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学生英语素养培养

2024-10-19 00:00:00张臻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3期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有效变革。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的理念引领,其是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追求,更是学生适应生活和学习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深度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为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因此,教师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应当借助时代教育的优势、践行更新的教育理念,完善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保驾护航。对此,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探索并论述了教师如何借力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认识和探索新事物时依然依赖直观的教学资源,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存在局限。这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应当尽可能体现趣味性。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课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能满足学生需求和兴趣的、有助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和能力发展的课堂。对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满足趣味需求,补齐传统教学的短板,为学生构建灵动高效的英语学习“活动场”,助力生本初中英语课堂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现代信息技术为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带来的优势

(一)利于提供模仿定向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更具丰富性和吸引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教师教学资源的呈现下发生联想和思考。此时,结合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的联想和演绎,便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模仿和学习,使其在类比和思考的过程中调用更多的词汇陈述事实经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信息技术能以更直观灵活的方式挖掘和呈现模仿定向信息,给学生提供示范引导。

(二)利于优化资源预设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为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应用符合学生学情的、有较强启发性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从而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方向性、更加深邃。通过信息技术平台的应用,教师能优化资源的预设,能给学生以更加直观和吸引力的教学资源。而在资源的预设中,教师也能引发学生更多的演绎和思考,从而进一步释放出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因而该方式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三)便于搭建展示平台

生本课堂构建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而设计,才能从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本着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进步的原则优化教学。因此,生生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这一载体和平台,实现对学生的优化塑造。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能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和成果展现出来,参与到对同伴汇报和展现成果的评价、学习中来,因而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研讨,便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四)便于进行资源整合

初中阶段的学生,记忆容量有限,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处于发展和养成的关键期。在本阶段的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的特点,将教学资源通过思维导图、树状图等方式呈现出来,能提升资源的整合效果,能提升教学资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因而能让学生的思维结构更加严谨,能让学生的认知体系更加完善而不再有漏洞。因此,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教学,系统性强、整合性强,知识体系更加严密。

二、初中生英语素养发展现状

(一)缺乏语言运用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是最基础的能力和素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语言平台让学生交流对话,以便于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常态化的训练与提升。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缺乏教学平台的搭建,侧重于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通过交流实现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羞于启齿、不敢交流,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因平台的缺失而受到限制。同时,学生在成长中更多地是摄入信息,缺乏表达的过程,因而对英语学习的体验也相对单一。趣味性低且缺乏吸引力的课堂必然是低效的。

(二)思维能力培养低效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升记忆速度、理解深度,能让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学生对语言工具的识记和背诵,但是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培养,未能引领学生依托于教学内容开展对比、归纳、分析、综合、概括、应用和演绎等活动,导致学生在缺乏思维训练的学习环境中,思维的调用不够灵活,思维能力的培养效率也相应较低。

(三)学习技能疏于养成

学贵有法,贵在得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的记忆效率更高,记忆的准确度和提取的效率更高,从而提升学生的效能感;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归纳分析和演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然而如今英语教学中,方法的点拨和技能的培养不到位,教学方法的设计中依然围绕着知识内容而未能以学生的方法培养为依托。所以,技能和方法疏于养成的现状让学生的学习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四)文化拓展广度有限

通过英语教学,教师为学生搭建了认识世界的新窗口,也为学生建立了领略不同民族、地区文化的新视角。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也是教师教学和培养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仅就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现文化资源,照本宣科地向学生呈现信息的方式并未改变,文化资源未能体现深度和广度,学生所能够领略和感知到的文化信息依然有限,通过英语窗口所见证的文化资源也相对匮乏。

