(存在)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用概念把握资本主义形式的成果就是经济范畴。逻辑方法与历史存在相统一的方法是指一方面思维对事实材料进行加工与分析的逻辑进程是以历史进程为根据的,另一方面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现实历史的必然进程通过经济范畴的逻辑进程又可以再现出来。前者体现的是研究方法,后者体现的就是叙述方法,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反映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性质。

作为研究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强调从现实的历史存在出发,研究和分析历史发展的各种形式,从而探究这些形式的内在本质与联系。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客观历史为基础的,是在大量政治经济学理论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概括。逻辑的进程就是现实历史在人脑中的概括与抽象的反映,这种反映摆脱了现实的偶然性,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必然性。作为叙述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历史性决定范畴体系的历史性,同时叙述的方法再现的过程不是简单重述现实历史的进程及规律,而是根据现实历史的规律进行不断修正和丰富的过程。逻辑进程所反映和再现的并不是历史事件的自然顺序,而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因此,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经济范畴的演进顺序与现实历史的自然次序的完全一致。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经历了从规范性方法到描述性方法、从一元方法论到方法论的多元化发展过程,以科学哲学发展史即19世纪的证实主义和20世纪的证伪主义两个阶段为依据,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也经历了证实主义、证伪主义这两种科学范式。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一直以经济研究的科学方法论标榜自身的经济学主流地位,以科学史上出现了首次科学方法论的标准范式为起点,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逻辑实证主义到证伪主义,第二个阶段是从证伪主义到新异端。

(一)从逻辑实证主义到证伪主义

20世纪中期,逻辑实证主义发展成为科学哲学的正统观点,即“公认观点”。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和经验的综合性命题,属于“经验科学”。逻辑实证主义强调“意义的可证实性”原则,认为当且仅当所有的这种综合陈述能够或者至少在原则上被经验证实时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因此,逻辑实证主义将经验的检验作为真理的标准。

逻辑实证主义的目标是理性地重构过去那些混乱的科学理论,使其符合某些科学解释准则。但是将经验的检验作为真理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在逻辑上经验是以人们过去的经验为基础的,这样的经验是有限经验事实的证实,并不具备普遍性;另一方面对于科学理论提出的不可观察的实体无法进行证实。在20世纪30年代,波普尔逐渐偏离了“公认观点”,提出了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证伪主义,一方面他不赞成逻辑实证主义对有意义的陈述与无意义的陈述的区分,认为划分科学的标准不是证实性而是证伪性,提出用猜想—反驳方法判断是否科学,将证伪作为适当的测试程序进行判断。另一方面他强调思维运用逻辑推理能力对知识进行了解和认识的理性主义,特别强调理性的批判,认为科学总是处于永久革命的状态,理论应该永远受到批判才能更科学。因此,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不仅是规范性的,而且是进攻性的。

(二)从证伪主义到新异端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受到广泛的支持,1938年哈奇森出版《经济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首次将证伪主义引入经济学中,1980年布劳格出版《经济学方法论》再次强调了波普尔科学划分标准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哈奇森和布劳格提出了主流经济学的传统方法论,强调良好科学实践需要规则进行理论评估,规则就是判断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准,而规则需要理论与事实进行对比。虽然主流经济学家对于基本假设的直接检验问题存在分歧,但都赞同基本理论和假设预测至少在原则上是可证伪的。

但是证伪主义在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不可能决定性地反驳任何理论,因为理论遭到反驳时人们总是归因于所设置的假设前提,而不是理论本身;二是有些理论无法进行证伪,因为不存在对它们进行证伪的方法;三是人们的心理因素,研究者总是默认假定的理论是正确的,拒绝接受反驳的理论。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库恩在《科学的革命》中不再强调规范性的规定,而是强调实证性的描述,提出了“范式”或“科学矩阵”。他认为每种“范式”都有自己的学科矩阵,即一个特定学术共同体的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技巧等组成的集合。库恩的科学史强调在正统理论框架下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常态,而科学是在统治范式中不断发展的,当与现实相关的部分变得无法支持时,统治范式会被另一个新的统治范式所取代。因此,库恩试图采取一种防御性方法论保护理论使之免受批判,并试图证明科学实践的正确性。

