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究,通过探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含义和价值,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基本方向,并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案例,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效参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作者简介:陆婉珍(1981—),女,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思阳镇第二小学。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概述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含义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讨论等环节,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活动。它不仅包括写作技巧的传授,还包括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审美素养、文化底蕴等各方面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实践、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1]。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价值
习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能通过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丰富内心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其次,习作教学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这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础。最后,习作教学对学生个性品质的优化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习作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提升审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基本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小学不同阶段学生习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低年级,学生需要通过复述、讲述、写话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所接触事物的想法;在中年级,学生需要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的事物、行为的联系,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沟通交流,并且能通过观察书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在高年级,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能明确习作目的,掌握常见的应用文写作方法,书写规范,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方向:一是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程度与感悟能力,注重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按照统一的模板要求学生,而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适合自己的习作方式与风格;三是重视实践,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习作任务,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和跨学科学习活动,不断拓展习作素材和视角;四是应用读写结合模式,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为习作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五是科学的习作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多元评价等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明确习作思路,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科学提升[2]。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习作热情
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是习作教学的第一步。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积极构建习作主题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有效拉近学生与习作活动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习作活动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主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这一习作主题契合语文要素要求,需要学生基于细心、缜密的观察,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为观察对象,从细节入手,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处景色,如上下学路上的行人和建筑、校园里的绿植和昆虫、家中的宠物、游乐场里的一角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片段,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其中的缤纷色彩,并在习作过程中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习作的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进而提升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习作表达能力的深层次提升奠定基础。
(二)依托问题驱动,引导构建习作思路
习作思路的构建是习作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学生只有基于习作主题,及时构建科学合理、完整清晰的习作思路,才能快速确定习作框架,有效填充习作内容,恰当融入习作情感,完成内容深刻、逻辑合理的习作成果。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在习作活动中往往容易局限于主观认知,缺乏对习作主题的深入思考和扩充,进而无法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构建习作思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依托有效的问题驱动策略,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打开习作思路,科学构建习作框架[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从山川湖海的不同视角展开,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色彩。本单元习作主题“变形记”以此为背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精神,将自己“变形”为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事物,并写出“变形”之后的有趣经历。这一主题立意新颖,角度广泛。然而,学生往往容易受限于单元内的几篇文章,对自己“变形”后的经历缺乏充分想象。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展开联想。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希望自己变成哪一类事物呢?真实存在的还是虚构的?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大的还是小的?会动的还是不会动的?”在学生产生一定思路之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你在‘变形’之后要去做什么呢?会遇到哪些人或物?你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
有效的问题驱动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新奇性,还要层层递进,既与写作主题密切关联,又能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充足空间。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受到各种形式的启发,从而积极构建自己的习作思路,使习作过程更加有据可依、有理可循。
(三)基于合作交流,充分发散习作思维
合作交流也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注重通过合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散习作思维,全面拓展写作思路,彼此借鉴观点和看法,从而为自己的习作注入充足的活力和多样的色彩。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主题“写信”为例,书信曾经是人们和远方亲友联络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化的交流手段,还要了解“书信”这一应用文体的写作形式和格式要求。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探讨“写信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适合作为写信的对象?信中可以呈现哪些方面的内容?信的开头和结尾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给亲友写的信件,或者互相写一封信,针对一些问题展开交流。
教师基于合作交流模式开展习作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还可以充分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自由、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构建小学语文高效习作课堂。
(四)融入相关学科,开拓多元习作视角
跨学科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拓展课堂外延,敢于、善于、乐于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习作主题之中,以充分开拓多元化的习作视角,为习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4]。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主题“‘漫画’老师”为例,本单元习作主题要求学生根据“漫画”的特点和风格,选择一位老师,用文字的形式“画”出其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喜好等。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融入美术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基于“从整体到部分”的描写顺序,展现出所写人物的全局特征和细节特点。比如,学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总述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并分段展开描摹、论述,最后对文章进行整体润色。学生还可以选择这位老师身上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在文章结尾再次强调,起到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习作任务的同时,为这位老师绘制一幅漫画版本的图像,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习作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教师可以基于学科融合模式,充分拓展学生的写作视角和习作教学的空间。除美术学科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历史、数学、科学等多元学科知识,对习作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和探索,有效丰富习作文本的角度和内容。
(五)依托读写结合,有效提升习作能力
读写结合是习作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互为耦合关系的基本要素。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手段,引导学生充分积累语言素材,科学掌握表达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习作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童话”,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体会童话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想象,新编童话故事。在“故事新编”这一习作主题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熟悉的经典童话故事,如《龟兔赛跑》《狐假虎威》等,深度阅读和反复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并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故事改写一个新的结局。这一过程需要依托读写结合教学活动而实现。首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童话故事,并从中选择一个感兴趣或者具备改编空间的文本;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再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挖掘文本中体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关键信息,如语言、动作和细节描写等;最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结合原本的故事信息和写作风格,改写一个新颖、值得深思的结局。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加充分的故事信息,也可以借鉴更多具有特色的写作手法,为其习作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进而提高习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六)落实多元评价,巩固习作教学成果
多元评价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途径。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实施全面、综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兼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和习作教学的活动主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和合作评价,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调适和规划能力,有效巩固习作教学成果[5]。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主题“奇妙的想象”为例,本单元习作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编写有趣的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想象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习作教学必不可少的要素。在针对学生习作展开评价时,教师首先需要针对学生作品中的想象元素展开充分评价,如想象内容是否足够生动?是否有吸引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其次,教师还需要关注习作的内容和主题,如是否体现出独特的见解?是否符合科学的价值观念?是否具备现代化的教育素养和人文情怀?最后,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习作中的语言运用和行文布局,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这是学生习作能力的关键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评价,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借鉴他人习作的优秀之处,及时取长补短,吐故纳新。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从根本上发现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优点。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升个性化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习作道路上明确目标,砥砺前行。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深刻研读和把握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充分挖掘和发挥习作教学的价值,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果,培养具有高度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祁进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32):33-36.
王向青.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创新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3(10):6-8.
陈汉辉.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J].家长,2023(24):136-138.
李芸霞.立足新课标 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思维训练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3(5):7-9.
吴娟.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分析[J].成才,2023(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