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成为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导向。项目化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聚焦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阐述了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和特征,论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资源开发、组织与实施。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简介:严秋萍(1979—),女,江苏省张家港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和新课程方案与标准的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成为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导向。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
项目化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我们将项目化学习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聚焦项目化学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结合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谈谈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开宗明义: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强调通过一个个经过设计的项目学习“做事”。项目化学习以项目为抓手,以问题为驱动,以小组合作为方式,综合运用知识、方法去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最终以产品形式呈现学习成果。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融合情境体验、合作学习、实践创新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亲身经历实践探究过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各种技能,实现综合发展。
项目化学习具有情境性、探究性、实践性、融合性等特征。项目化学习探索的是真实世界的问题,学生围绕“项目”在情境中展开实践探究,通过跨学科学习、整合、归纳、分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践活动过程,在做中学,在学中思,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成果。
“我们一起游湿地”课程基于家乡地理资源,立足湿地场域,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该课程立足“学校毗邻张家港暨阳湖湿地公园”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把一墙之隔的湿地公园作为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场所,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我们整理出各个学科的知识,设计项目的学科知识图谱,指导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项目任务。把湿地资源引入研学课程,让湿地成为学生观察、实践和探索的重要场所。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湿地,开展多样化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如“观察湿地植物”“测量湿地面积”“设计湿地导览牌”等。在湿地研学活动中,我们从“知、行、思”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让学生手脑联动,做思结合,迁移应用知识。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并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有助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1]。
二、追根溯源:项目化学习的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是开展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支撑。我们积极挖掘项目化学习素材,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开展项目化学习除了可以运用校内资源,还可以利用校外资源。换句话说,不仅可以从相关课程、教材中开发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从自然、生活、社会中挖掘教学资源。
(一)利用湿地资源
暨阳湖湿地公园有自然生物、生态教育馆、皮划艇俱乐部等,学生可以免费参观或体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便利,为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整合学科知识,拓展学习空间,把湿地公园变成学生的学习乐园。我们利用湿地资源构建了“绿野寻踪”湿地文化特色课程,立足暨阳湖湿地公园中的生态资源,开发项目化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绘画等研学活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依托街区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金融行业也越发繁荣,对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金融与学生息息相关,金融知识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依托街区资源,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与金融主题相关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我们开发了“财商课程”,紧密联系金融街商业中心,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并结合“爱心义卖”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
(三)运用社区资源
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是体会民生、感悟生活的极佳场所。社区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社区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可用的教育资源可以转化为项目化学习的资源。我们挖掘社区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开发项目化学习课程,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湿地、街区、社区等场域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场,给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项目化学习得以有效开展[2]。
三、创生路径:项目化学习的组织和实施
为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项目化学习的广度、深度和有效性,我们广开思路,创生路径,丰富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以“湿地研学”课程为例,谈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项目化学习的组织和实施。
(一)以国家课程为阵地,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国家课程是体现国家教育意志的课程,是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小学阶段的国家课程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劳动等课程,各门课程都有独特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同时也有着同样的教学要求,如拿出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新课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加强学科之间的关联,改变各学科课程割裂的局面,提高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课程是项目化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可以借助国家课程设计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湿地研学”课程就是一种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其引导学生利用在国家课程学习中获得的学科知识、方法和工具,跨学科解决问题。“湿地研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丰富了课程内容,创新了学科学习方式,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例如,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湿地研学”课程,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学生探究学习了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了“湿地公园里的池塘有多大”这个实际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湿地,实地测量池塘,整理分析数据,计算池塘面积。
“湿地里的数学”研学活动,以湿地公园为学习场域,以挑战性问题为驱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以学校社团为依托,开展多种类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在当前学习环境下,学校和家长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部分学校除了开展国家课程,还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组建特色社团,给学生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社团活动关注学生兴趣爱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展,是实施项目化学习活动的重要路径。
我们以学校社团为依托,不断丰富“湿地研学”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路径,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类型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如科学探究、实地考察、设计开发、综合应用等。我们有意识地围绕“湿地研学”课程创建了一些社团,吸引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来加入。有侧重科学探究的“自然研究所”“湿地研究院”社团,有偏向艺术探究的“湿地剪影”“自然笔记”“自然创意手工”社团等。在创建社团的基础上,不同学科的教师带领有着相同志趣的学生,共同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完成对活动主题的探究。
教师带领“自然研究所”社员走进湿地,探究自然里的科学,揭晓大自然的奥秘。春天,学生们走进湿地,欣赏鲜艳的花朵,围绕“留住春天的美丽”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开展了“花朵解剖”“显微镜下的花蕊”“制作干花”等一系列活动。
教师带领“湿地剪影”社员走进湿地,用眼睛发现自然的美,用镜头捕捉湿地的美,用画笔描绘湿地美景。社员学习摄影技巧,学习构图方法,欣赏湿地美景,陶冶审美情操,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体验,获得了多元化发展。社团活动中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素养得到提升。
(三)以社会机构为平台,开展服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
社会化是每个学生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不断地与社会接触,与他人相处,学生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提升自我,才能融入社会,健康成长。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学生需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历练。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社会机构为平台,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系,与湿地公园合作,在湿地公园开辟学生实践活动基地,让湿地成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利用湿地开发湿地研学课程,组织开展服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让湿地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一个窗口和舞台。
“让我们带你游湿地”是“湿地研学”课程中的一个项目化学习主题,学生扮演湿地小导游,开展相应的探究与实践活动。该项目化学习活动包含“设计参观路线”“编写讲解词”“现场讲解”等活动,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设计参观路线与编写讲解词,完成湿地讲解任务。这一项目化学习活动赋予学生“湿地设计师”“湿地宣传员”“湿地小主人”等身份,让他们实地查看地形、绘制地图和路线、编写解说词、为游客介绍路线。丰富的研学活动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增加了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让我们带你游湿地”服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增强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不仅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而且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四)以学段学科为主线,开展多维度项目化学习活动
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以学段学科为主线,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开发形式多样的湿地研学课程,设计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多维度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在“湿地研学”课程建构与实施中,我们探索出多种项目化学习路径和模式,有同学段同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有多学段同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有同学段多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也有多学段多学科的项目化学习。
同学段同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就是把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集合起来,通过共同研讨,结合国家课程,设计出符合本年级本学科特点的活动。活动实施以年级同学科的任课教师作为指导团队,进行任务分工,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譬如,三年级音乐科任教师们对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八只小鹅》这一课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一次次探讨、一次次设计与修改,最终成功将本课教学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搬到了大自然这个课堂中。师生共同走进湿地公园,在湿地中寻找各种不同的声音,欣赏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同时,教师将声音与各种乐器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乐器来模拟声音,学唱歌曲,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置身于自然情境中,拉近与音乐之间的距离,通过亲身感受,展开想象力和音乐创作。多维度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充实和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项目化学习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方法,革新传统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成长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化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雷丽珠,易骏.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的小学劳动教育[J].教学与管理,2020(35):26-28.
钱建新.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组建[J].教学与管理,2021(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