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镇:壮剧团坚守壮乡文化“魂”

2024-10-17 00:00:00赵颖黄霞韦凯勋
农家书屋 2024年9期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田林县旧州镇,活跃着一群以坚守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壮剧人,他们用心守护着这颗戏曲艺术的璀璨明珠,尽管面前山重水复,依然初心如磐。他们的故事,也正如一出壮剧,在时代的舞台上演绎着不朽的传奇。

坚守阵地:守护壮剧根本

据史料记载,旧州镇壮剧发轫于1765年,文化血脉赓续至今,旧州壮剧团已成为当地文化名片。镇上分布着多个业余壮剧团,成员们平均年龄接近60岁。尽管身体不再如年轻时灵活,但每当有剧目需要上演,他们依旧精神抖擞地登台,化身为剧中人物,倾情演绎。那一刻,时光仿佛在他们身上凝固。这些老演员们,正是旧州镇壮剧团的灵魂所在。

龙腾剧团的主要成员唐雄现年77岁,已近耄耋之年,依然活跃在台前幕后,主要担任乐手和导演,兼任老生演员。二胡、锣、鼓、木鱼……许多乐器他都信手拈来。他的搭档黄军雄,是剧团的编剧兼演员,虽也年纪渐长,但在舞台上的表演仍然生动传神。“一年四季,不下雨时,我们都过来排练,都过来集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老一辈的壮剧人坚持排练与演出,不仅是因为对壮剧的热爱,更是出于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们深知,只有坚持不懈,壮剧才能生生不息。

“把壮剧传承下去,一代接一代,永放光芒!”唐雄说道。尽管没有报酬,甚至需要自掏腰包来维持剧团的运作,这些老人们依然选择坚守。他们在困难面前从未退缩,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将壮剧的火种传递下去。

把握机会:提升非遗影响

每逢节日庆典、大型比赛,甚至是小型的乡村活动,剧团都会积极参与,把握每一个表演机会,在各类平台上努力展示壮剧的独特魅力。尽管观众不多,且多为老人和小孩,他们也从不懈怠,依然全情投入每一场演出。只要有舞台,他们就会亮相,为观众带来最纯正的壮剧表演。

旧州镇文化站站长丁光一直负责统筹剧团参与活动演出的相关事宜。丁光表示:“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把旧州的壮剧传承发展发扬下去,不要在我们手中给它淘汰掉。”旧州镇剧团每年都会参加壮剧艺术节、“桂滇黔”三省(区)壮剧汇演等文艺活动,以此保持剧团的生存活力,扩大壮剧的影响力。这些活动不仅为剧团提供了展示平台,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壮剧。

演员覃发荣长期扮演“媒婆”这一角色,其滑稽可爱的形象十分受观众们的喜爱。每次演出,她都热情百倍,她说“不怕扮丑”,需要时就会尽力把角色演好,这是“为了我们的旧州、为了我们的壮剧。”

在一次次的演出中,剧团不仅展示了壮剧的传统美学,也展现了其与现代人民生活的结合。他们通过创新演绎和多样化的剧目,让观众看到,壮剧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形式。

推动创新:保持壮剧活力

旧州镇的壮剧团体在传承中坚守,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力图让壮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他们通过对剧本的创新与改编,赋予了传统壮剧新的活力。如,传统壮剧《大雅山传奇》取材于当地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勇士拯救被男蛇精俘虏的姑娘的传奇经历。该剧目不仅展现了壮族的文化特色,还巧妙地融合了地方历史与神话元素,使观众对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理解。

h4/Az76leaG573cFEd1VQaNGJusRMpguyoJeYmN88gU=传承发扬传统剧目的同时,剧团还创作了现代题材的壮剧《夫君有钱莫变坏》。这部剧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探讨了财富对人性的影响和家庭伦理的冲突,弘扬正能量。通过诙谐风趣的表现方式,该剧目吸引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注意,展现了壮剧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比较新颖的,内容比较丰富而且健康向上的剧目,我们老百姓才喜欢。”丁光站长说。在他们的努力下,当地的壮剧剧目不仅保留了传统特色,也逐渐适应了新时代的文化环境。

剧团通过对剧本内容的大胆探索和创新,成功让壮剧在现代社会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旧州镇的壮剧团体为壮剧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传承发展:延续文化血脉

壮剧的传承传播问题一直是旧州壮剧人心中的一块大石。随着老一辈演员逐渐老去,剧团面临着年轻传承人匮乏的困境。他们没有放弃,积极地寻找并培养新一代接班人,通过“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努力将壮剧文化传递给年青一代,确保这一古老艺术得以延续。

今年65岁的覃平川是旧州镇龙圩剧团的团长,随着年纪渐长,现在已经逐步将剧团管理事务交给较年轻的演员,但他依然在重要活动中亲自上场,以老带新,为壮剧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我把戏托付给他们年轻人了,他们做年轻的角色,我做老的角色,带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演下去。”

在旧州镇,每当剧团上演壮剧时,乡亲们就会自发聚集在戏台前,享受一个属于旧州镇、属于壮剧、属于他们的夜晚。古往今来,壮剧已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始终不变的,则是这股将人们凝聚在一起的乡土之情,以及观众心中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旧州镇居民彭育晚是壮剧的忠实观众和传承推动者。她的母亲曾是剧团的核心演员,如今,彭育晚的女儿也逐渐对壮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彭育晚经常带着女儿观看壮剧演出,在她的影响下,小姑娘逐渐成为壮剧的忠实粉丝,并开始学习唱腔和表演技巧。彭育晚希望有一天,女儿能接过她母亲的衣钵,成为壮剧的传承人。“希望我的女儿能像她外婆一样,把我们壮剧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她满怀期待地说道。

旧州镇的壮剧团体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坚守与创新,将壮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不断传承,为乡村文化的振兴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系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实践成果,由林晓华教授指导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