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

2024-10-16 00:00欧宝荣
求知导刊 2024年24期

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越来越受重视。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丰富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体验,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为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阐述了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从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科学思维

作者简介:欧宝荣(1980—),男,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中学。

初中物理教学具有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等特点。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思维较为活跃,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因此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会遇到较多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科的正确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人们对自然界物质运动发展规律的基本认识。其不仅是人们对物理现象的描述,还是人们对物理世界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从物理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这种观念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它包括逻辑推理、归纳分类、模型构建等多种思维方式。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还要学会用科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科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内在规律,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三)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学习手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亲自动手验证物理理论,发现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实验探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素养,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形成科学态度,尊重科学事实,追求科学真理,形成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能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和道德保障。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

(一)多维度物理世界认知框架的构建

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物理世界,教师需要构建多维度的物理世界认知框架。教师可以从物理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从物理规律入手,解释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理世界。

以初中物理“熔化和凝固”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从物理现象出发,利用生动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验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为学生进行后续的规律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物质种类、压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相应的物理规律。在学生理解相应的物理规律后,教师可进一步解释这些规律背后的原理。这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运动等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1]。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比喻、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结构与物理性质之间的桥梁。为了让物理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教师还可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如天冷时水会结冰等。这样的例子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1.归纳分类

学生归纳分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物理公式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公式的形式、含义和应用场景,构建公式知识体系,提高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物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以初中物理“压强与浮力”的教学为例,压强公式可细分为液体压强公式、气体压强公式等,而浮力公式则分为物体在液体中和气体中的不同情况。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适用条件,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讲解公式时,教师应强调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同时,教师可通过具体的例题分析,展示公式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此外,本章知识点较多且相互关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大致的包括液体压强、气体压强、浮力原理等主题的思维导图框架,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在思维导图框架中填入相关的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等。在填充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回顾所学知识,并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

2.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这样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明确“牛顿第一定律”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逻辑推理。比如,教师可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给冰面上的滑块施加一个短暂的推力,那么在撤去这个力后,滑块会怎样运动?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自己的推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提高实验技能。在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其进行创新拓展。比如,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如果我们给冰面上的滑块施加一个持续的推力,那么滑块会怎样运动?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究。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教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验探究的设计与优化

1.注重实验细节,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注重细节。首先,教师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器材存在问题,进而影响实验结果。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步骤和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以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为例,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实验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和现象。例如,在改变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时,教师要让学生关注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并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假设的正确性。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并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2.布置实验作业,培养实践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实验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布置实验作业时,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以初中物理“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课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实验作业,如让学生测量自己步行、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这样的实验作业不仅有趣,而且能够使学生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实验作业,如让学生测量一个斜面上小球滚动的平均速度。这样的实验作业需要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自主设计和探究。在布置实验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的呈现和讨论[4]。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形成科学思维,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实验操作不当、数据记录错误等。对此,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解决问题。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

科学态度和责任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挑战性。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以此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以初中物理“电磁波”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引入电磁波的历史知识和科学家的探索历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然后,在讲解电磁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5]。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讨论电磁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享受电磁波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减少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结或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科学研究中应该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能力,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从多维度物理世界认知框架的构建、科学思维的训练与养成、实验探究的设计与优化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朱寿岭.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9):28.

张发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幸福生活指南,2020(25):82.

闵中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1(3):59.

张家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57):147-148.

孙祥军.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2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