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民歌是流传于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村寨的传统歌谣,是布依族古歌、酒歌、情歌、祭祀歌、礼教歌的总称,是用原生态布依语创作并传唱的民间文学作品,还是以布依族民族起源、发展、变更、迁徙为历史线索,记录了布依族重大事件、重大活动、英雄人物和布依族聚居区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等。布依民歌自古以来就流传于南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传承历史久远,由于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歌声承载文明,用歌声传承文化,民歌便是布依族记载历史、表达情感、教育子女、评判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一。
布依民歌的内容、形式种类繁多。世代传承下来的就有叙事体劳动歌、习俗歌(含礼俗歌、节日歌、喜事歌、丧事歌等)、抒情体颂歌(可分为颂歌、揭露歌、哀歌、挽歌、讽刺歌、苦歌、情歌等)和叙事长歌(又称“古歌”)和新民歌等。布依民歌多为集体男女对唱,也可由一人作自娱性独唱;或者一人领唱,众人7b0d67d8c19012cd449a0d5b19560ffb伴唱;情歌对唱一般由男方先唱,然后女方对答,循环往复。
布依民歌塑造的人物是布依族的象征形象,刻画了民族英雄人物——强悍、勇敢、智慧的阿诚,又刻画了民族的美神——善良、勤劳、美丽的菊桂,还歌颂了耿直、老实、孝顺的阿庚,表现出布依族“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特征。布依姑娘们常讲:“我们都是菊桂。”布依小伙子们也说:“我们都是阿诚。”在布依族的历史文化中,阿诚是英雄的象征,菊桂是美丽的象征,阿庚是孝道的象征。一般情况下,布依民歌是用布依语传唱,作为叙事长诗,布依民歌应该是朗读的,但实际上更多的时候还是被演唱的。用于演唱布依族民歌的曲调有许多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人在演唱不同段落时各自选用相应曲调。布依民歌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还可以一人领唱、众人合唱。大多采用“喜调”“老人调”“悲调”等叙事调传唱,其韵脚不固定,头、腰、尾韵任意位置押韵,多用“赋、比、兴”的修辞手法,重于打比方而避免直说,显得更加含蓄委婉,具有抒情韵味。其中,很多句子存在不少衬音、衬字、衬词。
布依民歌没有固定的演唱时间和场合,只要高兴就可以随时演唱,姑娘们绣花时唱,小伙子们劳动时唱,青年男女相会时唱,老人们喝酒时唱。在布依族节日中,歌手们也会唱起布依民歌,渲染节日氛围。
(来源:黔西南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