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守护传统村落 传承乡土文化

2024-10-17 00:00:00
农家书屋 2024年9期

湖北省简称“鄂”,位于中国中部,是沟通东西南北的“大通道”,有九省通衢之美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底蕴深厚、灿烂辉煌的荆楚文化。

在荆楚文化发展过程中,村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基础,与重要历史事件、文化名人、特色文化息息相关,成为荆楚文化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体现民族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是荆楚民众的精神家园,延续着荆楚儿女的文化血脉。

湖北的传统村落具有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多元价值,各地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形成不同特色的自然村落形态。截至2024年,在中国传统村落网公布的6批传统村落名录中,湖北省先后有264个村落入选。

出台保护政策

为传统村落“建档立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引导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力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战略部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

这一系列文件的制定实施,是湖北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荆楚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换的政策依据和重要遵循,为保护湖北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自然、建筑及旅游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2020年,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恩施州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这是湖北省首部传统民族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条例,对其他地区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的保护和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近年来,黄冈陆续出台《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黄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等地方保护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建立黄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联席会议等组织机构和议事机制,构建“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依托专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凝聚社会力量,挖掘传统村落内生增长因素和传统村落历史传承及文脉肌理,为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传承、发展建立完善的知识档案体系。

从2022年开始,湖北省对传统村落进行全域性体检和调查建档,一方面邀请专家团队对前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内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体检评估,力争将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全部建档。同时鼓励全省专家、市民、村民提供线索,对符合条件尚未纳入保护序列的传统村落组织专家团队实地核查,将符合条件的传统村落纳入各级保护范围。通过湖北传统村落全建档工作,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健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体制机制,编制好省级传统村落规划和保护导则,逐步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保护名录体系。

通山是革命老区,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大畈镇白泥村、黄沙铺镇上坳村、闯王镇宝石村、洪港镇江源村等13个村落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今,这些村落都办上了“电子身份证”,扫码可知这些村落的历史渊源。随州市城建档案馆根据《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编制了《随州印象·城市影记——城建档案看随州》画册,以此记录随州城市建设进程中所形成的城市记忆、传统村落、风景名胜等。

集中连片保护

传统村落融入旅游大战略

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为抓手,积极探索不同地域条件、不同文化特征、不同发展水平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这是近年来湖北传承保护传统村落的“湖北经验”。

恩施州获批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麻城市、通山县、红安县、五峰县、南漳县获批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通山县成立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进一步规范县域内传统村落的管理、保护、利用,对14个传统村落(13个中国传统村落和隐水村古民居群)的85栋古民居的抢救性保护修缮,累计修缮古民居屋面3.37万平方米。位于武陵山北上余脉的五峰县,传统村落数量多、保存好、分布较为集中,依山而建、茶居一体、山地田园散居的特色十分鲜明。南漳县地处荆山深处、漳河源头,当地以“抢救老屋、激发内生、村宅一体、连片共享”为发展理念,不断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管控措施,充分利用村落景观优势、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麻城市地处大别山区,以推进中国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建设为抓手,不搞大拆大建,创新活化利用,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做好传承发展

传统村落焕发新时代风采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实现传统村落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双结合。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承下去,就要把传统村落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传统古村落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

在昭君故里兴山县城古夫镇,自2011年开始,10个村(社区)分别成立了民间文化协会,不断培训民间艺人,整合演唱唱词,配备服装道具和乐器,培养了乡土文化传承人100多名,他们常年活跃在昭君故里,成为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生力军,既解决了乡土文化传承面临断档的困境和窘境,又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

2024年红安县组织召开传统村落建设及乡村工匠培训会,湖北省大悟县金岭村作为湖北省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除充分挖掘徐海东故事等历史资源、建设红色记忆长廊外,还利用鄂北旧民居及“七十二贤”之首颜回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文化体验目的地。如今的金岭村已成为集鄂北传统民居群、非遗文化体验区、汽车露营地、精品民宿接待和农业观光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乡村。土坯房是土家族具有少数民族特色且历史久远、造型独特的标志性建筑。长阳县将村镇建设与土家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相结合,在不破坏房屋原貌、不失特色、不失原汁原味的情况下探索发展新模式,吸引民营资本进驻整合该地连片土坯房的建设和经营,并按照相关规定配套相应资金奖励该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切实将土坯房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传统村落,是一种自然和人文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长期积淀形成的,饱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湖北省在传统村落的挖掘、保护的过程中,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留住了乡亲,护住了乡土,记住了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