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2024-10-19 00:00:00汤彩君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3期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表层化、形式化的倾向,英语教师仅仅把课文当作“跳板”,没有去深入地解读课本内容,这就不利于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本文立足于文本解读的角度,着重论述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期对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本解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提高英语词汇、语法、结构和基础知识的主要阶段,也是学习文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英语教师要在高质量教育的前提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最佳服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也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好奇心和动力,导致在英语学习中面临较大压力和障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该尝试更多的方法和途径。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不同的教师对课文有不同的理解与把握,但由于课时紧张,任务繁重,很多课文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和分析,反成为一篇“无味”的文章,教师只注重其中新词、新句型和必学语法的讲授。另外,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大同小异,大都是读前热身,读中提问回答,读后复述或讨论、语言点讲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局限于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对段落进行概括,设置浅显、容易找到的问题,然后进行词汇短语和句型的讲解,之后的训练活动也只是针对语言的知识点。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但使教师感到乏累,也让学生觉得课堂单调枯燥。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意义

词汇、语法、音标等知识的掌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快速读、略读等阅读技巧,以及归纳大意、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关键阅读能力。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难度和挑战不小,而正确有效地解读文本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一)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优先次序

对英语教师而言,教材是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参考,因为教材中蕴藏着大量英语知识,给教师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所有英语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对教科书的文本进行深度理解和发掘,这样才能把握住课文中最深层的内容,进而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对初中学生而言,理解课文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提高英语能力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文本,在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与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力,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同时,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英语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从而拓宽他们的眼界,增强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去阅读和分析文章的内容,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对学生的细节控制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进行文本知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更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保证他们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对文本缺乏理解,学生无法对文本结构进行清晰地分析,这使得学生自己很难理解材料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无法结合阅读材料的具体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与训练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扩展,使学生对文章的学习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在文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解释文本中所包含的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即要把文化知识和能力培养融入语言知识的教学过程。

四、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一)加强特色材料的研究,提高阅读效果

从文本的组成元素来看,不同类型的文本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元素特点。比如,记叙文主要是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进行描述;议论文是由议题、论点、论据和结论组成;新闻报道主要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等。不同的文章体裁,其结构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新闻报道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首先,将新闻中的重点内容介绍给读者,然后按照重要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记述,因此,当教师在基于文本体裁特点的不同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先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快速找到文本中所包含的写作要素,并对重点信息进行提取,以此为基础构建全文的整体框架,为后面的精读和深度理解提供更多的细节,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比如,在教学“Changes in Beijing”的时候,初中英语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了文本体裁后,进行自主预习。由题目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以事物介绍为题材的说明文,接下来要让学生在预习和初步阅读时,按照说明文的文学体裁,找出文本的描述对象、表达方式等基本元素。在确定了文本要素的前提下,需准确地确定重点信息,并在文本中标注出来。在确定文本重点信息的位置之后,接下来要以说明文三要素为基础,画出一张阅读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中的关系点连线来表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说明北京的变化等,但一定要在连线上留下充足的空间,以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地将思维导图的细节填满,将获取的信息、知识结构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并把握文本的发展脉络和中心思想,提高阅读效率,也为后面的复述等输出活动提供支架,进而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二)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低效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渗透。因此,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来考虑各种单词和句型的使用,更好地掌握单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教学与情景教学有相似之处。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基本知识,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比如,在教学“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rs?What does it look like?”的时候,文本围绕Mars展开,呈现不同的场景,这是英语背景发生变化时对基本知识的运用,也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能快速记住的最好例子。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时,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讲什么,即What的问题。本文在讲火星的故事,也介绍火星的一些基本信息包括气候、重力、温度和氧气含量。其次要指导学生知道语篇所传达的意义是什么,即Why的问题。作者通过对火星影响人类生存的一些因素的介绍,让学生加深对火星的了解,并对比于地球上的这些因素,明白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从而激发学生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欲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梳理出火星气候、重力、温度和氧气含量等这些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将这些因素与地球上的相关因素作对比,发现两者在这些因素上还存在很大差异,最后启发学生基于这些因素,思考问题“火星是否是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好地方?”,从而得出结论:目前,和地球最相似的火星,也还不适合人类生存,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欲望。最后还要指导学生了解文本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即How的问题。本文通过记叙文的方式解读了火星的由来和作用,以及它的形状、颜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文本的主要内容。本文没有标题,但有插图,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插图来了解,以问答的形式指导学生用英语说出火星像什么,从而让学生对火星的形状有更深的了解。另外,在结构上,本文以问题开头,因此除了插图的问答描述,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开头的问题来预测文本的内容;文本结尾提到科学家仍在探索更多火星的信息,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星球奥秘的欲望。在语言上,作为科普文,作者在描述火星上的气候、重力、温度和氧气含量等这些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时充分利用数据体现了文本语言的严谨性,也巧用了倍数/百分数+as+形容词+as的结构,把这些因素与地球上的相关因素作对比,通过学生熟悉的地球这一媒介,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正好突出两者之间的差距。这些都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关注,帮助学生获取文本的主要内容和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感悟课文情感,加强人文素养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即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引导学生表现出正确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认同,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英语与汉语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一点在英语的学习上也有清晰体现,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准确地理解英语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对学生进行文化扩展。

比如,在教学“The Great Wall”一文时,本文重点介绍了长城作为旅游胜地吸引了许多游客,通过这个主题,教师可以把西方的旅游景点和我国的旅游景点进行比较。在文化方面,中西方存在很大差异,这在旅游景点也有所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度挖掘,抓住文本中蕴含的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得到持续的提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渗透,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英语课程比较枯燥,而通过文化的渗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加以文化渗透进行阅读课程的文本解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文本解读中,必须要有层次,要做到多维、立体化,对于不同的阅读文本,要注意掌握文本的特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最后发展出自己的阅读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为此,初中英语教师要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技巧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学会阅读,同时,在课堂上,初中英语教师还要适时地展示自己的解读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文本的解读角度,消除阅读中的障碍,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使英语阅读课变得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刘桂蓉.立足初小衔接的初中英语文本解读策略研究:以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英语教材为例[J].英语教师, 2020(2):135-141,159.

[2]杨添明.基于思维发展的初中英语文本解读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33):106-107.

[3]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汤彩君,福建省漳州市常山经济开发区常山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3年开放课题“初中英语文本解读实践研究”(批准号:KCA202330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