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两山”示范区: 关键之处落棋子提升区域竞争力

2024-10-21 00:00:00庄伟光 邹开敏 吴一凡
环境 2024年9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改革的巨笔,常在关键处落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区域一体化乃大势所趋。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聚焦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幅贯通东中西、协调南北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向世人展开。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建设“环两山”示范区,以一域带全域,以发展促平衡,区域绿色合作正当时,对湾区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展现新担当作为。

奋楫者先——增“绿”添美 擎画绿色发展新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知势谋远,勇开新篇。新时代“两山”实践正在广东走向纵深,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键:推进南昆山—罗浮山这一“环”下活了“一盘棋”,实现南昆山—罗浮山从“望山兴叹”到“紧密牵手”,极大地促进分布在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的广州从化、增城和惠州博罗、龙门4个县(区)城乡区域协调“破圈”融合发展,南昆山—罗浮山即为大湾区“靠山”,北回归线上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将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美于生态、胜在自然”。展开广东地图,“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上两处格外显眼的绿色地标:森林覆盖率分别为96.93%、69.9%的南昆山和罗浮山,犹如两块绿宝石镶嵌在岭南绵延的山脉之中,水、泉、瀑、池、洞、林等自然风光的优美呈现,交相辉映,熠熠生辉,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南昆苍翠,层峦叠嶂、古木参天、翠竹遍野,拥有24万亩原始森林,6万亩连绵竹海,空气中负离子高达13.6万个/平方厘米,被誉为“南粤大氧吧”;罗浮雄壮,被称为“岭南第一山”,奇峰怪石、流泉飞瀑、洞天胜景,北宋诗人苏东坡“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亦犹新。“罗浮十八面”,中草药资源丰富,分布着34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就有1240多种,素有“中草药宝库”的美誉。南昆山和罗浮山生态系统完整,是取舍平衡的智慧、天人合一哲思的完美呈现,质量和景观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上佳。

南昆山—罗浮山之中,绿意延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印证着这方名山的生机与活力。审势、谋局。向“绿”而行,环“两山”示范区将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花园。走进这片热土,触摸“两山”的千年脉动,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干劲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正迸发出磅礴力量。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最大的潜力还是在生态。共生之道于润物细无声处而蔚然,千百年来守护着这片多样之美的人们,知绿、护绿、更懂绿,用心念好“生态经”,守护青山绿水这片美好家园,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保“绿”为要,严守法律“红线”,守好生态“绿线”。抓实系统治理,抓住“统筹”全面提升森林、田园、溪流等区域生态功能和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厚植绿色优势,持续擦亮生态底色,起而行之书写生态优先“新考卷”。绿色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南昆山—罗浮山环绕之间一路风景旖旎,山水相连、生态相依、人文266dbac28045e7062c23dbd57a1f9eae35addd035863291af47195087763bed3相近、资源互补,村庄错落有致,乡镇各具岭南客家特色,周边区域具备联动打造的先天条件。如今,直线距离只有45公里的南昆山—罗浮山,以“绿”为笔,绘就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的和美画卷,共同缔造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镇美街靓的美丽圩镇,建设一片和美的乡村,打造一批有记忆、有故事的乡村院落,构筑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新空间格局。

千帆竞发——点“绿”成金 点燃绿色发展新引擎

绿色生态是南昆山—罗浮山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绿色为径,缘何而变?青山有价、绿水含金,生态赋能,这“神奇”密码,就在绿水青山里。在南昆山—罗浮山的山水之间,绿色产业崛起势头迅猛,正成为新旧动能转化的引擎。做大绿色经济“规模总量”,推动“含绿量”与“含金量”共进,“高颜值”与“高品质”共鸣带来“大流量”,唱响绿色经济发展“重头戏”,显著提升“强生态”引领下的“示范区”绿色发展能级。

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在前,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从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安全六个方面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好生态、好山水成为“有价之宝”。固碳减排,充分发挥森林“碳库”作用,让绿色价值可量化、可交易,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美丽的森林景观,大力拓展旅游、康养等绿色新业态,做好“生态+”“文化+”“康养+”等多元化文章,“生态+农业”“生态+旅游”齐头并进,县(区)一体化联动打造产业生态聚集地,系统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持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优化公益林补偿标准、健全自然保护地补偿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从“绿起来”到“美起来”,走出“生态绿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的发展路子,是生态文明绿美之路,是“生态+农文旅”融合振兴之路,也是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当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美与好便会回馈,赋予这片土地更强的竞争力与无限的生机。

