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施策,培根铸魂:以教育家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4-10-18 00:00:00刘建功
教育家 2024年41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4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这为新时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襄阳市第三中学牢牢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质要求,聚焦“传道”“授业”“解惑”三个维度,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持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传道”铸魂,勇担家国责任与弘道使命。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作为教育家精神的第一条目,彰显了教育家精神蕴含的国家立场,这一理想信念最终需要落实到教师自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上来。襄阳三中党委坚持思想引领、党建引领,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深、落细、落实。

书记思政课。校党委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系化的红色教育打好德育底色,以制度化的“书记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建设。开学典礼上讲授“开学第一课”,春季远足研学中讲授“行走的思政课”,入团仪式上讲授主题团课,笔者在和学生们的交流互动中勉励大家志存高远、学济天下,在红色精神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做时代洪流中特别的自己。

国旗下的思政课。开展国旗下系列讲话活动,学校每周一开展升旗仪式,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结合实际情况,围绕理想信念、法制教育、习惯养成、缅怀英雄、清洁校园等为全体学生做主题演讲。学生旗手在护旗升旗礼仪的训练和实践中,感受国旗的庄严神圣。参加升旗仪式的全体学生把对国旗的敬意升华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盈了高尚人格,提升了人生境界。

“双高衔接”思政课。湖北教育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知名高中和高校汇聚。我们与本省高水平高校地相近、人相亲,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目标一致,同向而行。为完善高中高校衔接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我校定期邀请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等高校名师到校指导并举办专题讲座,聚焦人才选拔、高中高校衔接等问题,致力于打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学科教学、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壁垒,为学生顺利实现“双高衔接”做好心理能量的储备和个人发展规划的准备。

德育活动思政课。优化德育活动序列,做到全面科学规划。1月举办“腊八节送暖”活动;2月开展寒假社会实践、元宵节游园会系列活动;3月开展学雷锋志愿垃圾捡拾、地理学科实践、生物课制作泡菜等活动;4月开展春季远足研学、清明祭英烈活动;5月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巴哈汽车大赛研学、硬笔书法比赛等活动;6月开展“一举夺‘葵’”向日葵送祝福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德育格局。

“授业”增智,笃定职业态度和岗位能力。

优秀教育家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以自身深厚的学识素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引导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和思考者。襄阳三中坚持构筑师德底线、助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坚守“拼命三郎”初心,引导广大教师做教育家精神的传播弘扬者、实践力行者、示范引领者。

重师德,潜心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校不断完善规范教育、榜样教育、警示教育、文化养成“四位一体”的师德教育体系,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选聘的首要条件,列为职称评审、聘期考核、评优评奖、项目申报等的基本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设立“卓越教学奖”等专门奖项,表彰和奖励品德高尚、能力拔群的一线教师。近年来,学校涌现出“荆楚好老师”“襄阳市十佳师德标兵”“襄阳市教书育人表现突出个人”“襄阳市学生最喜爱的好老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张华芳老师不惧病痛折磨,坚守讲台;彭红伟老师坚守教学一线38年,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张志伟老师远赴新疆支教,赤诚奉献,无怨无悔……

提能力,严谨治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广大教师应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源头活水。为此,襄阳三中多措并举,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引导教师申报课题和撰写论文,鼓励教师外出参赛访学,教师专业成长成果显著,打造了一批“上得了好课、做得了研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学校入围湖北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基地名单,70余人获“骨干教师”“十佳师德标兵”“学生最满意教师”“教学能手”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邓超群老师被评为首届“楚天名师”,6人荣获“湖北好课堂”省一等奖,18人荣获“湖北好课堂”市一等奖,居全市前列。

敢拼搏,勇攀高峰。三中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无中生有”的历史。“无”并不是一无所有,“无”是没有天赋异禀的学生,没有光环笼罩的师资,没有高端完备的教学设施,但我们必须“有”。“有”就是党委政府的要求,就是家长热切的目光,就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生”就是要拼搏、要吃苦、要奋斗,永不放弃、永不懈怠,我们将这种精神形象命名为“拼命三郎”精神。凭借着“无中生有”的拼搏精神,襄阳三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益突出,已经成为襄阳学子接受高中教育的优先选择。

“解惑”润心,塑造道德品质与理想人格。

好的教育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精心呵护,教师除了释疑解惑,还要发挥润己泽人的润心作用。我校始终秉承“师生至上、质量至上、规律至上,办温暖的教育”理念,以“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态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躬耕暖心教育。学校在教学楼设置82个党员示范岗,开展“环廊辅导”,宿舍楼设置300个“温暖之家”,开展党员“一帮三”师生结对活动。建立台账并安排教师作为包保人,帮扶困难学生,关注“三特”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环廊辅导”、爱心护眠、师生餐叙、“校长喊你来吃牛肉面”、“元宵节包汤圆”、“高考助力套餐”、“向日葵送祝福”等一件件暖心小事让学生在学校过得安心,学得舒心。

坚持规律至上。在紧张的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理念,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去年年底,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学校组织了校园首届堆雪人大赛,全体师生欢聚雪场的动人画面定格在孩子们18岁的青春里。高考前的最后几天,高一学生代表采摘亲手种植的向日葵为高三学长加油打气,学校食堂定制的鸡腿、鸡翅、粽子等特色美食饱含祝福,被爱包裹的考生们元气满满,意气风发。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襄阳三中全体教职员工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凝聚集体智慧,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将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才、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紧密结合起来,以仁爱之心、奉献之行、忘我之境投身教育事业,为新时代襄阳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