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艺术类美术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剖析记叙文文体所具有的特点,探究六边形思维模式是否能有效、高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学实例,让学生在阅读圈小组合作体验中,熟练灵活地运用六边形思维模式,以达到在英语阅读中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目的。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反思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英语阅读教学提供更好的依据。
关键词:艺术类美术生;记叙文文体; 六边形思维模式
200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这使得中职英语教学的观念、思想、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变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指出,中等职业文化课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着手,大力提高学生应用和实践的思维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强调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从社会和高等院校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出适合中职艺术类美术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类美术专业学生的特质
学生是高一时入学,入学时一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中考,一部分学生在入学考试前,用很长的时间准备专业课考试,文化课的学习没有系统的完整性和持续性,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没有自我从外化到内化的提高和升华的过程,基础知识层面没有立体结构,知识很难进行迁移,对于能力层面也就很难达到借力打力、融会贯通的英语学习水平。因此,中考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听、说、读、写、看的各方面能力要求就很难达到。虽然学生的语言功底有缺失,但是学生的汉语思维十分活跃和敏捷,洞察力较强。对于事情的看法各有自己的观点,颇具批判性思维。但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进行表达就显得十分蹩脚,很有难度。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和意志力,学习习惯和解题思维很难改变。虽经过一段努力学习英语的时间,语言理解能力已经有了些许提高,但因在处理文章的阅读中遇到影响阅读理解的生词时,恐惧心理仍然阻碍了对问题的理解,导致缺乏完全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的信心。在阅读练习中经常会以得过且过的心态处理文章,在学习的过程中没能获得应有的学习成就感,阶段性努力学习没有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是很多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
二、记叙文文体的特点
经过两年英语的学习,意志力强、坚持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特别大,少数学生还没有过词汇关。记叙文所具有的特点,不仅能够平衡学生之间的差异化,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力,从而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学习基础。
记叙文的文体都是围绕一个故事来展开,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和哲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一个引导和教育的作用。故事本身都是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跌宕起伏的继续,更能激起学生想要了解故事是怎么发展以及有什么结果的阅读欲望,对于故事也会渗透英语的学习思维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是在检测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关注和理解这种思维的差异性和文化的碰撞。
高考题中记叙文所占的比例相对于其他文体比较高,主要检测基础知识和能力,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基础来说,完全可以抓住高考所要考查学生的这一部分能力,以此针对性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法填空、完形填空、阅读A或者B篇,以及新出现的阅读表达题都是记叙文出题的范畴,记叙文在笔答试卷中所占的分数超过30%。在记叙文的理解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也会对应用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类型阅读题材的文章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教师应如何利用记叙文来提高学生的词汇、语法、写作和思维能力呢?笔者的教学出发点是基于记叙文的特点来的。记叙文的形式多样,笔者所采用的记叙文文本主要是高考完形填空的文章,此类文章以记事为主,文章的主题思想积极向上,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学习特性,故事简短吸引人,不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负担和障碍,让学生在记叙文的故事情节中不断地进入阅读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每日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为学生高考备考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英语成绩,也有利于其提升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阅读圈学习方法
链接高考文章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如何让学生完成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呢?在此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小组任务阅读圈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有5人,因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不均衡,每个人的任务是不同的。需要学习小组五位学生的通力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其学习上的优势,同组学生相互促进,并能结合自身的特点长足发展,满足英语学习的欲望和学习成就感,大大培养和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这样安排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位负责词汇的学生基础相对弱,在查找处理词汇的过程中留有印记,这也是学习词汇的一种途径,这样在自己处理词汇的时候丰富自身的词汇量,为阅读理解文章提供基础。与此同时,也能解决其他组内学生少许词汇不理解的问题。解决词汇也要有要求,要求负责词汇的学生必须要用英文表达来解释,不能用汉语,通过对生词解释让同义词汇来激发学生的背景词源。第二位负责长难句的学生语法学习比较好,能够通过语法知识来解析长难句,让组内的成员克服长难句对文章的理解障碍,要求是语法解释可以使用汉语,但句意的解释必须要采用英文,英文解释英文,对于听和解释的学生来说都是在运用英语语言。第三位学生的任务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这名学生通常是组内英语学习最好的,能够解释这篇文章在完形填空中所体现的逻辑关系,对于这篇记叙文的理解从细节上也能理解得八九不离十。要求能从文章的整体来把握文章、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第四位学生的口语要相对好一些,能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与介绍,陈述文章的主题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言概括能力,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笔者可以让一名学生准备阅读教材文章,让另一名学生进行概括和总结。第五位学生负责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这需要学生要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个相对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一周一名学生的频率,通过自己感兴趣的点以PPT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主题内容,并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或者现象的观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将有很大的提高。
