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可以使学生从整体视角去探索知识的内核,明确知识主题,并将所有散碎的知识点逐一拾起,完成知识结构的自主建构。文章立足教学实践,讨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及实施案例,旨在讲述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思路,并解决英语学习浅层化的问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高中英语
自新一轮教改以来,深度学习已在诸多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卓越成果,也获得了多数教师的普遍认可,该理念的提出解决了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形式化、机械化的问题,为当代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崭新的思路。而深度学习理念与单元整体教学极其适配,它们都强调学生对各种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深度内化与迁移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或判断,是极其高效的教学手段之一。
一、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特征
(一)活动与体验
单元教学始终围绕单元整体出发,强调单元的主题特征。立足于单元整体的教学指向单元主题,其核心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项目活动,体验学习探究思考的过程。而活动与体验恰好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所以,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要始终围绕单元主题,开展新颖的教学活动,活动要突出实践性与体验性,根据学生目前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成长规律及行为能力上限,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任务,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完成学习。
(二)联想与结构
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即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通过获取梳理单元中的主题内容,理解单元知识,并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将单元的主要信息概括、归纳并提炼出来,深化学生对于主题的认知与理解。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散思维,积极联想,重新认识主题、理解主题,说出个人对主题的看法,形成个性化的观点,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究思考中,完成新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中的联想与结构特征相辅相成,互为支撑。通过联想,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和整合,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而通过结构的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序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通过联想和结构的有机结合,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这一单元为例,讨论了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及学科知识的结构化呈现,旨在带领学生透过表层走入知识内核,最终实现深层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整合单元语篇内容
“Nature in the balance”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主要教育内容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本单元共计七个语篇,其中包括一篇诗歌,剩下六篇均为阅读语篇,包括纪录片脚本、对话、新闻报道两则、宣传手册报道和一篇说明文。
上述七则语篇确切地描述了地球生态现状,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生态面临此类现状等客观事实,又呼吁了面对此类现象,人类需要即刻采取行动,解决目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深入分析语篇信息后,教师引导学生可提取出不同语篇的核心内容及其主题,并发现语篇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思维逻辑体系的层次鲜明。按照顺序阅读、学习,学生可以先感受当前生态环境问题面临的困境,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以此来勾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展开对“为什么生态环境问题已如此严重”的调查,继而逐渐认识到生态失衡问题与人类的生活行为生产行为有关,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意识到人类应采取行动保护地球,并带领学生探究应采取何种行动保护地球。
(二)根据语篇设计目标
围绕对单元语篇的整体分析,提取三个核心的主题意义,帮助学生构建对nature的认知,使学生生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主题分别为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人类的行为造成生态平衡、知晓要采取怎样的行动保护地球生态。再根据高中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认知发展规律、课标要求及对应的素养教育指标,设计出全面指向深度学习、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能正确认识到环境保护的价值重要性,可以分享自己的环保理念,制定出可付诸行动的环保行动计划”,并对应语篇细化为单元课时的具体目标,进一步提高育人目标的可行性。
认识生态问题:
1.语篇一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A song,计1课时,目标为回忆生活中发现的生态失衡现象,并简单分析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
2.语篇二Reading部分的“The Amazon rainforest:A natural treasure”,计2课时,目标为知道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了解热带雨林的作用,树立基础生态观念并表达自己对于生态环境的看法。
3.语篇三Grammar and usage部分的Topic talk,计2课时,目标为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并重点说明目前亟待解决的几个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认识人类行为是导致生态失衡的原因:
1.语篇四Integrated skills部分的“Calling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imals”,计2课时,目标为分析新闻报道中的现实案例,总结人类的哪些行为对动物造成了怎样的伤害。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其类似的行为会伤害到动物,深度分析人类行为对动物造成伤害的具体原因后,撰写一篇呼吁人类保护动物的文章。
2.语篇五Extended reading部分的“News that matters:pollution in Norgate”,计2课时,目标为根据语篇信息总结主持人和嘉宾各自的观点,知道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并基于当前现状,思考未来的生活,即二十年后地球会是怎样的?
