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屋”尽其用 阅 “享”美好 让乡村浸润书香

2024-10-17 00:00:00张宇薇
农家书屋 2024年9期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农家书屋,干净整洁的环境、规范完善的制度、种类繁多的图书,让人眼前一亮。前来看书学习的群众或站或坐,静静地徜徉在书海,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与美好。

近年来,巴马县抓住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的契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思想文化主阵地作用,持续强化农家书屋软硬件建设,因地制宜整合阅读资源,结合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育乡土人才,不断丰富农家书屋内涵,推动农家书屋提质增效,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在巴马镇新民社区,群众常常聚集在书屋,听党员同志宣讲党的理论政策、讲述红色故事、分享入党经历,将“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把亲切生动的方言和严谨浑厚的红色文化二者融合,引导更多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一直以来,我们以农家书屋为载体,积极发挥党建联动功能,定期开展主题宣讲、红色书刊阅读分享等活动,让红色文化厚植乡村沃土,让‘小书屋’成为红色教育‘新阵地’和‘加油站’。”社区工作人员兰诗豪介绍。

“以前,要是碰上突发的病虫灾,我真不知道怎么才能快速防治。到书屋查阅相关书籍后,我对种植和养护才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西山乡返乡创业的杨大哥表示,他在种植辣椒时,发现植株容易早衰,为了解决问题,就来到农家书屋翻找果蔬种植类的书籍,并顺利从书中找到原因,如今通过科学施肥,成功破解了种植难题,真正把农家书屋搬到“田间地头”。

据了解,所略乡、那社乡始终致力于将农家书屋打造5329C4pVnvVq1JoAk/xfwKMiV+12THDoC7nRezEtulU=为学知识、学技能、促发展的“智囊团”和享受精神食粮的“文化粮仓”,会不定期邀请高级农技师现场授课、开展农技培训,引导群众通过学习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高种植养殖技术,激活特色产业的内生动力,使农家书屋成为带领群众踏上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随着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乡村角落生根发芽,村民们除了到书屋“充电”、掌握致富“密码”,还把书屋当成增进情感的好去处。

燕洞镇交乐村沈大姐是书屋常客之一,她表示,放下了手中的农具,“泡”在书屋里看书、交流心得已成为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子好了,我们追求知识的愿望更加强烈。现在外面提起我们村啊,都知道这有读书学习的好风气!”书屋管理员姚春艳笑着感叹。

为进一步提升书屋的多面性和实用性,那桃乡、凤凰乡除定期对图书进行整理更新外,还准备了一些其他用品,方便群众切磋棋艺和书法。同时,还搭建了志愿服务平台,组建以青年党员、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围绕移风易俗、法律法规、家风家训、安全生产、健康知识等方面开展讨论,结合元宵、七夕、中秋、重阳等时间节点,将孝老敬老、婚事新办等融入实践活动,从“传知识”到“育新风”,让农家书屋成为辖区群众的文明新阵地。

由于家长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忙于农事,乡村留守儿童的看护和学习就成为令人头疼的问题。农家书屋的出现,让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不再乏味。甲篆镇好合村上小学的王理经常到农家书屋借阅书籍,他兴奋地表示:“我喜欢读的图书都能在这里找到,真是太好了!”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们真正感知课外知识带来的“诗与远方”,该村还定期组织专人开展课业指导、阅读辅导、答疑解惑等,培养孩子们热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以“书香为伴、阅读美好”的方式乐享假期。

最是书香能致远。截至目前,巴马县已建设农家书屋121个,实现了城镇、社区、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充实配送教育、农业、社科、人文等个性化书籍8000余册。各乡镇、各单位利用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主题党日”26场次,惠及2000余人次;举行“清廉家风故事会”、政策宣讲会12场次。

未来,巴马将继续探索“农家书屋+”创新模式,不断延伸拓展农家书屋服务链条,推动农家书屋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成为广大群众涵养品德、增长知识、助力致富的“精神家园”,引导更多村民走进书屋,让文化振兴之路书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