近年来,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和模式。如浙江安吉推动“以竹代塑”,引领低碳新生活,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发展壮大绿色数据中心产业。国内“两山”联动实践,如湖南岳麓山、大王山“两山”联动,立足资源互补,互相合作。破与立,蕴含着破立并举、革故鼎新的智慧之道,源于美美与共的精神追求,源于天人合一的生活智慧,源于生生不息的接续奋斗。如今,环“两山”示范区创新探索“集群发展”、基础建设“三生融合”、产品价值“品牌赋能”、多样性保护“万物共生”、“双碳”发展“减碳、降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制度保障“多元共治”发展新模式,形成富有辨识度的“两山”转化路径,点绿成金——敲开“两山”之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变量,让“美丽颜值”产出“黄金价值”。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优良环境与百姓福祉的“双赢”之路愈加清晰,“两山”理念的实践行稳致远。

百舸争流——聚“绿”成塔 乐享品质生活新福祉

生态为基,筑牢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之本。南昆山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罗浮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得益于大自然和深厚人文的馈赠,付诸于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之上的生态旅游业价值极高。站在更广的视角,环“两山”示范区初步规划3000多平方公里,地处珠三角都市旅游圈、粤东旅游区和粤北旅游区的接合部,是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黄金交会点,处于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立体式交通网络联“湾”成“圈”,内接腹地外出海,拉近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辐射人均GDP超15万元的8600万人口,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区域年接待游客将超3000万人次。环“两山”示范区内森林生态良好,有32个自然保护地、2个风景名胜区,包含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风景名胜区;水源优质,是流溪河、增江两江源头;农业发达,拥有14项地理标志产品;温泉资源富集,多元文化交汇。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及交通区位优势的叠加,催生环南昆山—罗浮山区域各类特色产业的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多年来,从化、增城、博罗、龙门四地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布局生态旅游、文体康养产业集聚带,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四地的民宿、花卉、瓜果、康养等特色产业持续升温,多点开花、穿珠成串,联动发展。从化,位于珠三角到粤北山区的过渡带,珍稀温泉、森林生态、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在特色民宿、高端会展会议、文旅体融合、马术产业、新老温泉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入选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从都国际论坛、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在从化建成开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新地标。增城,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被誉为珠三角的“翡翠绿洲”,将农业、生态、村居、文化、古迹等特色资源串珠成链,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持续擦亮“增小闲”“影梦成增”“文艺增城”“跟着赛事来增城旅行”四张旅游名片。博罗,启动环罗浮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罗浮山脚下的民宿产业集聚化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浮生六季、暮云归、璞若山居、美季幻境、清水湖等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宿产业多点开花,高端项目正在形成集群。环南昆山的地热资源丰富,形成永汉—龙华温泉资源聚集区、龙门—蓝田温泉资源集聚区、国道G355-G220温泉资源分布带“两区一带”分布格局。龙门县永汉镇汲取来自南昆山现存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的形象灵感,打造名为“汉宝”的猫咪IP并融入场景的“豹猫小镇”而成网红小城,成为小城市的标准打造镇村现代化建设的新样板。生态好效益“万紫千红才是春”。借绿生金,汲取自然馈赠;加工增值,彰显匠心独运;文旅融合,依托美景生财。2023年,四地全年共接待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50亿元,在册登记民宿超千家,近万间房。整体来看,绿色消费活力四射,呈现出多元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显著特征,县域经济迸发活力,成为美好生活新的增长点,为环“两山”示范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落子无悔,一往无前。向绿色要财富、向绿色要未来。以改革之力,推进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一体联动,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做好“土特产文章”,实现从“卖山头”越卖越穷,到“卖山货”越卖越富,再到“卖生态”越卖越响的转变,打好“生态牌”深耕绿色产业,走好“生态路”做强绿色旅游。向“美”而动,把空间格局布得更优、生态安全守得更牢、发展底色绘得更绿、资源权益护得更细。践行绿色发展,环“两山”示范区将建成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城乡等值发展实验区、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融地。山水在变,变得更美;山村在变,变得更富;群众在变,变得更有致富信心。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大靠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路径。

美丽中国,渐行渐近。一个发展活力四射、绿色动能澎湃的环“两山”示范区,正阔步前行在新征程上。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到广东来,到环“两山”示范区来!瞄准世界级定位,邀迎天下客。奔向世界级,环“两山”示范区有优美的生态和厚实的文化为基底;奔向世界级,环“两山”示范区是观察中国、观察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奔向世界级,环“两山”示范区有底气实现目标底气和雄心壮志。(作者分别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