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理论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行动研究

2024-10-19 00:00:00许雪霞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3期

摘 要:EP理论强调将课堂生活质量置于首位,通过对课堂的实践探索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常常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不足以及教学重心偏向知识传递而非理解等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降,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新课改倡导的创新教学方式,凭借其系统性、综合性、自主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很大优势。基于此,文章将基于EP理论视角,深入分析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通过创新单元主题、知识体系、教学情境、自主学习与反思总结等方面的教学环节,旨在构建一个探究型、互动型、实践型的课堂,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EP理论;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强调将教学内容置于一个有机的语境中,通过整合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语言素养。其内涵体现在强调系统性学习、实际语境的应用以及综合性任务的完成,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碎片化模式,提供更为一体化的学科体验。EP理论认为,对课堂生活的理解是教学改进的关键,而单元整体教学正是为了促进这种深度理解而被设计出来的。在EP理论的指导框架下,单元整体教学将打破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单一划分,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推动课堂生活的优化,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EP理论概述

EP理论,即Exploratory Practice理论,是一种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探索型实践方法。该理论强调将课堂生活质量放在首位,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追求共同提高。EP不仅关注知识传递,更注重对于课堂行为的深入理解。其独特之处在于将对课堂的困惑作为研究起点,通过自然融合研究和教法,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综合进步。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EP理论为创造有益的教学氛围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基于EP理论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课堂生活质量和学生参与度

EP理论明确将课堂生活质量置于首位,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决策。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通过有机连接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实践者和决策者,这种身份转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帮助创造出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整体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态度,从而实现了提高课堂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一实践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在高中英语学科中的全面发展。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反思

EP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课堂的实践研究推动专业发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导者和研究者。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决策、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教师能够深入理解课堂动态,反思教学方法,并不断调整实践策略。这种反思和调整的过程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增进了他们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因此,基于EP理论的整体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的专业发展平台,激发了他们对于教学的热情和创新精神。

(三)实现教学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EP强调将对课堂的理解融入正常教学过程中,使教育理论得以贴近实际应用。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研究课堂行为,将理论原则有机融入实际操作。这种有机结合的方式使得教育理念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得以验证和完善的实践策略。同时,教师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行调整,形成更具实效性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有机结合,EP理论推动了教学实践的创新,并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可持续和富有深度的发展路径。

三、基于EP理论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行动实践

(一)明确目标主题,启动探索之旅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以主题为引领,通过明确目标来塑造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具有实际应用性和学科关联性的主题,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这一过程在整体教学中是确保课程有机衔接、学生参与度高的关键步骤,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深度和连贯性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需要仔细审视课程大纲和教材内容,明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的单元主题。这需要教师考虑主题的实际应用性、学科关联性以及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明确学习目标,确保它们具体、明确、可测量,同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学科发展方向相契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参与决策,激发了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共同探讨目标,师生之间建立了更为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有助于形成对课堂的共同理解。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Healthy Lifestyle Choices”的学习主题。该主题涉及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关于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以及如何邀请朋友一起参与锻炼,从而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主题引领下,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如“Can you describe a kind of exercise you like in English?”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目标的思考与设定。基于主题与师生的讨论思考,可以明确一些学习目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个主题也符合当代社会的关切点,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内容的学习热情。

(二)单元整体规划,构建知识体系

EP理论强调课堂生活的深度理解,将理解置于解决问题之上。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知识体系的构建成为课堂实践的核心,通过深入理解不同知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丰富而有机的学科框架。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概念地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将这些要素以图形化方式进行展现,构建起一个有机而紧凑的知识体系。重要的是,教师在规划过程中应深入思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科内在脉络,确保知识之间既有明确的层次关系,又能够形成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Sports and fitness”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或电子白板上绘制一个思维导图,以“Sports and Fitness”为中心,分支出相关的概念,如“Physical activity”,包括各种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Athlete”,包括一些著名运动员的相关知识;“Grammatical structure”,包括附加疑问句的使用和例子,如“It's a beautiful day,isn't it?”;“Sportsmanship”,融合一些思政教育内容;“Healthy lifestyle”,包括一些体育锻炼与生活健康的联系知识等。

此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各节点的理解和想法,引导他们将这些想法与知识要素整合到概念地图中,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比如,学生会将运动词汇“jogging”与“Reduce anxiety”相互联系,体现其作用。通过这样的构建过程,学生不仅能更清晰地理解运动和健康的关系,还能学习到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

(三)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将学习置于具体情境中,通过将学科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场景,使学生能够在有趣而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深度学习。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当引入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实际情境,例如,社会话题、文学片段或职业场景。通过引入具体的背景和语境,将知识融入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为了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等手段,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既有趣又具挑战性的学习场景。

例如,针对“Sports and fitness”中“Living legends”的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精彩的体育赛事片段,特别是关于Lang Ping和Michael Jordan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让学生在这样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中进行思考与讨论。比如,教师可以提问“What are your thoughts on Lang Ping and Michael Jordan's performance in the game?”“What qualities did these athletes display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等,鼓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交流分享,展示他们对体育运用与人生影响的观点。通过这一情境创设,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且是被引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兴奋的实际情境,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这种创设情境的策略有助于将学科知识融入真实生活中,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引导自主学习,提升实践能力

EP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角色转变,突出了教学应以合作与共同参与为基础。在EP的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则更像是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基于EP理论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巧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知识,从而达到更为深刻的学科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开放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规定的框架内自主选择学习路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合作项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了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合作者,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供适时的反馈和建议。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形成了对学科的深层次认知。

以“Sports and fitness”这个单元的Project板块学习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即进行一项关于学生体育兴趣和需求的调查。在课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选择三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在课堂学到的附加疑问句等语法知识,并灵活运用口语表达能力。比如,问卷问题“At what time of day do you like to do sports?”。学生通过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再用表格呈现,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接下来,他们需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撰写一份关于体育兴趣和需求的全面报告,如,包括“The most popular exercise was jogging”“Above average students like to play sports alone”等数据支持的主要发现与观点。教师在小组合作项目中担任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提供适时的反馈和建议。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于学科的深层次认知,与EP理论中强调的对课堂生活深度理解的理念高度契合。

(五)反思总结提升,优化教学策略

EP理论强调反思思维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反思,教师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生活,促进师生的共同理解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因此,教师可以设定定期的反思总结环节,鼓励学生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感悟和困惑进行个人反思。通过书写、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例如,在Project板块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Whether the quest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were open-ended or selective”等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他们在进行项目调查过程中的问题与误差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自己在项目学习中的成长和不足之处,进而对未来的学习提出更具体的改进方案。

此外,教师也应该在教学的每个阶段进行反思,从教学设计、学生反馈等多个角度审视并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例如,教师可以思考每个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以及这样的表现背后是否有不同的学习需求需要更个性化的支持;或者通过提问如“Can you describe a favorite sport or your exercise program in English?”等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其学习效果与过程。这样的多角度反思机制,使得教师能够全面了解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结语

EP理论不仅关注课堂的情感体验,更强调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实际应用。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明确单元主题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反思总结,旨在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学科认知和实践能力。这一教学行动研究强调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与优化。相信这种基于EP理论的教学策略将进一步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热爱。

参考文献:

[1]胡玲,刘旭阳.EP范式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9):63-66.

[2]叶燕珊.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3(10):51-52.

[3]曹婷.新课程下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2(16):28-29.

[4]陈林林.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3):88-89.

[5]徐德友.高中阶段英语单元整合教学的高效实施浅谈[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19):88-89.

作者简介:许雪霞,莆田第六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EP理论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行动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3-2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