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

2024-10-16 00:00王杨
求知导刊 2024年26期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索大单元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开展,明确了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积极意义,并从明确教学主题来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和运用多样方法来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

作者简介:王杨(1989—),男,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更注重选择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大单元主题式教学以具体主题为引领,能锻炼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究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明确其积极意义,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科学运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价值

(一)有助于为学生创设有效情境

在传统数学课堂中,由于可使用的教学工具较少,以及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未能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1]。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生活实物等手段和工具,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这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为了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转变对数学知识的看法,教师可以采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在整合单元内容的基础上,以主题为依托,开展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大单元主题式教学在课程知识的呈现方面具有系统性、结构性、整体性的特点,能够将数学知识系统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学生整体掌握数学知识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开展大单元主题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整体的角度认知、思考、内化、应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策略

为了系统地阐述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明确教学主题,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中,教学主题引领课程教学,设定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关键[2]。基于此,教师应先明确教学主题,再依据教学主题合理设定单元教学目标,为后续有效开展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在该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主要有容量的概念、升与毫升的概念。而在引导学生认识上述概念时,教师需要采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有效内化知识。为此,在综合考虑知识内容、呈现方式等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确定该单元的教学主题为“从生活角度思考升与毫升”。以此为基础,教师可结合学生学情,设定切实可行的单元教学目标。四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对长度、质量及其计量单位等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经验,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所以,在该课教学中,教师可设定如下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升和毫升,使学生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让学生联系实际初步建立起1升和1毫升的容量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感知1升和1毫升的量。第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使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来进行数学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感受升与毫升的实际运用,促使学生积极运用本课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升与毫升的问题。

(二)运用多样方法,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1.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初步认识容量

信息技术是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生动化的有效手段之一,且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3]。在开展大单元主题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借助情境有效理解容量的概念,为学生后续进一步理解升和毫升打好基础。

比如,教材例1的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容量,在教学中,笔者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容量的水杯,让学生判断哪个水杯盛的水多。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即可。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再设置相应环节,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对于杯子的容量,学生可以根据其形状、高低等特征进行猜测。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容量的认知,笔者继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其他类型的容器——水壶。对此,笔者选择了外观上差别较小但真实容量不同的水壶,再一次让学生猜测水壶容量的大小。在学生对容量的概念进行初步感知后,为了帮助学生验证先前猜测结果正确与否,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观看视频,学生验证了自己先前的猜测,从而初步认识了容量。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水杯和水壶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容量、感知容量,有效把握容量的概念。这样,在后续学习升和毫升的知识时,学生便可以做到游刃有余,更高效地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借助生活实物,使学生深入感知升与毫升

生活实物是指生活中可触摸、可感受的具体物品。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升和毫升,教师可借助生活实物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1升与1毫升的概念。对此,教师需要搜集生活中常见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实物,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4]。

以教材中例2“认识升”和例3“认识毫升”为例。在引导学生认识升的课堂上,笔者拿出了课前准备好的生活中常见的以升为单位的实物——醋瓶、油桶、矿泉水瓶、饮用水桶等,让学生感知升的概念。笔者还根据所展示的实物,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数据,如1升、3升、5升、19升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所给数据与实物如何匹配。在思考匹配方案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较好的办法,即先按照大小对笔者所展示的实物进行排列,而后再依次匹配对应的数据。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认识了升。之后,笔者组织学生思考1升有多少。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取的方法是将量杯中的1升水倒入长、宽、高均为1分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看到量杯中的水刚好装满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由此,学生可知1升=1立方分米。根据上述教学过程,笔者继续组织学生学习毫升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也选择了适当的生活实物,引导学生感知毫升,让学生了解毫升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在上述教学中,笔者做到了对生活实物的有效应用,引导学生完成了对升与毫升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后续运用升与毫升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3.组织实践体验,使学生内化升与毫升知识

进行实践体验是学生内化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升与毫升知识的掌握度,教师可以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内化升与毫升的相关知识。

以教材例4“应用升与毫升”的教学为例。教材给出了这样的思考问题:一个量杯盛有500毫升水,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把这2杯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你能发现什么?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3个烧杯,邀请1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学生按照要求为两个烧杯分别装入500毫升的水,并准备好容量为1升的烧杯。其次,学生依次将两个烧杯中的500毫升水倒入容量为1升的烧杯中。最后,学生发现,容量为1升的烧杯刚好装满。由此,学生得到结论——1升=1000毫升。在学生完成这一环节的实践操作后,笔者改变实践内容,再次邀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笔者拿出一瓶矿泉水和一个纸杯,让学生思考一瓶矿泉水可以倒满多少个纸杯,并计算每个纸杯大约能容纳多少毫升的水。对此,学生可以根据矿泉水瓶的容量预估能够倒满多少个纸杯,也可以直接操作,将矿泉水倒入纸杯中进行验证。至此,笔者组织学生完成了对升与毫升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以实践体验的方式实现了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在上述教学中,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笔者以邀请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1升=1000毫升,并且设置了检验一瓶矿泉水能装满多少个纸杯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应用了升与毫升的知识,能有效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4.借助练习题目,使学生灵活应用升与毫升知识

练习是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大单元主题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借助单元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升与毫升的知识处理问题,有效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练习一”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升与毫升的知识。比如,第2小题要求学生判断所给的容器图片中,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题目中给出了砂锅、易拉罐、烧水壶、酸奶瓶四种容器的图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1升的认识,以课例2中展现的1升酱油瓶为参照,判断出砂锅、烧水壶的容量比1升大。第4小题要求学生说说所给的每种饮料各多少瓶正好是1升。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1升=1000毫升”的知识进行容量单位的转换,而后再具体计算,从而得到相应的结果。如教材给出的图片里,蜜柑多饮料瓶的容量是100毫升,根据换算关系,学生可以知道,10瓶蜜柑多饮料的容量为1升。同理,学生经过计算可知,5瓶水晶葡萄饮料的容量为1升,4瓶鲜橙汁的容量为1升。该类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升与毫升关系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在处理不同容量单位的问题时,应先对容量单位进行统一,以确保后续计算过程的顺利。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每一道练习题目时,都应清楚地告知学生该题目考查的重点,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同时,在讲授练习题时,教师应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以此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单元知识。

三、总结

综上,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积极作用,以教学主题引领整体教学,并应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感知、应用数学知识。此外,在开展大单元主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全程参与知识探索,真正掌握知识,有效锻炼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陈婧诚.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分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3(12):40-42.

程霞.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情境构建策略与实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3(11):95-96.

周颖.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9):47-49.

徐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以“身高中的正负数”一课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