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青花瓷;雍正时期;山东博物馆;藏品
【摘要】1958年故宫博物院向山东博物馆拨交了一批明清时期瓷器,其中有58件属于雍正时期。这批雍正瓷器器型多种,釉色丰富,纹饰多样,既有官窑制作,亦有民窑生产。其中,青花瓷器共有18件,器型主要包括盘、碗、瓶、缸等,纹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植物、动物、人物等纹样,审美意趣十足,为研究雍正时期的青花瓷器提供了重要材料。
故宫博物院1958年向山东博物馆拨交了一批明清瓷器,其中58件属于清雍正时期,包括青花18件、五彩2件、斗彩2件、粉彩2件以及颜色釉(含绿釉、祭红釉、白釉、黄釉、东青釉等类别)34件。其中的18件青花器既有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亦有民窑生产,器类丰富,纹饰多样,审美意趣十足。下面分类进行介绍。
共6种7件,外底均署六字官窑款。
1.青花蝙蝠盘1件。
敞口,浅弧腹,圈足。高4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12.5厘米(图一)。内口沿饰两周弦纹,内腹饰展翅飞翔、身姿各异的十二只蝙蝠,盘心双弦纹内绘五蝠聚首,蝙蝠头部浑圆,两翼细长,尾部似花叶。外口沿下饰双弦纹一周,外壁绘倒飞的八只蝙蝠,足墙饰连体“回”字纹带一周。足心双圈内署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此盘胎体较薄,足跟光滑如泥鳅背,釉面隐现橘皮纹,青花色泽蓝中泛紫,款式工整。故宫博物院[1]28—29、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110、云南省博物馆[3]41和四川大学博物馆[4]等均见有相类藏品。
“蝠”与“福”同音,五蝠即五福,蝠倒即福到,寓福海之意。蝙蝠纹作为传统吉祥纹样之一,在器物、家具、配饰上多有表现。
2.青花攒菊盘1件。
敞口,弧腹,圈足。高4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2.8厘米(图二)。内、外口沿下饰双弦纹。内腹光素无纹,内底纹饰分三层:盘心绘四瑞果捧寿,其外为四簇攒菊纹与四组粗线结纹相间,结纹顶部相互勾连将攒菊纹包围,最外围一周双弦纹。外壁纹饰亦分三层:中间六簇攒菊纹与六组粗线结纹相间,上层勾连纹与六组粗线结纹相连,下层勾连纹与六组攒菊纹连在一起。攒菊为一簇五束,下为枝叶托底,中间四朵菊花环绕一大朵菊花平铺。足心双圈内署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2]109、云南省博物馆[3]40、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5]42均见有同类器物。
3.青花人物盘1件。
敞口,弧腹,圈足。高3.2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8厘米(图三)。内口沿下施一周双弦纹,内底双弦纹内绘亭台观瀑图,或称望子成龙图。画面中亭台左侧伸出两簇竹枝,竹枝间饰一只展翅飞翔的飞禽,竹枝外有飞流而下的瀑布,一条肥大的鲤鱼跃出水面。亭台内一体态清瘦的妇人交脚坐于圆凳上,高椎髻,面容丰腴,长颈,细腰,着裙,左手握鲜花一束,望向身前的童子;童子着深色衫,双手高举,右足前迈,面对跃出水面的鲤鱼而手舞足蹈。外壁两组双弦纹之间夹饰对称的两组竹枝叶纹。足心双圈内署三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福建省文物总店有一件青花人物图盘[6],其内底图案与此盘相似,亦署双圈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但瓷胎较轻,纹饰亦有区别,应属民窑仿官窑作品。
4.青花八骏盘1件。
敞口,弧腹,圈足。高2.8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6.5厘米(图四)。内口沿下有一周双弦纹,内底双弦纹内绘八骏图。八骏体形健硕,耳如削竹,鬃毛上扬。画面中左侧饰一垂柳,盘心骏马圆目、咧嘴,四腿蜷屈,马尾下垂,伏于草地之上。围绕盘心顺时针方向七匹马形态各异,分别是卧姿、抬头警视、低头嗅蹄、昂首、食草、伫立回望与静卧回首,间饰以丰茂水草。外腹两组双弦纹之间夹饰对称的两组双竹纹。足心双圈内署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5.青花束莲盘1件。
原名清雍正款青花缠枝花卉碟。敞口,弧腹,圈足。高3.2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8.3厘米(图五)。内口沿下饰一周卷草纹,内腹饰六朵缠枝花,盘心弦纹内饰锦带捆扎的5枝莲花纹。外口沿饰一周回纹,腹饰六朵缠枝花纹,近圈足处饰一周卷草纹。足心双圈内署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束莲纹在明永乐、宣德时期大放异彩,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皆有制作,又以雍正朝束莲为最佳。故宫博物院[1]20—21、陕西历史博物馆[7]、南京博物院[8]亦藏有此类青花盘。
6.青花牡丹盘2件。
原名清雍正款青花缠枝花盘。撇口,浅弧腹,内底宽平,圈足较大。高2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7.5厘米。重量上略有差异,5.998-1重90克(图六),5.998-2重86克。内沿、内底、外壁均绘折枝牡丹纹。足心双圈内署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共5种7件,外底皆有款识。
1.青花梵文勾莲小碗1件。
