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引领读者“读什么”“怎么读”的“三联领读计划”来到了未名湖畔,给北大学子带去了流落海外的华夏国宝的故事。
从圆明园西洋楼石柱、虎鎣青铜器、马首铜像的相继回归,到《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热播,“让文物回家”近年来已成为全国上下心之所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37批次、1800多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故里,涉及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士、加拿大、埃及、土耳其10个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
“然而,这只是流失海外上千万件中国文物为数不多的回家故事,更多的文物至今仍漂泊在遥远的异国他乡。”2018年11月23日曾亲自护送虎鎣从伦敦回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博研究院副院长霍宏伟喟叹,“我想象着,大唐昭陵的两匹石骏,远在异国他乡,昂首天外,西望长安,何时返程,遥遥无期;我想象着,数以千万计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远离故土、欲归不能的怅然与无奈。”他作为一名文博考古学者所能担起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是“向广大的中国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散落海外的中国珍宝。”十年间,他陆续发表相关论文,结集为新近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以下简称《望长安》)。
霍宏伟在序言中解题:“‘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望长安》,也许能够表达流落海外华夏国宝的心声……长安与洛阳为汉唐两京,帝王宅京之地,是中国古代璀璨文明的标志,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本书所讲的故事大多与其相关联。”
6月14日,霍宏伟在“三联领读计划”中,为北大学子带去了《望长安》第一章中的“金村故事”。
据1933年《韩君墓发见略记》记载:“民国十七年,以遭霖雨,忽然地陷。”即1928年,一场大雨造成的地陷使洛阳金村战国大墓惊现于世。实际上,早在前一年冬天,此地墓葬已遭盗掘。墓中各种随葬品流落异国他乡与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怀氏的另一个特殊身份是安大略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的代理人,其购买金村文物的渠道是:金村大墓盗掘者—金村文物代理人张资美、张锡卿、王道中—开封古董商蔺仕庵—怀履光。霍宏伟以一个问题“怀履光去过金村吗”作为《望长安》第一章的篇名。霍认为:怀氏在日记中不提金村考察是一种有意回避,却亲自拍摄了与金村大墓密切相关的照片,印于其专著《洛阳故城古墓考》中,再结合他写给安大略博物馆的相关信函,可以证明:怀履光去过金村,且可能与部分参与盗墓的人员有过接触。
据统计,1929年至1931年,标注有出自金村的文物共计97件入藏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种类涵盖错金银车马器、青铜跽坐人像、编钟、铜镜、玉器等。留在国内的金村文物,仅有大铜鼎、铜尺、令狐君孺子壶等数件。令狐君孺子壶俗称“命瓜壶”,原为一对,分别收藏于安大略博物馆和旅居纽约的中国古董商人卢芹斋手中,后经知名学者陈梦家劝说,卢氏愿将此壶捐赠国内,先藏于清华大学文物陈列室,现藏于国博。
陈梦家曾感慨:“现在这件铜器居然平安地放在陈列室,我个人有无限的快慰。并不是因为在我们的收藏之中更多了一件重要的铜器,倒是为了这件重要铜器渡重洋寄居巴黎、纽约二十年之久,现在又回到了老家。”今人回首这段往事,焉能不动容于陈梦家的学人深情!除了“金村故事”,《望长安》中还有哪些故事呢?
