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一练”六环节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4-10-16 00:00秦爱丽
求知导刊 2024年24期

摘 要: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与学脱节等问题,设计“五步一练”六环节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以“导、学、议、展、评、练”为基础内涵,以教学合一为中心。探究该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意义,旨在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重组,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五步一练”;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三新背景下‘五步一练’六环节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号:BY[2023]G104号)成果。

作者简介:秦爱丽(1980—),女,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基础上,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传统高中化学教学模式通常基于某一理论进行结构化阐述,教师习惯于采用“课上讲课+课后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探究式、自主式学习的原理,引入“课前自学+课堂练习”教学模式,设计“五步一练”六个环节,尝试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新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可以在深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扎实专业素养,丰富教学经验,并通过问题设计、课堂氛围营造和师生互动等手段,展现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模式的独特生命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教育目标。

一、“五步一练”的内涵与流程

“五步一练”以“导、学、议、展、评、练”六个环节为主要内容,是“三新”背景下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理念基础,强化教师导学效能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五步一练”六环节流程如图1所示。

应用“五步一练”教学模式时,在课前阶段,教师应进行课堂导入,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认知背景。通过展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使学生明晰课程重点,有利于学生以目标思维参与学习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根据教学重点进行课前探索,在对教材进行圈点勾画的同时构建知识框架,在自主学习与思考中完成对课程内容的逻辑建构,便于后续深入学习[1]。

在课中阶段,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总结疑问和难点、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在完成前期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展示交流是课中阶段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此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展示小组学习成果,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交流,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在课堂尾声,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教学重点,提炼教学难点,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教学点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教学点评弥补学生易错、易漏、易混的薄弱项。课堂结尾的训练应具有知识巩固的作用,教师应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情况,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题,以问题为导向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实现“堂堂清”的教学目标[2]。

二、“五步一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与价值

“三新”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五步一练”课堂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探索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的构建途径和优化方法。具体目标如表1所示。

“五步一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价值在于发展新理念、产生新经验、构建新模式。具体表现如下:其一,通过信息化教学环境研究,深入探索“教、学、做”中的本质性客观规律,不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开发新策略,充实和发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理念。其二,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与对化学学科的教学研究,改进“常态”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实现突破并积累宝贵经验。其三,从高中化学教学的本质出发,通过设计“五步一练”六环节,在教学形态的变革与创新中进行实践和发展性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差异化良性互动,促进教育方式持续改进;通过研究互助学习、反思学习等现代化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其学习发展提供技术指引[3]。

三、“五步一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一)教学目标与学情分析

1.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较为复杂且分散,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可以以含氯消毒液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化合物的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分析消毒液中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价的变化,探究消毒液有效成分的性质,构建氧化还原知识模型[4]。

2.学情分析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辨、实验和表达能力,具备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他们通过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不仅能深化对化学元素的理解,还能激发自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此外,教学中强调合理使用化学品和正确使用含氯消毒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5]。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

教学重点: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性质,次氯酸钠检验实验。

教学难点:含氯消毒液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1.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结合消毒液在预防疾病传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情境导入教学,让学生交流总结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的漂白去污实验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84消毒液的作用过程了解其基本使用方式,从而自然引入NaClO的化学性质这一教学重点,明确学习目标,指引学生提出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的假设。

2.自主学习环节

教师演示次氯酸钠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具体实验流程为:取几滴84消毒液滴入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碘化钾(KI)溶液进行化学反应。试管内的84消毒液由无色(或淡黄色)变为明显的棕色或紫色。学生思考该实验中高锰酸钾(KMnO4)、稀硫酸(H2SO4)和稀盐酸(HCl)的相关化学性质,总结NaClO具有氧化性[6]。

