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科学高效的教学活动,往往需要将各个教学环节完美地衔接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展现出统筹规划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良好的专注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作为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优化课堂导入活动,使学生在数学课堂表现出活跃的思维状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科探究潜力,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导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4)26-0036-03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步入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剧增,学生面对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学习难度直线上升.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1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1.1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导入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也就是正式教学的开始阶段.在该阶段,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活动,有助于迅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趣味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可融入多样化的导入方式,结合趣味游戏、多彩画面、生动故事等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1.2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并不是直接导出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而是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的学习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过渡,在数学知识间建立相应的联系,将不同阶段的数学知识串联在一起.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回顾已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网络,有效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1.3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落实既定的学科教学目标.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导入,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难点,使教学目标变得更加明确,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高效掌握所学知识,迅速进入教学情境进行思考,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2.1故事导入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设计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入一些趣味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进而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导入是教学环节的起点,主要任务就是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数学故事导入新课:丛林中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只小鸟从天空直飞而下,想要捕食蝴蝶,蝴蝶发现后迅速躲闪,最后落在草丛中才躲过了小鸟的捕食.小鸟飞走后,蝴蝶缓缓张开自己紧闭的翅膀,原来蝴蝶的两个翅膀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而这种完全重合的现象就与同学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轴对称”知识存在紧密联系.借助故事导入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顺势为学生引入轴对称概念,从生活化视角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2“温故”导入方法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常进行温习,“温故而知新”是古人早就总结出的学习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设计导入教学时,教师也要注重带领学生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1];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衔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总结新旧知识间存在的联系,学生能够回顾已学知识,获得新的体验,学生再次学习时往往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为帮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为其后续的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展示长方形,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的性质,然后再结合数学工具,拖动长方形的四个角,使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在完成这一操作后,教师可再次要求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结构特征,并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观察长方形变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3悬念导入方法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巧妙运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初中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会导致其不能专注学习.对初中学生而言,其具备较强的好奇心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在导入阶段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教师可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悬念:为满足学生需求,老师想要制作一个与现有三角形教具完全一样的教具,但是这个教具不能带走,请学生们帮助老师想一想,应该怎样做才能够实现呢?通过创设这样的导入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测量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即可;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测量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即可.虽然有的学生想法并不准确,但是他们都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标志着学生的确在思考问题.与此同时,教师需及时给学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要求学生将其与自己的想法对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悬念导入方法时,教师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悬念过难,无法激发学生思考欲望.然后,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做好个性化引导,促使学生正确思考.
2.4实验导入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应用实验导入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实验形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导入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引导者、协调者的作用发挥出来.课前按照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灵活为学生安排实验,保障所设计出来的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启发,帮助学生更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使其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为学生安排折纸实验,带领学生以折纸的方法,找到并且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这些实验中,学生不但需要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而且还要主动操作.如此一来,经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就可使其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验的密切联系.这样的实验导入,
能够使学生经过多次折纸与仔细分析,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师需带领学生仔细思考实验中所呈现出来的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2.5生活导入方法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数学知识都被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设计课堂导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拓展数学知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建立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以生活化视角分析数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2].
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不等式”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不等式及其意义,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周末,小明一家三口去公园游玩,已知小明体重30千克,爸爸体重70千克,妈妈体重55千克,请问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小明和爸爸参与跷跷板游戏,谁会将谁跷起?如果小明和妈妈坐在一端,爸爸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此时
跷跷板会出现怎样变化?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据此可引出不等式的概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不等式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问题导入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还需要紧抓学生的矛盾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探索问题,发散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教师要发挥问题导入的作用,丰富课堂导入形式,促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导入情境:一张足够大且厚度0.1 mm的纸张,在1次对折后,其厚度是多少?在2次对折后,其厚度是多少?在20次对折后,其厚度是多少?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折纸就能够轻松得到答案,可经过多次对折后,学生发现就很难再继续对折了,只能猜测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说:在20次对折后,其厚和一张桌子的高度一样;还有学生说:在20次对折后,其和一本数学书的长度一样.以此作为基础,教师总结出“在20次对折后,其高度要比教学楼还要高”的结论,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深入探索知识的想法.
3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非常多,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导入方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归纳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故事导入、“温故”导入、悬念导入、实验导入、生活导入、问题导入等策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高效.
参考文献:[1] 杜丽敏.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教学[J].新课程,2022(11):40-41.
[2]秦冲.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设计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175-176.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