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

2024-10-19 00:00:00师宝娟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3期

摘 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维度。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本文笔者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进行一节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以此探索思维品质在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品质;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思维与语言互生互长的过程,而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学生依托学习活动,通过理解语篇、分析比较其中信息、对其传达的态度、观点或情感意图等进行推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而后迁移创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提升其思维品质。

一、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

本文以冀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 Unit 4 “My neighbour-hood”Lesson 23“People in my neighbourhood”为例,探索阅读课教学中思维品质提升的途径。

本课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和谐家庭与社区生活”。

1.语篇研读。What:本课是Brian因对家乡社区的思念,通过介绍自己在故乡London做的一次project,来向大家呈现自己社区中不同职业的人。第一段点明主题,即对家乡社区的思念,以及教师所布置的主题为采访社区中人们工作的project,并说明采访的地点是社区中的main shopping street。第二段介绍了采访的第一站Mr. Green's Tailor shop。从二者的交谈中向读者介绍了店主对于自己工作的感受,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看法“sounded like an enjoyable job”。第三段介绍了第二站Ms. King's bakery。介绍了店主每天的工作时间还有店内的美食及食物的美好香味。第四段中提到了社区其他几个店铺,如杂货店、花店、书店和服装店,作者了解到很多关于社区中的人的事情,同时也感受到人们的友善以及采访本身带来的乐趣。

Why: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社区中不同人们的工作情况,感知社区生活中各行各业的意义以及人们乐观向上的工作、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热爱生活,共建和谐社区的意识;了解语篇的基本结构,在语境中学习如何谈论社区中人们的语言知识及思路;了解不同文化下人们对于工作的态度和理念;学习梳理语篇的脉络、梗概,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在深度思维方面,利用指向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语篇中判断归纳作者的观点,促进思维发展;运用略读、细读等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How:本文是一篇叙事语篇,有两条主线。一是时间线,按project进展的时间顺序,逐一介绍社区中人们的工作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了前两位,即裁缝Mr. Green和西点师Ms. King。第二条线索是作者的情感线,从语篇开头表达的对家乡社区的思念,到第二段和第三段中描述的对家乡社区中人们工作的喜爱,再到第四段中的对社区人们的友好评价与本次采访很有趣的感受。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陈述了自己对社区的积极情感。两条主线均主题明确,逻辑清晰,有利于训练略读、预测等技巧。本文主要运用一般过去时态进行一次经历的讲述。本篇的语篇基本信息结构图如下: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下知识。

(1)获取Brian在社区所做的采访的基本内容,梳理概括Brian社区中不同人们的工作日常,并形成思维导图。(2)根据思维导图描述Brian社区的人及其日常,同时分析、判断Brian及所采访的人的看法和感受。(3)将本课中构建的语篇迁移创新在写作中,完成一个关于自己社区的人的report,并能意识到工作的积极意义,学会热爱生活,尊重各行各业的从业者。

3.学情分析。从语言能力来看,本课是冀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My neighbourhood”的第五课,在前四课中,学生已经学习的社区中基础设施、场所、社区生活中的活动及关于自己社区中最喜欢的场所及活动的表达。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般过去时的用法,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语言基础。从思维品质来看,八年级学生在梳理概括、推断评价文本信息方面已具备一定能力,但是在深入挖掘主人公情感态度及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次情感方面,还略有欠缺,本教学设计中,将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及学习活动,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教学过程。

(1)读前活动。

学生活动:①学生观看短视频,进行guessing game,猜测职业。激活关于职业的词汇。展示不同职业日常活动的英文词条,学生猜测职业。激活学生关于各种职业日常活动的表述。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状态,评估学生对于社区内职业的了解程度及对各种职业生活状态的了解程度。

② 预测课文内容,观察课文配图,熟悉图片内容;明确语篇段落数。

Observation1:What's the man doing? What's the man? What place is it? What kinds of shops can you find in the picture?

Prediction: Guess what kind of people Brian will talk about in this lesson? What does he say? Can you guess how people in his neighbourhood are?

Observation2: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in this lesson?

设计意图:以多模态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社区生活中的人,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观看《劳动者的一天》的视频,猜测职业,并根据具体语言描述,猜测职业,激活学生语言图式,话题图式,让学生快速进入话题,感知情境。并在游戏结束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区中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初步建立起语言框架。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与图片的关联程度,预测是否指向课文内容,有无拓展性或者创造性答案,以此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

(2)读中活动。

学生活动:③Fast-Reading:

④Careful-reading:

⑤Retelling :Retell the text with the help of the mind map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意图:Fast-reading: 通过表格的主要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获取基本的事件信息who、when、where、 what,帮助架构起语篇的基本框架。过程中结合跳读策略,引导学生快速寻找主题句、关键词等,训练学生阅读能力。Careful-reading:完善主要采访地点的细节信息,同时根据上下文及图片猜测词义,培养语境意识,提升语篇的整体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学习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文中语句所表达出的Brian以及他所在社区中人对于工作的态度、看法和感受。让学生通过问题引导进行分析、推断,提升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Retelling: 学生通过板书及句型的帮助,复述全篇课文,使其对文章的认识从局部回到整体,建构起篇章意识,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获取信息的准确程度,判断学生阅读能力;观察学生阅读过程中关于人物态度、看法等的分析能力,判断学生思维品质的水平,并进行适当引导。

(3)读后活动。

学生活动:

⑥Discussing: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Does Brian like people in his neighbourhood? Why?

Do people in Brian's neighbourhood like their jobs? Why?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超越语篇,上升到与作者对话的层面,实现探究语篇的内涵价值和意义的目的,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同时引领主流价值,塑造品格。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Brian和社区中的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的态度看法。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工作背后积极生活,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⑦Reporting: Students choose someone in the neighbourhood to talk about.

⑧Summary: 学生观看平凡岗位意义的短视频,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思考职业的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习得的语篇框架建构自己的写作框架,联系实际生活的真实输出,以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生成与运用,推动迁移创新。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对于职业以及生活的思考以目标语言形式有结构地呈现出来,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列出的写作框架是否合理,关键词1tWyC9c8ctdA0xI8AbbHGtPazFRBP9+GWPhli0bJQAE=选取是否恰当,语言知识是否正确,要及时予以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评量表进行自评修改,完善自己的内容。

(4)课后作业。

二、案例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进行语言知识的内化,同时通过问题的引导对人们热爱工作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还是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途径。本案例的学习效果评价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活动意图展开。教师关注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引导价值判断,并且注重知识的迁移创新,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确保了育人目标的落实。

三、结语

思维品质反映了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是学生思维个性特征,是学生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撑。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应认真研读语篇,深入挖掘文本中思维品质提升价值,明确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秉持英语活动观组织实施教学,并给予及时的评价,使学生通过长期的阅读学习活动,逐步提升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程晓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键问题解读[J].中小学外语教学,2022(7):1-8.

作者简介:师宝娟(1985-),女,陕西咸阳人,咸阳市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咸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编号:XYKT20231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