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背景,探讨领域统整视角下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化策略的应用与影响。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分析幼儿教育与志愿服务两个领域的相关文献,收集与分析相关数据和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化策略可在幼儿志愿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能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助于推进幼儿志愿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志愿服务;游戏化策略;领域统整视角;可持续发展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领域统整视角下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化研究”(批准号:XC/2023/14)。
作者简介:丁红波(1975—),女,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幼儿志愿服务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还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自主学习。然而,当前的幼儿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幼儿志愿服务以任务为驱动,缺乏趣味性,幼儿参与度低,限制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和参与活动的持续性。因此,如何改进幼儿志愿服务的方法和策略成为当前幼儿志愿服务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研究以领域统整视角为框架,探讨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化策略的应用与影响,同时在活动中评估游戏化策略的效益,提出挑战与优化建议。幼儿志愿服务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通过游戏化策略促进幼儿的持续参与和长远发展。研究目的是明确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化策略的实践重要性和实效性,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游戏化策略,可以提升幼儿志愿服务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其次,本研究旨在通过领域统整视角,将幼儿教育与志愿服务两个领域进行融合,为幼儿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最后,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化策略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幼儿志愿服务的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一、领域统整理论与幼儿志愿服务的发展关联
(一)领域统整理论的概念、特性与应用
领域统整理论是一种综合领域知识和理论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理论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领域统整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性:首先,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其次,注重横向和纵向的整合,既要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也要整合同一领域不同层次的知识和理论;再次,强调问题导向,即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强调跨学科合作,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实现知识和理论的整合。
领域统整理论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文化教育领域中的复杂问题。文化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通过运用领域统整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些领域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理论框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文化教育问题[1]。另一方面,领域统整理论可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领域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隔阂和壁垒。在领域统整视角下,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可以聚集在一起,共同参与文化教育研究和实践,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领域统整理论还可以拓展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从而拓展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例如,在幼儿教育和志愿服务领域运用领域统整理论,可以引入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化策略,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2]。
综上所述,领域统整理论具有综合性、整合性、问题导向和跨学科合作的特点。这一理论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文化教育领域中的复杂问题,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二)幼儿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幼儿志愿服务是指由社区、幼儿园或其他组织开展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志愿活动,幼儿在活动中为社会做贡献并提升自身素养。幼儿志愿服务在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幼儿志愿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幼儿志愿服务的参与率相对较低。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家庭环境限制,许多幼儿并未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幼儿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较少,幼儿缺乏参与的渠道和动力。
二是幼儿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目前,幼儿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幼儿的参与。部分志愿服务项目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幼儿的能力发展需求。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安排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三是对幼儿志愿服务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当前,一些幼儿和家长对于幼儿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缺乏相关的教育和宣传。
幼儿志愿服务在现阶段面临参与率低、服务内容和方式不够丰富、认知和意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活动,健全相关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并加强对幼儿、家长、教师的教育。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幼儿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升其质量和持续性,为幼儿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领域统整视角下的幼儿志愿服务理念构建
幼儿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在促进幼儿综合素养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幼儿志愿服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领域统整视角下的幼儿志愿服务理念,探讨如何提升幼儿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持续性。
从领域统整的角度出发,幼儿志愿服务应该与幼儿教育相互融合,形成有机关联。幼儿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志愿服务可以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交往经验。因此,在幼儿志愿服务中,可以将教育目标融入服务活动,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项目,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
幼儿志愿服务应该具有游戏化的特点,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3]。例如,可以将志愿服务活动设计成团队合作游戏,通过比赛、奖励等方式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游戏化策略还可以将幼儿的学习与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知识和技能。
持续性也是构建领域统整视角下幼儿志愿服务的重要问题。为了保证幼儿志愿服务的持续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确保志愿服务组织和协调工作的效果;加强对幼儿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4];与社区、学校等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幼儿志愿服务的发展;加强对幼儿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幼儿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领域统整视角下的幼儿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具有重要意义[5]。通过将幼儿志愿服务与幼儿教育相融合,采用游戏化策略和加强持续性管理,可以提升幼儿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持续性。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领域统整视角下的幼儿志愿服务理念,对于推动幼儿教育和幼儿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化策略的重要性与实践
(一)游戏化策略对幼儿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幼儿志愿服务是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游戏化策略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手段,在幼儿志愿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将探讨游戏化策略在幼儿志愿服务中的重要性,并阐述其对幼儿的影响。
游戏化策略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融入游戏性元素,如设置任务、设立目标、设定奖励等,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和动力,激发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6]。例如,组织幼儿参与社区清洁活动时,教师可以将清洁活动分成多个关卡,完成每个关卡后都有相应的奖励。这种闯关游戏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又如,在开展洗车服务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喷水和擦拭步骤中融入游戏元素,使幼儿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提升洗车技能和任务意识。
游戏化策略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通过将志愿服务与游戏元素结合,可以使幼儿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可以将环保知识宣传设计成游戏形式的互动问答活动,让幼儿在问答过程中学习环保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内容。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游戏化策略还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游戏化志愿服务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志愿者合作完成任务,这就需要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7]。在沟通和协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领域统整视角下的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化策略实践
近年来,随着游戏化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幼儿志愿服务中游戏化策略的应用和影响[8]。笔者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下游戏化策略。
1.构建良好的志愿服务游戏环境
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幼儿具有自我意识强、服务意识弱的年龄特点,因此构建良好的游戏环境对于提升幼儿参与度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在“小交警”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利用交通标志、红绿灯、口哨、小交警服装、纸笔等材料,开展情景游戏,提升幼儿对交通指挥手势、骑行安全知识的认知。在真实的游戏环境中,幼儿能够大大提升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2.设计丰富多元的志愿服务游戏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多样且生动的游戏,以提高幼儿的志愿服务意识。例如,在“洗小车”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打湿小车的环节设计成“水枪射击游戏”,在洗车区提供不同类型的玩具水枪,并将小车作为射击目标。幼儿在玩乐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完成了洗车服务活动,还培养了目标射击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教师可以在擦拭小车环节设计“儿歌游戏”,让幼儿一边唱儿歌一边擦拭小车,激发他们的干劲。
3.灵活指导志愿服务活动
在幼儿园志愿服务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不应通过直接批评学生进行指导,而应采取灵活的指导方式。一方面,这能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另一方面,在游戏获得成功后,幼儿会对教师的指导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各不相同。在幼儿个体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在旁观察幼儿的表现,避免过多干涉服务活动的过程;而在集体服务过程中,教师则需要积极参与其中,指导并带领幼儿进行游戏。
结语
本研究基于领域统整视角探讨了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化策略的应用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游戏化策略在幼儿志愿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参与,提升幼儿学习效果,对于提升幼儿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在实践中开发各类幼儿志愿服务游戏,后期整理成册,能够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幼儿志愿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立群.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及策略探究[J].第二课堂(D),2021(9):55-56.
朱娜.发展适宜性实践理论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孙岩.学前教育中版画的游戏化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储霜霜.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宅”家运动防“疫”策略探析[J].幼儿100(教师版),2020(3):41-43.
宋雪.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家长,2021(22):169-170.
李雪.学前教育专业领域整合教学模式初探:以五大领域教法课程为例[J].作家天地,2021(11):195-196.
陆晓静.幼儿园实施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14):67.
罗嘉兴.幼儿园中班生活活动中劳动教育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