波普尔与库恩的观点反映了规范性方法论与实证性科学史之间的矛盾关系,为了解决这些矛盾,20世纪70年代,拉卡托斯在拓宽波普尔科学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他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包括三个层次,从高到低依次是“科学研究纲领”“硬核”和“理论保护带”。他提出科学评价应该或必然要评价的是或多或少相互关联的理论集群或科学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都具有“硬核”,“硬核”周围是辅助假设所构成的保护带,“硬核”与辅助假设相结合,形成了科学研究纲领可检验的具体理论。科学研究纲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检验的过程中会引起逻辑的重构或引起特别的调整,如果科学研究纲领仅仅为了容纳任何新的出现的事实,而不断地增加一些特设性调整,那么就是退化的。

20世纪70年代,费耶阿本德又提出了无政府主义认识论和多元主义方法论。费耶阿本德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的、不变的方法作为恰当的衡量标准,没有一个划界标准可以有效地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意识形态、甚至神话。而“怎么都行”的方法论原则也并不是反对科学中的方法,而是反对一般化的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都是人类认识现实经济长期形成的理论结晶,都强调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两者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中的非主流经济学,是在批判和继承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基本方法论、研究假设条件、研究视角等方面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相区别。

(一)基本方法论:唯物史观与假说演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以唯物史观作为基本方法论,强调理论只有从具体现实的假设出发才有可能是正确的。一方面要求理论前提必须有现实性,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假设之上,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强调经济中的人是作为经济关系人格化而出现的,一定经济关系中的“历史的、现实的人”是整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西方主流经济学则坚持假说演绎,并以是否能够被经验加以验证作为判断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但并不关心理论陈述是否具有现实性。因此,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强调只要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特别是能够找到并计算均衡时的价值,那么假设就是合理的。典型代表是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即预测成功是主要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假设的真实内容。

(二)研究假设条件:社会人和经济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具有充分历史性的经济学,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的是社会人,即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历史的、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关系。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中,无论人是历史中的人还是现实中的人,处于何种生产关系中,人都是以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为前提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在市场上的行为的“经济人”都可以利用市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他们在做出决策之前已经预测了经济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一方面强调以经济逻辑代替社会和历史分析,另一方面强调经济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并产生实际效果。

(三)研究视角:整体主义(有机主义)与个人主义(原子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价值理性为导向的经济学,在方法上体现了整体主义或有机主义的价值判断,即强调从全局的视角进行研究和处理整体中的有机个体存在。整体主义强调要根据个体所处的社会背景来分析个人的行为特点,因为个体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个体主义则是从孤立的个体或原子来分析,强调理性的个体追求效益最大化。西方主流经济认为经济活动是人们行为活动的结果,而行为会受思想的指导,因而将个人心理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方法论对经济活动分析的起点,比如消费者行为分析、厂商行为的分析等,都是西方经济学体系中个人主义方法论的体现。

经济学方法论是一个动态多元的系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都有其合理之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根植于伟大社会实践、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经济学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有益成分,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伟大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230.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533.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经济解释的哲学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

[6] D.韦德·汉兹.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7] 田见石介.资本论的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8] 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

[9] 赵磊,赵晓磊.“从抽象到具体”是《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吗[J].当代经济研究,2022(11):5-15.

[10] 巫继学.世纪末议《资本论》的方法论[J].学术月刊,1995(6):74-78.

[11] 赵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何以“实证”[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1):163-188.

[12] 程恩富.怎样认识《资本论》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42-43.

[13] 段学慧,程恩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方法论考证和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21(6):1-9.

[14] 乔虎.重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J].当代经济研究,2022(10):17-25.

[15] 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J].当代经济研究,2012(6):1-6.

[16] 黄志军.为什么马克思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一个学术史的考察及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21(5):42-48,174.

[17] 张雷声.关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的思考:兼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9):48-56,159.

[18] 李政,王一钦,魏旭.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整体性[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2(7):194-210.

[19] 乔虎,竭长光.重新认识《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的统一[J].当代经济研究,2022(3):65-72.

[20] 宋树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范式比较和借鉴[J].海派经济学,2013(11):123-131.

[21] 杨成林,何自力.重树马克思科学抽象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J].当代经济研究,2011(11):8-13.

[22]  顾海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和结构的科学探索及当地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季刊),2016(1):13-26.

[23] 张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确立[J].经济纵横,2018(5):29-37.

[24] 魏旭,陈冬源.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中的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的辩证统一[J].政治经济学评论,2020(1):205-220.

[25] 傅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56-160.

[26] 杜凯丽,许志晋.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抽象到具体”方法的思考和探析[J].西部学刊,2022(1):45-48.

[27] 施正一.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是理论思维的科学方法: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J].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83(3):52-55,59.

[28] Sheila C. Dow.Critical Survey[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21):73-93.

[29] Sheila C. Dow.Variety Of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in Economics[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07(21):447-466.

[责任编辑 文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