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广大职教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更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青岛烹饪职业学校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建设师德师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师德,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染学生,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方式,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建立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教育,提醒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守师德底线。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呈现教师敬业立学、崇德尚美的新风貌。
加强师德考核和监督。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建立师德师风定期自查机制,面向教师、学生、家长、企业进行学校师德建设满意度测评。成立“师德与学术评价委员会”,完善学校平等竞争机制,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选、岗位聘用、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大力宣传新时代教师队伍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形象,深入挖掘优秀教师典型,通过新闻媒体、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渠道,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教师职业认同,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教育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改革旨在通过培养教师的教育家精神,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教育家精神指导课堂教学方式变革。课堂教学要勇于创新,破解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教学模式“满堂灌”、评价体系单一僵化等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项目式、体验式、沉浸式和游戏化、场景化等教学方式,并创新采用交互式、社交式等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做到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努力提升适应信息化教学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如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在线精品课程开发、云端数字化平台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家精神强调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如今,中职生多为“00后”,喜欢探索,动手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采用分层、分组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特别是中职专业实训课,由“讲+练”的形式转变为让学生“先思后做”,在学中做、做中学。此外,学校通过实训、实习、研学等方式,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社区的联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形势和行业需求。
教育科研管理,引领教师走向卓越
教育教学质量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而教科研是引领和支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树立科研意识。课程研发、论文撰写、课题或项目研究、教育教学质量检测评价等,是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需要“知不足而奋进”,主动从教学工作中发现和反思问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做“真学问”。
中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做教科研多是利用业余时间。许多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教科研往往基于经验、缺乏实证,这与新时代对教科研工作的要求不相符合。所以学校特别注重引导教师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精神开展教科研工作,以此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知识,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邀请专家进行相关理论培训,营造争做学习型教师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校级教科研课题和素材,并制定具体的评选办法,每学年组织论文或课题评选,逐步建立教科研常态化工作制度。三是以课题为载体,强化教师跨学科融合思维,组建合作团队并明确分工,建立协同科研、跨界融合协作机制,在集体研讨中凝聚智慧、碰撞思想,充分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坚持教学评价,形成高效管理机制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高度吻合的,学校将教育家精神重点融入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功能。
坚持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细化评价维度和指标,优化评价方式和方法,力求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关键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人为本,关注个性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避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强调德技兼修、知行并进,让每个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二是全面评价,注重多元智能。除了传统的学科成绩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在其他领域(如艺术、体育、美育、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综合评价,构建学校、企业、家庭多方参与的立体化多元评价体系。
三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标教学目标框架,构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和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即时反馈。
四是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将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社区服务、志愿活动、企业研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总而言之,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彰显着榜样示范作用。青岛烹饪职业学校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全方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培养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推动教师从教育者向教育家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