敞口,深弧腹,矮圈足。高3.8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5.3厘米(图七)。碗内光素无纹。外口沿下饰双弦纹,腹绘六组等距分布的折枝莲花,花上托梵文一字。梵文笔法圆润,书写规范。足心署双方框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景德镇官窑瓷器自明永乐始盛行以梵文装饰,成化时达到最高峰,并延续到清朝末年。此碗胎体轻薄,釉面莹润,白中泛青,为仿明成化式样。相同器物亦见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9]与云南省博物馆[3]42等。
2.青花团菊小碗2件。
侈口,深弧腹,矮圈足。两碗高度一致,皆为5厘米,口径和足径上微有差别:5.925-1口径11厘米,足径3.8厘米(图八);5.925-2口径10.8厘米,足径3.4厘米。纹饰基本一致。碗内壁素白无纹。外壁绘淡描团菊纹五组,团菊由三朵菊花及多条缠绕的枝蔓组成,团菊间填以五组上下对应的俯、仰折枝莲纹,整体布局舒朗。足心署双圈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湖北省博物馆[10]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11]均收藏有类似器物。
3.青花丛竹小碗2件。
原名清雍正款青花淡描丛竹碗。敞口,弧腹,圈足。高4.3厘米,口径9.4厘米,足径略有差异:5.929-1为3.5厘米(图九),5.929-2为3.4厘米。内壁光素无纹。外壁深描丛竹枝叶纹两组,一组有竹枝五株,另一组为三株,翠竹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足心署双方框双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类似器物还见于云南省博物馆[3]43、陕西历史博物馆[7]、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12]等。
瓷器纹样的淡描绘法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白描手法,是用较淡雅的青花勾线,不做渲染,纹饰图案线条化,这种青花装饰手法始出现于明嘉靖、万历时期。此碗上的圆筒形竹杆与披针形竹叶即为青花勾线而成,中间留白,极富淡雅之美感。苏州博物馆藏雍正矾红竹纹碗[13]、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斗彩竹纹碗[14]、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雍正斗彩竹纹碗[5]155纹饰均与此相类。
4.青花人物小碗1件。
原名清雍正青花人物撇口碗。斗笠式碗,玉璧底。高4.8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3.7厘米(图一〇)。内壁以一周留白将纹饰分成两部分:上部绘四朵菊花与梅花相间排列,下部均匀分布四朵梅花,周围密填鳞纹;外壁绘高士图,分为三个场景,构图舒朗。外底无釉。内底署双行四字“永乐年制”篆书款。
此类青花人物小碗1968年在河北省高阳县刑家南村李鸿藻墓中亦有出土,现收藏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5]。两碗区别主要体现于时代及外壁的装饰工艺。李鸿藻墓中的笠式碗为康熙时期作品,其外壁绘有山水人物纹,采用斗彩装饰,人物与山水的轮廓以釉下青花勾勒,其余部分则以釉上彩填绘。本馆藏此碗碗心虽落“永乐年制”篆书款,但从胎釉、纹饰、青花色泽斑点等观察,应为雍正仿前朝作品。
5.青花婴戏图大碗1件
敞口,弧腹,圈足。高7.5厘米,口径19.6厘米,底径7.3厘米(封三)。口沿露胎,内口沿绘双弦纹一周,内底双弦纹内绘童子踢毽子图。外壁绘仲春童子嬉戏通景画,分为三个场景,共绘15个童子。枝干虬劲的柳树右侧为第一个场景,绘六个童子:最前面的童子左手持锣,右手执槌,回望后面的伙伴;第二个童子腰系扁鼓,双手执槌上举;其身后两侧各有一童子,右侧童子肩扛芭蕉叶紧紧追赶,左侧童子手持芭蕉叶向后回望;击鼓童子之后为一骑竹马童子,左手握缰绳,右手举竹鞭;最后一童子右手举荷叶急步追来。第二个场景绘五个童子:前面一童子右手握一束鲜花回身向后;其左侧一童子左手举笙,侧身向前,似与持花童子交谈;后面一童子右手高举毛笔,左手持喇叭;最后两童子一个倚栏杆回望,一肩扛一柄大如意。第三个场景绘放风筝图,有四个童子:前面一童子双手执线回望,后一童子手握线轴,风筝已飞到前一场景后面二童子上方天空;右侧一童子左手举至胸前,似在夸赞二童子风筝放得好;最后一童子右手上扬,似在呼唤前方放风筝的同伴。画面疏密有致,童子神态各异,活力外溢。圈足外墙绘双弦纹一周,足心署双圈三行六字“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器物,从制作水平与绘画风格来看,同样应为典型景德镇民窑作品[1]46—47。英国大英博物馆婴戏图碗[16]、厦门市博物馆清青花十六子墩式碗[17]与此碗形制、纹饰相同,但款识不同,系寄托款。
共3种3件,皆为民窑生产,无款识。
1.青花花鸟瓶1件。
原名清雍正青花花鸟筒式瓶。撇口,短颈,长筒腹,平底。高25.5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8.9厘米,底径7厘米(图一一)。器身饰松竹、花鸟纹,足底无釉。
筒瓶,又称筒子瓶、象腿瓶,明万历时创烧,因“筒”与“统”谐音,筒瓶被赋予“天下一统”之意,成为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最流行的器型之一。清人许之衡将其称为“截筒瓶”,在《饮流斋说瓷·说瓶罐》有:“‘截筒’之瓶形如木桶,近口处微凹,明制最多,青花尤夥,花甚粗率而殊有野趣。清初仿者依然。”[18]
2.青花八骏图瓶1件。
