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英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单元融合阅读教学模式下,主题意义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中主题意义探究的实践方法及其优化策略,以期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主题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能促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主题意义探究是单元融合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通过深入挖掘和揭示文本的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实践,探讨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中主题意义探究的实践与优化策略。
一、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中主题意义探究的实践
(一)确定主题意义探究的目标
在确定主题意义探究的目标时,教师需要首先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每个单元的核心主题。这些主题可能涉及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等多个方面。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制订具体的探究目标。这些目标不仅要涵盖基础的语言技能和知识,如词汇、语法、阅读策略等,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例如,在探究“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将目标设定为: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此外,还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设计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
设计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是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这些活动不仅要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以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逻辑关联和有层次的任务。
例如,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单元,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案例。
活动一:前置任务 —— 环保资料收集与分享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与环保相关的资料,如新闻报道、统计数据、环保小常识等,并鼓励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课堂上,学生可以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享和展示,与同学们交流心得和体会。
活动二:小组讨论 —— 环保问题探讨
教师提供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问题或情境,如“如何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等。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活动三:角色扮演 —— 环保项目策划与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策划和实施一个环保项目。他们可以选择扮演环保志愿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角色,并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分工和合作。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环保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四:写作任务 —— 环保倡议书撰写
教师布置撰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倡议书作为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结合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撰写一篇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倡议书。完成后,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和分享,让其他同学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决心。设计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学生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实施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
在实施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首先,为了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在探讨“气候变化”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气候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回忆和分享他们已有的知识和观点。接下来,为了提供足够的输入,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或实地考察活动。这些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主题,还能为他们的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学习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例如,当发现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对某个概念的理解困难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解释和补充,或者组织小组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此外,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深入的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探讨“气候变化”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认为人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引导,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实施主题意义探究至关重要。教师应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
(四)评价主题意义探究的成果
评价是确保主题意义探究效果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在评估学生成果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多个维度全面考量学生的表现。具体而言,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词汇、语法和阅读策略等,还要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是否展现出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此外,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变化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学生是否增强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及是否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为了更加具体地实施这一评价理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评价活动。例如,在完成一个关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意义探究后,教师可以让把学生提交一份报告或展示,内容包括在探究过程中学到的新词汇、语法结构以及对某个环保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在评价这些成果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报告或展示是否准确、流畅,还要关注他们是否能够在报告中体现出对环保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二、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中主题意义探究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主题意义探究的能力
为了确保主题意义探究在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加强教师培训至关重要。这种培训不仅涉及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关键的是加深他们对主题意义探究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充分认识到主题意义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此外,教师需要学习如何根据单元主题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具有层次性和逻辑关联的教学活动,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同时,培训还应介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便教师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主题意义探究成果。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确保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进而提升主题意义探究在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二)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分层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是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中的核心原则。在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英语水平、学习兴趣和性格特点等。这意味着教师要提供多种探究路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探究“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子主题,如“绿色出行”“废物利用”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子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此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允许他们在阅读材料、参与讨论和展示成果等方面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参与度和积极性,还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提供支持和建议,以确保他们不会因困难而放弃探究。这种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最后,虽然分层设计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共性需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活动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可行性。例如,在设计讨论环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基础问题,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讨论,同时再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供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
(三)融入信息技术,丰富主题意义探究的手段
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在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主题意义探究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本所描述的场景, 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主题意义。例如,在学习关于环境保护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例如,在学习关于文化差异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习俗,以此加深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
(四)强化跨学科整合,提升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度
英语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共同设计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挖掘文本的主题意义,提升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合作,了解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将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关于历史的单元时,英语教师可以与历史教师合作,共同设计一些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升历史和文化素养。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深入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例如,在学习关于科学实验的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从而加深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化研究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挖掘文本的主题意义,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建立长效机制,保障主题意义探究的持续发展
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将主题意义探究纳入英语教学的常规工作,确保其在单元融合阅读教学中的持续、深入开展。首先,学校应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关注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还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此外,学校还应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经验,推动主题意义探究在更广泛范围内的应用和发展。
三、结语
主题意义探究是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的核心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主题,设计具有层次性和逻辑关联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主题意义探究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还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融入信息技术,强化跨学科整合,建立长效机制,共同优化主题意义探究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燕,李蕊.初中英语分级阅读与单元主题融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快乐阅读》七年级(上)语篇教学设计为例[J].英语教师,2023(24):52-55.
[2]李荣梅.基于单元主题的初中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3(2):13-14.
[3]李巧君.初中英语一对一线上线下阅读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20.
[4]张丽娜.初中英语基于学科素养下的读写结合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9(75):101-102.
[5]栗瑞莲,张艳艳.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英语课堂[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7):37-39.
作者简介:陆瑶,女,江苏溧阳人,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融合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E2022/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