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吴兴”之叹,抒忧国之情

2024-10-19 00:00:00刘毅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4年10期

编者按:

江西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孕育了众多名士。他们的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他们的智慧和才情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本期开始,本栏目推出“跟着江西名士游中国”专题,带领读者沿着江西名士的足迹,畅游中国的山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寓居吴兴①

〔宋〕曾 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③。

但知绕树如飞鹊④,不解营巢似拙鸠⑤。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梦⑥,落日孤云始欲愁。

①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②“相对”句:化用“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世说新语·言语》)。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用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③神州:此处指被金人侵占的中原一带。④“但知”句:化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短歌行》)。诗人以乌鹊自喻,写自己颠沛流离。⑤“不解”句:鸠鸟不会自己筑巢,故诗人以拙鸠自喻,写自己无力营造安乐窝。⑥荆州梦:指梦想依托有力者。汉末文人王粲离开长安,至荆州依托刘表。

赏析

曾几(1084—1166年),江西赣州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积极参与抗金斗争。学生陆游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生活在战乱不断的南宋,曾几用凝重苍凉的笔触记录着时代的悲与痛,用深沉彻骨的情感诉说着文人的爱与愁。《寓居吴兴》这首诗深深地烙印着家国的仇与恨,涌动着难以遏制的忧国之情。

首联借用典故,巧用“真成”“遂无”呼应,述说国家沦丧的悲痛与诗人束手无策的悲凉。颔联由家国之悲转为个人之痛,以两个自喻写尽国破家亡后的颠沛流离。颈联再添笔墨,力抒国家沦亡后的刻骨之痛:南宋王朝偏安江南,金人侵占江北,两方对峙,音讯断绝;秋风秋雨凄神寒骨,客居吴兴而又无法兴家国的诗人又怎敢长久逗留于此?尾联,诗人由现实转向梦境,梦想着能依托有力者避乱。回归现实,放眼天际,“落日”“孤云”却为诗人增添无限愁绪。

诗人身居吴兴却无以为兴,心向统一却南北断绝,只得将满腔爱国、忧国之情化作字字泣血,令人唏嘘。整首诗字字含情,巧用典故与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家国之痛和个人之悲。

纸上旅行

吴兴为湖州古称,三国置吴兴郡,取“吴国兴盛”之意。

吴兴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的世外桃源。它有张志和笔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绝美风光,还有戴表元眼中“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的秀丽山水,更有苏轼口中“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的极高赞誉。

吴兴更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城邦。这里诞生了文房四宝中被誉为“笔中之冠”的湖笔,哺育或吸引了曹不兴、颜真卿、苏轼、米芾等书画大家;钱山漾遗址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被国务院授予“世界丝绸之源”的称号;“茶圣”陆羽在此完成世界首部茶叶研究专著《茶经》;安定书院成了宋代的稷下学宫……

来到吴兴,不妨去妙西看看为纪念“中国法律现代化之父”沈家本而建的“沈家本历史文化园”,去尝尝王羲之《十七帖》里提到的“吴兴酢”,去找找《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作者凌濛初套版刻书之地……你一定会感受到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