树立环保意识,并采取确切的行动保护地球生态:
1.语篇六Project部分的“Water pollution”,计2课时,目标为知晓水污染的前因后果,知道控制水污染的主要方法。之后,选择一个你较为关心的环境问题模仿语篇的行文格式,制作一份环保宣传手册。
2.语篇七Future study部分,计1课时,目标为自主收集一些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诗歌或名言,并在课堂展示。
(三)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深度学习的本质是,基于活动与体验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全神贯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学活动设计要始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兴趣取向,由浅入深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问题链推进教学,进而达成教育目标。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性设计要始终有教学评价贯穿其中,合理的教学评价可评估学生当前的深度学习水平及其能力成长状况,同时也能作用于教师,让教师分析深度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合理,使教师反思并修正深度教学计划。
(四)设置具体课时计划
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是由每个课时教学组合而成的,所以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除了要在目标与任务推进上有着明显的层次性与递进性特征以外,还需要落实好每一课时的深度学习设计与实施。下面以语篇二Reading部分的“The Amazon rainforest:A natural treasure”的教学为例,讨论了如何在具体的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入深度学习。
1.语篇内容解析。本章节教学处于整个单元学习的第二课时与第三课时,学生已初步意识到了目前地球上存在一定的生态失衡问题,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会破坏地球的自然环境。而针对语篇二的教学着重讨论了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地理位置等等,不仅提及了雨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还着重指出了亚马逊热带雨林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语篇是一则纪录片脚本,含有正文与题目两个主要结构,题目直接点明语篇主旨中心,提出亚马逊热带雨林是大自然的瑰宝;正文则描述了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状态,并表明当前亚马逊热带雨林正遭受较为严峻的破坏,呼吁人类停止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2.课时教学目标。根据单元的整体目标及细化的各语篇目标,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围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这三个主要学习活动,对课堂效果提出确切要求,并再次细化本课时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目标。
学生应在完成本语篇学习后,正确理解纪录片脚本中的内容、知识,从学习与理解层面,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并完成总结与梳理;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可视化图形,将语篇信息以结构化形式呈现,即通过自主构建绘制本语篇的思维导图。在实践应用方面,要让学生掌握语篇中的各个单词、语法、特殊句型,正确使用所学知识阐述亚马逊热带雨林在全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在迁移与创新层面,要使学生理解亚马逊热带雨林不可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并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文本特征,从中发现作者对待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态度,并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述自己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观点和看法。
3.问题链与教学设计。深度学习是通过活动给学生提供体验,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内核,因此,课上的教学活动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单元整体化教学的语篇逻辑性以及本语篇的教学特征,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链,用于推动本课时教学。学生在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便会深度思考语篇的各项内容,以此来完成知识的吸收迁移和内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链需要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讨论,包括指向联想与结构的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指向内化与交流的描述与阐释、内化与交流;指向本质与变式的推理与论证;指向迁移与创造的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构建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并切实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效问题链,将问题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
联想与结构。本阶段学生刚走入语篇学习,因此该环节是本课时的导入部分。在教学初期,教师要设计相应的话题,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并正确导入,唤醒学生的认知与以及此前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总结、归纳出具体的信息特征。在本环节设置两个问题“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nature?2.Do you know about the Amazon rainforest?”,利用问题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本课新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带着过往经验走入本课学习,在学习后,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架构。接下来,教师继续导入获取与梳理的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和教师提供的各项教育资源,回答下列问题“3.Where is the Amazon rainforest?4.How many planets and animals in there?”。这类从文章细节中提炼出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养成自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获取信息后梳理信息,随后基于个人的已有认知对信息进行联想、重构,便能完成对语篇的汇总与梳理,进而使学生正式走入深度学习之中。
内化与交流。内化与交流是深度学习中的基础活动,是学生对各项信息的吸收、汇总、输出,强调立于真实语境下的讨论、交流、互动。在本环节,教师要设计真实场景下的真实任务,为学生提供真切的实践机会、语言环境和具体的任务。交流任务,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综合语音、词汇、语法等多种知识,完成知识的真实应用,并达成深度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设计了如下情境:Introduce more details of the Armada rainforest as a reporter,以此来实现描述与阐释和内化与运用。
本质与变式。本质与变式具体体现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解读,是在完全掌握文本内容以后,对已有知识的深层加工。行至本环节,学生已基本获取了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也已完成了初次的内化交流与自行探索活动。为了更贴合深度学习的要求,本环节设计的问题要更具深度、更直指人心。所以,教师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1.Why is it calledlungs of the planet?”2.How important the rainforest is?”。这些问题的开放性较强,学生可根据个人的观点与经验,提出相对具有创造性的看法。此举可以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经验,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鼓励学生走入深度学习,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
迁移与创造。该环节的教学着重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创造性的输出,即要求学生基于个人的学习经验,在某个确切的情境下提出个人的独特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下思考问题,探索问题。所以,本环节设计的问题是基于个人角度出发的,可以推动学生认真思索的问题。如下“1.If the rainforest disappears one day,what would happen?2.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our planet?give the reasons.”,使学生基于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创造,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完成创意表达,最终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结语
基于实践案例可以看出,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整体性教育要立足单元整体,将单元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来看待,以此来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单元的教学推进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深度学习还要重点强调对语篇内容本质的深度解读。所以,教师应设计完整的任务链、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深层,提炼单元主题、含义,感知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其中,还要加入大量的任务、实践等活动,给学生一定的体验,才能让深度学习有条不紊地推进,让英语教学自然发生。
参考文献:
[1]何海燕.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浅谈[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2(22):76-78.
[2]王金根.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板块教学设计:以译林新版必修二Unit3 Integrated Skills为例[J].中学生英语,2022(26):115-116.
[3]张自敏.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26):167-168.
作者简介:姚敏,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