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进”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有效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理念,更要把脉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找准核心价值,深挖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手段,切实提升英语育人质量。现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入手,探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并针对性地分析“三进”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创新育人的实现路径与评价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三进”背景;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创新
高职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受众广、周期长,具备课程思政改革的先天优势,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以隐性的方式融入青年学子的学习和生活,必将赋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并极大地丰富英语课程本身。
一、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要义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做好三项工作,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简称“三进”。职业教育“三进”工作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职业院校中得到全面、深入、有效的传播与贯彻。
(一)进教材
职业院校育人要发挥教材阵地作用,做好“三进”工作,就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更新,让学生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把握党的战略部署与重大论断,为学生思想成长奠定理论基础。
(二)进课堂
进课堂是让学生真正实现学进去的重要一步。融合课堂教学过程要将理论讲解与学生讨论、实践、操作有机关联,让学生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实践育人,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学习使命感。
(三)进头脑
进头脑是指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学生头脑,使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与精神力量。以教育引导工作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落实课程思政工作,将学生培养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现状研究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是实现系统性育人的重要一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简单而言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高职英语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课程,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要素,可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引领,从而使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然而,当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一方面,很多英语教师对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理念理解得不够深入,在英语教学工作实施中就难以对其中的一些元素进行挖掘和扩展,难以对学生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学生的对于英语课程思政的接受度并不是很高,高职院校传统的英语教育形式单一,难以实现思政元素的灵活输出,影响了学生自身思想观念地树立;此外,很多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语言输出能力难以满足当前企业岗位对人才语言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时缩减,学科边缘化、模糊化,“重学轻用、学用分离”导致课程思政“表面化”和“硬融入”的问题越发突出。
三、高职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提出了高职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其内涵可解析如下:
(一)职场涉外沟通
这是基于岗位和企业用人需要,需要学生具备的在涉外情境中的沟通能力,需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并用,完成日常生活和职场情境中的沟通任务及处理涉外业务。
(二)多元文化交流
这首先需要学生具备多元的文化基础,还需增强学生自身文化自信,在跨文化沟通中传播中华文化。高职英语课程需引入多种文化元素,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
(三)语言思维提升
语言思维也需要学生在理解中英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英语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逻辑、思辨和创新思维水平。通过高职英语课程来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多元思考,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学习完善
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终身学习发展需要的必备能力。高职英语教学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引导学生自觉进步,以此来提升英语文化水平。
四、基于“三进”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创新路径研究
(一)指导思想
结合语言四项技能训练即听、说、读、写来进行模块化、项目式教学,根据课前+课中+课后,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优化教学模块整体设计,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来创新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路径,增强“三进”的生动性、灵活性和吸引力,有效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入高职英语教材,融入高职英语课堂,深刻地入脑入心。
(二)创新路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全方位原则。“三进”工作的落实必须结合英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等多个环节,确保思政教育在高职英语课程中得到全面体现。
2.全过程原则。在课程思政工作落实中需持续进行创新,这就需要体现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始终贯穿思政教育的主线,使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和影响。
3.立体化原则。在课程思政创新中,要构建多维度的思政教育体系,综合涵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多个层面,通过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为学生带来立体化的学习感受。
4.整体化原则。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落实要面向全体学生来开展,坚持整体化育人,将英语课程思政与学科育人有机融合,建立适应学生成长的衔接体系,通过持续整体化育人推动学生进步。
5.多样化原则。在课程思政创新工作的落实也要坚持以生为本,这就需要兼顾学生个性需要,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将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创新路径的对策
1.实施“一主题一单元”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基于“三进”工作背景,推进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创新育人,在教师深入挖掘英语教材思政元素的前提下,还要落实新课标的育人要求,将思政内容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拓展教学内容,引入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话题,实现针对性育人。教师可通过实施“一主题一单元”的模块化、项目式教学,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以英语课程思政为核心,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职业发展”等主题都可以推进模块化、项目式育人,促进学生思政素养提升,以此来增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在任务实施中,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等自然融入,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块,包括语言技能学习、思政内容讲解、实践活动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思政内容讲解中,结合具体案例和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思政内涵,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报告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让学生融情入境,丰富学习体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2.二线并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三进”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多元优质教学资源储备,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育人。以线上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以线上测评,给予学生正向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线上推进课前导学和课后巩固的前提下,重视线下教学的针对性落实,围绕导入主题、创设情境、语言知识+文化融入、职场交际、对话体验多种形式,开展面对面的讲解、讨论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在实施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自主实践空间,教师也要做好统筹把控工作,结合教学中心内容,确保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利用线上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如在线测试、作业提交、讨论区等,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控和反馈。在线下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讨论,为其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意见,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综合效果。
3.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思政衔接。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落实需统筹规划,更要落地于细节,为避免学生学得不扎实,记得不牢固,教师需推进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思政衔接。通过连贯过程,确保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渗透全面而深入。用好课前环节,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制定详细的思政教学计划,通过线上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课程背景和相关知识,为课堂思政预热。用好课后环节,对思政内容进行复盘,通过作业+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加深对于思政内容的理解。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思政衔接,推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创新的不断发展。
4.以四项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目标。“三进”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要确保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在课前预热与准备阶段,明确目标导向,根据四项核心素养制定课前预习目标,在预习材料中融入思政元素,如职场礼仪、跨文化交际案例等,发布趣味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英语知识点,穿插讲解职场沟通技巧、文化差异理解等思政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升思政素养。模拟职场环境、创设多元文化场景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沟通能力、提升思维水平。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对思政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引导学生撰写职场沟通报告,分析跨文化交际案例,组织英语角文化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有效地围绕四项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展开思政教育。
5.岗、课、赛、证四项相融。在高职教育中,将岗位实践、课程学习、竞赛训练和证书资格这四项要素相融合,即“岗、课、赛、证”四项相融,是一种创新且富有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将岗位实践融入教学,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职业要求和工作流程,将课程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用。在系统学习英语课程知识的同时,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将学生带入更加广阔的平台,检验学习成果,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在参与竞赛、竞技挑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胜负观念,将学生代入更多真实职场情境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灵活变通意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各种问题,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最后以证书作为证明学生具备某种职业技能或能力的凭证,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基于“三进”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建立与新路径相对应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是确保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表现性评价机制,要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进,确保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创新工作有效落地。
首先,评价机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的实际效果。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收集学生的成果反馈,贴合学生学习需求,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始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增强思政育人渗透力。
其次,评价工作的落实要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构建多维度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关注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的协同配合,确保整个思政教育体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注重涵盖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增强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程度,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第三,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角度,反映学生的思政学习状况,还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智能评价,形成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
总之,“三进”背景下,立足高职英语学科优势,需结合高职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转变教育理念,剖析、解构课程,把握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找准核心价值,深挖思政元素,优化教学手段,优选教育路径,才能真正做到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全面有效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教材、课堂、师生等),切实落实课程育人职能。探究“三进”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有助于深化立德树人的内涵,增强道德育人的实效性,是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亦是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实践三全育人、提升育人质量的本质诉求。
参考文献:
[1]金燕萍.高职英语教学“四美共融”的美育渗透路径探究[J].才智,2024(5):57-60.
[2]李依露.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究[J].成才之路,2024(5):137-140.
[3]王丽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探究:以护理专业为例[J].海外英语,2024(2):229-231.
作者简介:周芳乐,梧州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三进’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创新路径研究”(编号:2023ZJY23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