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

2024-10-17 00:00:00
农家书屋 2024年9期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剧剧种,是岭南地区传统剧种、广东三大剧种之一,还是岭南文化的宝贵财富,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清乾隆年间进入粤东,以潮州为中心,向邻近地区传播,其艺术风格与湖北汉剧有所不同,为显示区别,1956年定名为“广东汉剧”。1959年成立广东汉剧院,院址设在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广东汉剧的唱腔音乐包括“二簧”“西皮”“大板”等各种声腔,而以“西皮”“二簧”为主,此外还有昆曲、民间小调和少量梆子曲调。广东汉剧的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乌净、红净七个行当,各行当唱腔均有明显特点,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韵和普通话,表演中唱、念、做、打的程式十分丰富。广东汉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文化和南方戏曲艺术的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广东汉剧主要流行于粤东、粤北、闽西、闽南、赣南等地。传统剧目主要有《昭君出塞》《百里奚会妻》《高皇过关》《齐王求将》《孝义流芳》《西厢记》《卖油郎独占花魁》《花灯案》等。受市场经济和流行娱乐文化的冲击,广东汉剧观众锐减,演出难以为继,原有剧团先后撤销或合并。

随着老艺人辞世,年轻人不愿传承发扬广东汉剧,不少绝技人去艺亡。广东汉剧处于濒危状态,亟待加大力度予以保护。广东汉剧院成立以来,在剧目创作、挖掘、继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整理、移植、排演了《百里奚认妻》《蓝继子》《林昭德》《闹严府》《秦香莲》等100多个行将失传的传统剧目,并创作了《半边天》《人民勤务员》《家内有家》《一袋麦种》等大量现代戏剧目。

2008年6月7日,广东汉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梅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