《一“举”两得的人像柱》,探讨的是陈列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内的明星展品汉代人像砖柱。该空心画像砖柱上部为头部硕大、身躯短小、形似面具的陶塑人像;下部为模印阳文画像的长方体立柱,刻有双龙咬尾纹、飞鸟纹、乳钉纹等纹饰。
此藏品虽已失去原始的出土环境信息,但通过对比河南长葛市出土双龙衔尾菱形乳钉纹画像砖柱、洛阳涧河西岸东汉墓M14兽形砖柱、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馆所藏人柱等相关资料,霍宏伟推断:大英人像柱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可能于1897年至1905年修筑京汉铁路时期出土于河南中部的周口、许昌一带,最迟于20世纪40年代初流失英国。
砖柱上部人像的外形与《说文解字》等文献记述中的“魌头”吻合。“魌”与“丑”意同,即凶恶、邪恶之意。魌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头大,二是丑恶,三是指古时打鬼驱疫时扮神者所戴面具。大英人像砖柱具有双重功能,即所谓一“举”两得:在物质层面,它作为墓室内建筑构件,可以承托其上部的墙砖;在精神层面,它具有镇墓降鬼、趋吉辟邪、留存亡人魂气的功能。
《佛国庄严》诞生的契机是2012年上半年,作者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对宾博馆藏中国佛教造像进行了系统的溯源。那儿有可能来自河北邯郸响山堂石窟的北齐释迦牟尼佛首石像、菩萨头像,来自河北易县八佛洼的辽代三彩罗汉像,来自山西天龙山石窟的唐代天王像,来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北魏交脚弥勒像……20世纪10至30年代,某些外国人与中国古玩商串通一气,大肆盗凿上述各地的佛教造像,致使数量众多的佛雕精品流失海外。
德国汉学家福雷德瑞彻·帕兹尼斯基先后两次到八佛洼实地考察,见到罗汉像6尊。村民晚上将罗汉像盗运下山,后流失海外,如今分别见于大都会博物馆、安大略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昭陵石马夜空嘶》将宾博馆藏唐代昭陵石刻飒露紫和拳毛䯄,与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另外四骏即白蹄乌、特勒(勤)骠、青骓、什伐赤,拼合成昭陵六骏的千古传奇和它们的离散故事。此六匹战马助唐太宗李世民立下赫赫战功,为感念它们并宣扬平定天下的卓著功勋,唐太宗生前就下令雕造六骏石刻。它们被置于唐太宗与文德皇后合葬的昭陵北司马门内。
盛唐至宋元明清为原地保存期,明清时期朝廷在此地的祭祀活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昭陵六骏石刻的作用。清末,随着闭关自守政策的瓦解,部分外国人进入中国境内考察名胜古迹,给一些古代遗存的保护带来隐患,它们往往成为西方列强的猎取目标。
霍宏伟在书中记述:“1913年是重大转折点,昭陵两骏石刻在这一年被偷运下山。1918年,昭陵两骏出现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仓库,后借展于费城宾大博物馆,1921年由该馆购藏。1916年,不法之徒将昭陵四骏盗运下山,被当地政府截获,收藏于陕西图书馆,后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馆。至此,昭陵六骏石刻皆因人为全部被迫移出原始环境……”昭陵两骏被盗海外的主谋之一,是“金村故事”中让“命瓜壶”回到故土的卢芹斋。卢声称从袁世凯手中买到两骏,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此事于袁世凯无关,而与其子袁克文有密切关系。卢芹斋盗卖石骏的行为触犯了中国政府的法律底线,北洋政府曾欲将其捉拿归案。
大英博物馆内的唐代三彩俑,带出了它们的主人忠武将军刘庭训曲折生动的传奇经历;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唐代骑马女俑,追溯千年服饰风尚;通过日本泉屋博古馆藏中国两百余面战国汉唐铜镜的制式、纹饰和图像,折射从神话到历史、从历史到现实的时代变迁印迹……
《望长安》所涉及流散海外的中国古代文物,自战国、两汉直至北魏、唐宋,包括青铜器、玉器、鎏金铜佛像、银器、三彩俑、石刻等。这些文物专题以不同年代、不同形制、不同材质、不同角度,诠释着一个共同主题,即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多样性与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这些文物有着相同命运,在动荡不定的时代,孤独漂泊,身处异乡。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仿佛散落于世界各地的一粒粒珍珠。” 霍宏伟拣选出一些,用丝线串联成一条美丽的项链,在历史的背景下熠熠生辉。他说:“对于它们的未来,我们充满期待。”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