四、六边形思维教学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圈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理解文章的大部分内容,但是文章内容从词汇到表达信息的获得并没有一个系统性,怎么能让学生通过一种形式将文章串联起来,掌握一种思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六边形思维模式的引入就是非常契合达成这一教学的目标的有效方式,很多教师在讲解记叙文时,通常会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形式和角度可以非常多,可以从六要素出发,也可以从故事的发展出发,六边形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从语块中联系整个故事发展所要体现的发展主线和情感以及故事背景要传递给学生的哲理,通过构建彼此人物事件和情感的关联,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记叙文所描述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人物在整个时间发展的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六边形的六个边不仅可以列出主要事件,还可以和故事发展的多个人物事件构建联系,通过精细的梳理这种联系更能得到文章的情感主线,最终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传递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背后的道理,以此达到教育学生,健全学生三观的目的。六边形思维教学模式比普通的思维导图更直观,逻辑性更强,内容更具体详细,更适合理解和解读记叙文这种文体,更能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观点和态度的思辨能力,而这种培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到的,而不是教师灌输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能够真正让学生从更高英语学习层次上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学生掌握了六边形思维模式,对于所读记叙文这一文体的理解就更加深入,这对于阅读表达题型中最后一题,结合文体进行观点的表达有很大的启发,也提供了很多表达所需要的语料。对于情景作文中情感升华的写作难点部分更是有很大的促进。这种思维的训练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再遇到此类文体,可以轻松解决以记叙文文体所出现各种题型的问题,比如记叙文中经常出现的细节题是可以通过六边形每个边的细节总结梳理得到答案,而主旨大意题可以通过所有的六边形文章结构来串联得到。再如观点意图题,可以在文章哲理的主线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思维模式就可以解决英语学习的实际问题,形式新颖,且学生非常愿意参与,经过课堂实践,效果也非常好。在对一篇文章的解析中,各个小组所展示的内容非常丰富。思维灵活多样,大大开动了学生的脑筋,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在本学期,根据笔者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英语组每位教师在北师大版新教材的词汇处理上想了很多的办法,大家课上课下交流了很多教学经验,并针对词汇进行教研,在进行了六边形思维模式的尝试后,笔者也大胆地进行了词汇的六边形思维训练尝试,记叙文主要在事件和情感上的描写用的是动词和形容词。对于词性在记叙文中的特点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六边形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再抓住词性的特点,对于整个文章的结构谋篇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和认识,这种思维模式研究过程中,也在通过其他阅读文体和其他听、说、读、写多种课型进行实验和推广。
五、记叙文课堂教学的教学反思
基于记叙文文本教学素材,通过六边形思维教学模式的尝试,笔者体会到了课余时间对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学习时间并不够,笔者应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更多地了解教学前言的一些教学方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实践和推广。如果在学生刚入学就推广这种教学思维,那么在今天的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挖掘和培养将可能是另一个层面的。
对于教材本身或者教学材料,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既结合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笔者认为自身对于整个教材体系的把握还不够精通,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在本节课上课素材选择上,笔者在阅读了多篇文章后,选择了这样一篇具有记叙文突出特点的文章。对于文本的反复加工在上课前是需要教师对所讲内容有更高的解读才能让学生在笔者的英语课上获得更多。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是课前设定的固化模式,而是自然生成。而这种生成大部分是教师可以预见到的。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急于获得教学效果是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的,静待花开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教师一种教学的格局。课堂学习是给学生美好的学习体验,不是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理念和形式新的变化,需要给学生体会和理解的时间,没有失败就没有反思,没有新的教学想法的诞生,也就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
小组合作阅读圈的学习方法和六边形思维模式的教学方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还会一如既往地进一步摸索,不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并陪伴他们在语言和书面表达以及思维能力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张越.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3(32):35-36.
[2]王丽俐.“阅读圈”在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15):62-65.
[3]许明.阅读圈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23(20):96-98.
[4]杨文彬.基于语篇模式分析解读高考英语记叙文阅读[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2(11):41-43.
[5]周凤敏.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教师,2012(5):2-9,15.
作者简介:刘瀛(1978-),北京人,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