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采用的课程组织新方式。探讨在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导下,小学单元习作教学通过梳理单元要素、创设任务情境、设计挑战任务、搭建学习支架及嵌入过程评价等五个方面所构建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这些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路径
作者简介:陈晔(1971—),女,广东省茂名市乙烯小学。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知识点为主导,习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以学习任务群理念为指导,探讨小学单元习作教学路径,力求通过系统化、结构化、情境化习作教学设计以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深度发展。
一、学习任务群概述
学习任务群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核心概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方式。它强调在真实情境下,以学生为中心,以系列任务设计为导向,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学习任务群具备鲜明的真实性特征,其设计立足于真实的生活、社会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每个学习任务群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构建,确保学习活动的目标清晰、内容聚焦,其中的学习任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每个任务都是整体学习路径中的一环,共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任务群,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写作的实用价值以及表达自我、交流思想的乐趣。由于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相互关联,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思维整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学习任务群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习作能力[1]。这种教学模式能显著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小学单元习作教学路径探索
(一)梳理单元要素,明确习作教学目标
统编版教材单元习作是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因此要理解习作内容与单元主题、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共包括《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四篇文章,每一篇都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和美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二是“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在明确了单元语文要素之后,笔者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加强教学的连贯性与层次性。如从《古诗三首》中提炼出古人如何运用生动的意象来表现自然景物;从《燕子》《荷花》中学习如何通过形象的描绘来展现具体动植物的特征。同时,分析课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如《绝句》中的怡然之情,《惠崇春江晚景》中的闲适之意,以及《三衢道中》的旅途感慨等,从而为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与自然生灵之间的情感提供借鉴。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出实用的习作技巧,如选取观察对象、安排文章结构、运用修辞手法等。同时,也可以将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作为素材,以便在习作时参考或借鉴。
单元习作是基于单元整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单元习作教学要围绕单元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开展。本单元习作要求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习作话题是“我的植物朋友”。根据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笔者确定本次习作活动的目标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制作观察记录卡;借助观察记录卡,把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创设任务情境,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板块明确指出“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情境创设是学习任务群构建的重点内容,良好的习作情境能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把学生内心深处的写作内驱力激活,从而提升习作水平。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包含《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文章,单元习作主题是“家乡的习俗”。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创设“我是家乡习俗传讲人”任务情境:同学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讲好家乡故事,《茂名日报》“我们的家乡,我们的习俗”专栏向我们征稿啦!探寻家乡习俗,参加家乡习俗活动,我们一起来做“家乡习俗传讲人”吧!
第一个任务是“家乡习俗知多少”。笔者让学生搜集一些展示家乡节日习俗的多媒体视频资源,如春节的鞭炮齐鸣、端午节的龙舟赛、茂名“年例”、信宜飘色等。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这些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节日的热烈氛围,从而激发其描述这些场景的兴趣。在播放视频的同时,结合《北京的春节》等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视频中的习俗细节,如人物的服饰、活动的流程、特色的食物等,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帮助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家乡的习俗文化。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笔者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家乡习俗的感受,从而激发其表达欲望,为接下来的写作环节做好情感铺垫。第二个任务是“家乡习俗我来讲”。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其围绕“家乡的习俗”这一主题,交流各自的见闻。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相互启发,拓宽写作思路,同时也能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在完成前面两个活动任务之后,学生通过分享,习作素材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思路进一步打开。最后组织学生参与第三个任务“家乡习俗我来写”,引导学生重点围绕家乡习俗的内容或者活动形式,结合习俗历史以及蕴含的文化内涵,向读者介绍家乡的习俗。
(三)设计挑战任务,实现写作素养迁移
“任务群写作”让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提升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3]。因此,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单元习作教学应围绕现实情境,通过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童年岁月”大任务情境下,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子任务是“成长印记”。笔者围绕“成长印记”任务,设计了五个层级语言实践活动。
活动一是通过展示学生成长的照片,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脑中搜寻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活动二是教会学生选材,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梳理出自己的成长故事,然后在众多成长故事当中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确定为本次习作的事例。活动三是通过本单元课文《梅花魂》片段以及对学生习作片段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慢镜头式描写”和“聚焦式镜头描写”的妙处。活动四是进行整篇文章的构思,并完成重点部分写作。活动五是学生对照自评表进行自我评定,并根据不足进行自我修改。
“成长印记”任务统整下的五个层级语言实践活动,从唤醒成长记忆,到选材、掌握方法,再到构思、写作,最后评价修改,整个活动串是完成本次习作的螺旋式上升的阶梯,契合儿童的游戏精神,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子任务中,实现了写作素养的迁移。
(四)搭建学习支架,注重习作方法指导
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习作教学中,情境、活动、例文、图表、策略等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支架,给学生搭建习作支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都能在“最近发展区”有所发挥。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那次玩得真高兴”,笔者使用了思维导图支架、表格支架、范文支架等,从素材的选择、文章的构思、语言表达的方法等方面给予学生有力支持。例如,在教学“写什么”上,笔者让学生在学习单的思维发散图中列出五个玩得高兴的活动,通过排序和删除,把最高兴、最深刻的一件事留下来。在选定“写什么”后,笔者借助文章构思表,让学生厘清思路(表1)。学生完成填表的过程,就是一次为文章搭建框架的思维过程。
教师要基于单元习作重点,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或具有语用衍生力、思维张力和情趣感召力的经典语段,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就是要从经典语篇中习得方法,从仿写开始,再到创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写一件事”,“怎么写”尤其需要例文引路,笔者从单元精读课文选取经典片段,又选取上一届学生的习作,引导学生掌握怎样把一件事按顺序写清楚,表达自己的高兴情感。
(五)嵌入过程评价,提升学生反思能力
新课标新设置了“评价建议”板块,指出语文学习活动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互相结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表现。过程性评价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习作,以评促学,以评定教。
习作评价首先需要明确习作评价的目标,即评价学生的习作能力、思维发展、语言表达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然后根据评价目标,制订具体、可操作的评价量表,包括习作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创意性等方面。评价标准应细化到每个评价要点,以便教师和学生能明确了解评价的具体要求。在习作教学中,笔者把评价嵌入学生习作全过程,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要求运用多种写人方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笔者根据习作目标制订评价量表(表2)。
表2中的四个评价维度,嵌入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习作,对标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样的过程是学生调整、完善甚至重构自身言语经验的内隐过程[4]。学生经历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获得写作经验。
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习作评价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习作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如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如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习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写作能力。
三、总结
学习任务群理念指导下,单元习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年级、不同主题下习作教学的差异性策略,以及习作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长期效果。
[参考文献]
李金枝.浅析构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策略[J].语文世界,2024(18):84-8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
荣维东,杨鸿霄.“任务群写作”怎么教[J].语文建设,2022(16):16-22.
徐鹏.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J].语文建设,2018(25):13-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