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历史教材中“问题思考”一栏的设置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该栏目的问题大多以开放式、探究性、辨析型呈现,应用好该栏目,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思考”;栏目;教学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26-0039-02
一、应用价值
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比较单一,对一些开放式、探究式、思辨式问题接触较少,缺乏时空观和对历史事件关联性与系统性的把握。教材中“问题思考”栏目设置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前,中考命题呈现出贴近教材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教材为命题素材,以教材设问为命题思路。分析近几年中考题,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材料阅读中审题不清,不能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理解偏差、答非所问等。笔者认为,历史能力培养要立足于对历史史料的阅读理解和问题的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能力培养导向不明显。“问题思考”栏目设置的问题和答案都比较灵活,对于习惯死记硬背的学生有一定难度,难以提升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学生在课上不能充分展开讨论。由于历史每周安排课时较少,课上要讲解历史事件、解释历史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事件的影响等,大部分课时被占用,无法让学生提出疑问、展开讨论。第三,教学处理方式和学生思维能力脱节。初中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抽象思维并不成熟,缺乏对历史事件关联性与系统性的把握,学生无法独立对历史事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整合以及对比,找出规律。第四,教学铺垫不到位。教师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但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如果教师不提前准备资料,会导致课上“冷场”。第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单一。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只给出简单的评语,无法提升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会削减学生的积极性。
三、问题的类型及解决方案
教材中“问题思考”栏目设置的问题灵活、开放,学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要立足教材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对比,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大胆质疑,在了解历史基本脉络和史实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根据问题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归纳概括型。是“问题思考”栏目中常见的类型,也是中考传统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一般直接明了,答案基本隐含在教材、材料中,学生分析并提取,分条进行总结。
2.开放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中考命题趋势。选取的材料有新闻时事、名人名言、漫画海报等,解答时,要求学生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价值取向等发言讨论。
3.评析型。这是中考试题中比较常见的题型。通过评价、评述、评析、认识、看法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把握一个核心: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观点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从而揭示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4.角色体验型。这类题在教材中并不常见,对学生比较有难度。根据关键信息,创设相应的情景,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5.续写故事型。对中学生难度较高,主要考查学生对设定好的情景和主题的基本认知,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审题分析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四、教学处理的探索
对于“问题思考”栏目的教学处理,笔者认为需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探索。
1.认真研究新《课标》,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就历史事件和人物发表见解,形成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教师要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教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如此才能符合课改要求,适应中考的发展方向。
2.培养学生深究教材信息的习惯。教材在编写上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特点,同时受篇幅、字数限制,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比较简单,概括性较强,教师要清晰地给学生界定历史概念。
3.利用导学案做好课前铺垫。每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补充的史料、课堂检测等都可以用导学案的形式提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节省课堂时间。
4.要培养正确的读题、答题习惯。中考试卷阅读量越来越大,大部分学生一看题干文字多,反复读题也难以理解其意,就会放弃作答或胡乱作答。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畏难心理,培养学生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问题要求,立足基础知识进行答题。
5.评价指标要多元化、差异化。学生在知识结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心理特点,从参与度、材料搜集、语言表述、思维逻辑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方法,从而形成正确认识历史的能力。
“问题思考”栏目是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对历史教学工作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有针对性、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认识历史,提升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