三、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学生英语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提供学习示范引领模仿类比,强化语言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聆听、分析、类比、模仿和演绎是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成长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为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高效成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供学习示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趣味性的学习范例资源,以便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这也是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地图和路标,表述出地标建筑的方位,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学生的聆听和表达的技能,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语言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和同伴之间展开亲密的交流和互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借助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掌握本单元基础单词之后,通过观摩微课中人们参照地图开展的对话,以类比学习的方式和同学绘制地图并依托于线上交流平台创建对话情境,从而让编撰的对话围绕着主题但不局限于微课中有限的对话内容。以此方式,教师为学生的交流互动搭建了平台,能为学生的模仿学习提供启发和定向学习资源。此后学生的类比和模仿能更有方向性和参照性,也更能在类比演绎中获得语言的有效组织,语言素养便能由此获得提升。

(二)导图展现信息挖掘资源生成,提升思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直观性强的知识呈现方式,能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直观,更能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提供辅助。思维导图可以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效地整合单元知识点,增强知识的连贯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现启发性的预设性教学资源,强化学生英语思维品质。

例如,在“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区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使学生掌握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及其变化规则是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为让学生对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的掌握更加直观,教师率先向学生出示不同类型的可数名词及其复数形式,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感知。在慢节奏地对比、贯彻和演绎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分类展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不同名词的类型及其变换规则。比如,在一般名词的复数形式中,可分为一般情况、以s、x、ch、sh结尾的名词、以辅音+y结尾的名词、以o结尾的名词、以f或fo结尾的名词等。在上述不同的类目中,分别以例子和解读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一般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及其变换规则。除上述一般名词复数形式这一类目之外,还可以将有规则的复数形式、单复数同形的情况以二级主题的方式呈现在思维导图中。通过幻灯片中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呈现,学生能以直观化的方式进行记忆和掌握,有更强的知识“边界感”,更好地把握语用规则。

(三)对比展现作品提升主体意识,培养学习技能

生生互动、生生评价是构建活力课堂的重要方式,也是生本课堂构建的重要体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借助希沃平台,将学生们差异性的思考成果以对比形式展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观摩、评价、学习,进而让这种生成性教学资源助力更多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进行回顾和陈述,帮助学生开展对香蕉奶昔的制作。但是,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不限定于香蕉奶昔的制作。为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核心句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新的话题“Do you know how to make fruit salad?Do you know how to make fruit salad?”等引导学生进行演绎叙述,让学生类比本单元中“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的过程,围绕着新的主题——制作蔬菜沙拉或水果沙拉开展演绎叙述,并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蔬菜沙拉或者水果沙拉的过程通过书写的方式呈现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此后,教师便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中的对比展示平台,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来,让学生在对比观摩其他同学的作品时,既能找到本单元核心句型在应用中的不同,结合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开展演绎思考,又能在对比中找到句式的共性,在共性的对比归纳中提升对核心语言的积累和应用能力。

(四)运用现代技术挖掘文化资源,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是语言教学的灵魂,文化信息依托于语言载体呈现,并能给学生以富足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让学生在英语语言阅读和应用的同时,感受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从而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建立包容性的文化态度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态度。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为学生系统地展现文化资源。

例如,在“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向学生展现欧美国家的派对文化。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相关的网络资源,来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由于该部分内容中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文化资源的广度较大,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展现的方式为学生渗透、帮助学生感知。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播放纪录片的方式,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认知中生长出文化意识,认识到欧美国家人们喜欢通过派对的方式庆祝生活中的不同的节日、纪念日。借此方式,让学生借助文化的感知认识到不同文化中人们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异。通过文化资源的渗透,学生文化意识成长的同时,在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中也能以文化的视角分析和感知,这也能反作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成长。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也成为培养初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功效和作用,才能让英语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针对如今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学习示范引领模仿类比、导图展现信息挖掘资源生成、对比展现作品提升主体意识、运用现代技术挖掘文化资源等方式,让英语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达成更高的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加积极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彭宝玉.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3(13):115-117.

[2]畅香丽.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4):46-48.

[3]靳君.核心素养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英语,2023(12):105-106.

[4]蒋杏仪.基于“融·乐”课堂下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融合初探析[J].中学生英语,2023(12):143-144.

作者简介:张臻(1981-),女,陕西省白河县城关初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