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突出 主旨鲜明

2024-10-19 00:00:00吴应海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4年10期

【主题导读】

中心突出,主旨鲜明,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考场作文评分的首要标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心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一篇记叙文的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和“帅旗”。中心突出的作文,这面“帅旗”就会高高飘扬,格外引人注目,读者就能迅速捕捉到文章主旨所在,从而明白作者的意图。反之,如果一篇文章中心不突出,那“帅旗”就会时隐时现,甚至难觅踪影,读者就很难明白文章的主旨。

因此,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一定要认真立意,然后紧扣主旨进行选材、构思和写作,确保文章的中心突出而鲜明。

【文题展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占全国人口的15.4%。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事实也正如此,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6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甚至是四世同堂,多位老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家有老人,各种各样的故事自然也就随之上演,既有欢声笑语,也有误会矛盾;既有感人至深的孝心大爱,也有引人深思的“空巢”问题……

请以“家有老人”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中心要突出;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写作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家有老人”这一话题指向明显,就是要以家庭中的老人作为写作对象,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一定的主题。

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

首先,定对象,明主旨。可以先从自己家或者别人家里的老人中选择一个作为写作对象,然后去寻找他身上值得写的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明确主旨。比如你决定写爷爷,通过梳理发现退休后爷爷一点也不落伍,天天录制短视频进行环保宣传,号召大家保护生态环境,收获了不少粉丝,这时你就可把作文的主题定为“赞扬爷爷的公益精神”。你也可以先确定中心,然后再围绕中心寻找写作对象。比如你准备以“赞扬子女的孝心”作为主题进行写作,这时就可以围绕“孝”这一中心在身边的人中寻找合适的对象。

接着,选素材,巧构思。写作对象有了,中心也定了,接着要紧扣中心,对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把那些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事例筛选出来,凡是与中心无关的要坚决舍弃。如果只写一件事,要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经过、结果认真进行梳理,做到了然于胸。如果写几件事,除了进行必要的梳理外,还应考虑哪些事要详写,哪些事要略写。等到入文的素材基本确定后,还要想一想采用什么样的线索来记事,如何开头,怎样结尾,力求成竹在胸。

最后,拟题目,抒真情。拟题时,可以直接点出中心,比如“孝心无价”“愈老愈勤的奶奶”;也可以稍微含蓄一点,比如“爱钻牛角尖的他”“爷爷为什么哭了”。拟好题目,就可以根据前面的构思进行写作了。叙事时要有波澜,写人时方法要灵活多样。同时,还要在文字中注入真情,做到以情动人。这样,一篇好作文就顺利诞生了。

【原文呈现】

奶奶失踪了

○钱姗姗

奶奶71岁了,她一生勤劳,省吃俭用,把5个孩子抚养成人。现在,儿女们的日子过得很好,她本该好好享享清福,可是,自去年以来,奶奶的言行越来越异常。

大家带奶奶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已到中期,后面会越来越严重,吃药只能延缓病情。回家途中,大家的心情都非常难过,只有奶奶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吃着爸爸给她买的糖葫芦,不时夸这糖葫芦好吃。

那以后,奶奶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有时候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不认得。最让人操心的是,奶奶常常从家里偷偷溜出去,在村子的大街小巷中转悠,有时候明明离家只有几步之遥,她却不认得回家的路。后来,奶奶“出走”的路程越来越远,有时候能跑到几千米外的村子。

苦思冥想之后,爸爸有了好办法:一是给奶奶做一个手环,在上面写上她的姓名、家人联系电话;二是制作一个方形的“爱心卡”,偷偷别在奶奶的衣服后面,上面写着我们家的住址、奶奶的病情以及大伯、爸爸的电话。这样一来,一旦奶奶走失,好心人就能根据我们提供的信息及时与我们联系。

之后,奶奶又跑到别的村子好几次,每次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把奶奶找回来。

上个星期六,爸爸妈妈起早去城里了,照看奶奶的重任落到了我的肩上。吃完午饭后,我陪奶奶睡午觉,一觉醒来,奶奶不见了。我一下慌了神。大伯、伯母、阿庆哥和苹苹姐都来了,他们一起加入了寻找的队伍。可找遍整个村子,也没看到奶奶。难道她又跑到别的村子去了?