3.合作探究环节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学生阅读84消毒液使用说明书,用硫化钠(Na2S)进行氧化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向试管内滴入硫化钠溶液,然后逐次滴入84消毒液直至出现黄色沉淀物。小组成员进行实验记录,基于化学现象讨论NaClO作为氧化剂与还原剂(如Na2S)反应生成其他产物的原理,进一步证明NaClO具有强氧化性。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

4.展示交流环节

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由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论。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结果,如NaClO溶液的颜色变化和Na2S溶液的黄色沉淀,肯定学生实验成果的有效性。总结NaClO与K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KI+H2O→I2+NaC1+2KOH

NaClO与Na2S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4NaClO+Na2S=4NaCl+S↓+2NaOH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后,教师设置递进式教学任务,使教学逐层深入,并在灵活应对学生问题的前提下,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获取化学新知。教师要总结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生一起探究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宏观思维和科学探究意识,为学生提供化学物质研究的知识讲解和价值解析,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7]。

5.点拨评价环节

基于学生的实验讨论及成果汇报,教师总结次氯酸钠的化学性质:次氯酸钠属于弱酸盐,能与强酸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生成氧化还原物质,具有良好的消毒和漂白能力,因此可在消毒剂中作为主要成分。教师汇总各组学生的实验观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加深学生对化学性质的理解,培养其统计能力和归纳能力,使学生在“疑问—思考—解答”的过程中获得方法指引。

6.课堂训练环节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揣摩与练习,仔细对比相似易混的化学方程式和概念,对易忘易错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化学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游泳池水变绿的原因,提出池水变绿可能是因为次氯酸与过氧化氢反应产生氧气,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接着开展验证实验:向84消毒液中滴入H2O2溶液。学生观察到气泡产生,并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确认生成的气体是氧气。由此,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问题质疑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8]。

(四)教学反思

在“三新”背景下,应用“五步一练”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开展实验化、常态化尝试,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索和研究高中化学知识,避免课程教学创新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功利性倾向严重,存在机械化学习、考前突击学习等问题。这对教学活动的方法策略、教学方案、教学优化和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应用“五步一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配任务和情境问题引导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这不仅使教学环节具备实用价值,还能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化学学习体验感[9]。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带动、相互帮助、相互示范、相互监督,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师生互动性大幅提升。学生之间的差异可能影响课堂学习效果。思想活跃的学生急于表达自己,有时会忽视他人建议,从而陷入思维僵局;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小组实验讨论中可能因羞于发问而不敢表达个人观点。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教学。此外,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提前做好实验准备,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将机械知识记忆转变为实验基础上的知识探索,可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10]。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围绕“素养为本”的理念,探索了通过“五步一练”六个教学环节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提出通过实施情境化教学,能够更好地落实高中化学教育的目标与能力要求,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接受与建构。在该模式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的支持下,能深入理解概念、定理和规律,提升相关能力。同时,化学实验和综合实践的引入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对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实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化学公式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将知识学习过程转化为能力提升过程。

[参考文献]

张伟选,薛松,邓文杰.基于化学前沿知识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OL].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0[2024-04-31].https://doi.org/10.16218/j.issn.1001-5051.2024.041.

曹悦,马艺.高中化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式教学:生物质橘皮果胶的提取及工艺流程设计[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5):71-76.

邓少帅,李红英,袁颐进.基于OBE理论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以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与电能”为例[J].广东化工,2024,51(4):182-185.

刘媛,张红鸽,尚永辉,等.对化学教学中“模型认知”的认识与思考[J].云南化工,2024,51(2):158-161.

谭鑫宇,张慧莹,李泓洋,等.以“原子结构”为例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J].云南化工,2024,51(2):195-197.

郑眉崇.指向大概念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实施途径[J].亚太教育,2024(4):158-160.

魏勇.“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23(10):148-150.

张丽,苏津津.基于深度学习促进初中学生化学观念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5):112-115.

李珊.“三环五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专业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21,20(1):98-103.

喻筱玉,胡依婷,高灿,等.“一境到底、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5):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