侈口,束颈,溜肩,长筒腹,圈足。高27.8厘米,口径7.3厘米,腹径12.7厘米,底径8厘米(图一二)。器身绘八骏图,以青花的深浅巧妙地表现出骏马的不同毛色和肌肉的力量感。画面以一株高大的柳树为界。柳树右侧崎岖蜿蜒的山路上绘形态各异的五骏:最前一骏毛色光亮,耳小且尖,眼炯有神,回首后望,鬃毛紧贴于颈,臀部发达,马尾下垂;次骏低头扭首,大眼宽鼻,张口露齿,鬃毛披散,扬蹄奋起,正与前骏嬉戏;第三骏为花斑马,双耳直立,鼓目张口,静立观望前二骏嬉戏;第四骏双腿直立,昂首前望;最后一骏仍为花斑马,鬃毛齐整,低头啃草。柳树左侧绘三骏:最前一骏前足踏入河中,后足弯曲,正低头饮水;后两骏立于山岩之上,一骏低首回顾,前足屈曲,低首回顾,另一骏马尾微扬,目视远方。
3.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1件。
原名清雍正青花缠枝莲梅瓶。直口,矮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平底内凹。高17.7厘米,口径3.2厘米,腹径10.8厘米,底径7.5厘米(图一三)。全器纹饰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颈部上、口沿下饰一周弦纹,颈部下端为一周不连贯的小圆圈纹,颈肩相交处饰一周方向相互垂直的平行斜线纹,其外为一周弦纹;腹部绘变形缠枝花卉纹三组,细枝叶,大朵莲;近足跟处在两周弦纹上饰变形花卉纹。
仅1件,无款识。
青花花鸟缸原名清雍正青花鸳莲缸。胎体厚重,直口,口沿下渐弧收至底。高17.2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10厘米(图一四)。外壁在两组双弦纹之间夹绘夏日莲池图。画面中太阳高挂,荷花、荷叶、莲蓬、菖蒲等随风轻摇,岸边莲蓬下一对鸳鸯交颈私语,一只展翅的鸬鹚曲颈凝视山石、竹丛中的水面。画面布局繁密得当,动静结合,极具艺术性。
EAuZBkNGniWN8/Qo7o2czw==(摄影:阮浩周坤)
————————
[1]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7.
[2]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瓷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
[3]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馆藏精品全集:瓷器: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4]王波.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瓷器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125.
[5]叶佩兰.海外遗珍:陶瓷:卷四:清代陶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徐炎.雍正青花瓷鉴赏[J].福建文博,2015(1):91—93.
[7]杨培钧.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陶瓷器[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36.
[8]南京博物院.清代官窑瓷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05.
[9]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EB /OL].(2023-08-18)[2020-11-24].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dcxx/ cpda/gqtp/202011/t20201124_4900.shtml.
[10]湖北省博物馆.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4.
[11]铁源.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151.
[12]李智瑛.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青花精品[J].收藏家,2015(9):29—35.
[13]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藏瓷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160.
[1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陶瓷大系:14:清(上)[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193.
[15]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河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0.
[16]林瀚.海外珍藏中华瑰宝:成化后青花瓷[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78,108.
[17]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藏品集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43.
[18]叶喆民.《饮流斋说瓷》译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116—129.
〔编辑:刘恒佳;责任编辑:成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