正当我们聚集在村口商量怎么分头寻找时,大伯的手机响了,一位好心人在一座小桥下发现了奶奶,她正坐在河边哭。可好心人是外地来捕鳖的,说不出具体位置。我突然想起了微信的定位功能,就让他先加大伯为好友,然后发一个定位给我们。放大地图一看,那位置在村东边的农田里。我们立即赶了过去,终于在一座破旧的水泥桥下找到了奶奶。

【升格建议】

这篇文章虽然充满生活气息,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亲情,但由于作者一直没有亮出中心,既像是在表现子孙的孝心,又像是在呼吁人们关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还像是在赞美好心人助人为乐的美德,导致主旨不明,让人一头雾水。与此同时,文中有些描写不够细致,情节也略显平淡。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格:

1.明确文章主旨,在开头或结尾点出,让主题变得明确。

2.重拟文题,突出主旨。

3.对部分描写进行加工润色,使其更加准确生动。

4.有意制造一些波澜,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升格佳作】

奶奶,您永远是我们心头的宝贝

○钱姗姗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在我们家绝不是这样的。

奶奶一生勤劳、省吃俭用,把五个孩子抚养成人。如今儿女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奶奶也子孙满堂,本该好好享享清福。但自去年以来,她的言行越来越异常,常常自言自语,有时还说错话、犯糊涂、傻笑,甚至失忆。医生检查后说奶奶是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症,已到中期,后面会越来越严重,吃药只能延缓病情。

记得那天从医院回家,大家都非常难过,每个人都做好了长期照顾奶奶的准备。只有奶奶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吃着爸爸给她买的糖葫芦,不时夸这糖葫芦好吃。

那以后,奶奶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有时候连她的儿子、孙子都不认得。最让人操心的是,奶奶常常从家里偷偷溜出去,在村子的大街小巷中转悠,有时候明明离家只有几步之遥,她却不认得回家的路。后来,奶奶“出走”的路程越来越远,有时候能跑到几千米以外的村子,一家人经常兵分数路,四处寻找,总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奶奶找回来。即便这样,我们也没有半句怨言。

虽然大家轮流照看奶奶,但奶奶仍有走丢的时候。怎么办?苦思冥想之后,爸爸有了好办法:一是给奶奶做一个手环,在上面写上她的姓名和家人的联系电话;二是制作一个方形的“爱心卡”,偷偷别在奶奶的衣服后面,上面写着我们家的住址、奶奶的病情以及大伯、爸爸的电话。这样一来,一旦奶奶走失,好心人就能根据我们提供的信息及时与我们联系。

之后,奶奶又跑到别的村子好几次,每次我们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把奶奶找回来。

上个星期六,爸爸妈妈起早去城里了,照看奶奶的重任落到了我的肩上。吃完午饭后,我陪奶奶睡午觉,奶奶很乖,不一会儿就响起了鼾声。我当时也非常困,见奶奶睡着了,自己也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谁知一觉醒来,糟了,奶奶不见了。我一下慌了神,赶忙跑出院子,一边大喊,一边寻找,可仍不见奶奶的踪影。家人纷纷加入了寻找的队伍。可找遍整个村子,也没看到奶奶。难道她又跑到别的村子去了?

正当我们聚集在村口商量怎么分头寻找时,大伯的手机响了,一位好心人在一座小桥下发现了奶奶,她正坐在河边哭。可好心人是外地来捕鳖的,说不出具体位置。这可怎么办?我突然想起了微信的定位功能,就让他先加大伯为好友,然后发一个定位。放大地图一看,那位置在村东边的农田里。我们立即赶了过去,终于在一座破旧的水泥桥下找到了奶奶。

望着奶奶可怜的样子,我忍不住哭了。奶奶,快跟我们回家。不管您病成啥样,还认不认得我们,您都是我们心头的宝贝,我们永远都会孝敬您。

【升格启示】

升格后的作文,明确了以“孝”作为文章的主题,先通过修改后的题目表达对奶奶的孝心,接着在文章的首段和尾段点出主旨,前后呼应,使得文章主题鲜明,打动人心。同时,升格文对一些描写进行了润色,增强了表达效果。故事情节较之前多了波澜,变得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可见,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除了要选材紧扣中心、构思不忘中心,行文也要处处突出中心,比如在题目中亮出中心,开头点明中心,写作过程中反复强调中心,结尾再升华主旨。这样一来,中心这面“帅旗”就会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