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住数字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带来的重要机遇

2024-10-14 00:00张晨
中国商界 2024年9期

数字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

生产效率提升为共同富裕提供重要条件 一是劳动资料配置效率提升。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变得至关重要。原有的基于电气和机械的旧式基建,正在向以5G基站、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基建转变。这一转变有效地推动了劳动资料的数字化发展,对劳动资料配置的更新、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劳动条件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进而优化了当前的劳动环境。二是劳动对象场域的拓展。在数字化支持下,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通过数字产业链实现了有效拓展。数据要素以生产要素的形式体现,促进了多样化劳动产品在数字产业链上的生产和销售。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得数字应用领域不断衍生出新的行业和业态,从而拓展了劳动对象的范围。三是劳动对象所赋有的数字化技能,为提升劳动的效率、实现劳动产品创新等提供了可行性,进一步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增量提供助力。从《2021年新新农人成长报告》中我们了解到,“新新农人”数量在近几年中呈快速上升趋势发展,两年之间增长了将近10万人。其中有50%的新新农人在政策和制度的支持下,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做直播、经营网店”,依靠“助农、帮农”活动,将农产品进行线上的销售,这不仅促进了他们自身的发展,还为整个产业链上的劳动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消费升级驱动满足共同富裕内在需求共同富裕的核心追求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和物质方面的需求”。面对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数字化产品映入人们眼帘,数字化的消费方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的特点,线上销售、线上支付、线上交流等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也即“共享消费”。数字消费渠道也在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出新的数字消费生态模式,如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实现了与电商的相互交易,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升级,满足了共同富裕内在需求。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数字化面临的现实挑战

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 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平衡现象。尽管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覆盖了5G网络,并且各地政府也制定了支持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但数字化转型的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出现这种不平衡现象有多个原因。一方面,结合《中国新基建竞争力指数报告(2022)》正式发布的信息上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基建基础比较雄厚,西部地区较为落后。并且,从基建指数、网络覆盖指数等多个指标上看,东部地区处于优先的位置。另一方面,从产业数字化的GDP占比上看,东部地区的贡献最大。从人才引进和数字化技术运用方面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同样占据绝对的优势。因此,结合摩尔定律,在数字时代下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东部地区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与西部之间的区域鸿沟,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不仅会造成数字产业化出现不均衡发展,还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产业不愿意在西部地区拓展业务,因而不利于我国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

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到 2025年全球将有8500万个岗位消失。一些生产任务将更倾向于使用智能机器,从而对传统劳动工作产生影响。智能机器可以替代人们在信息检索、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工作,但在推理、管理和沟通等方面,人类的能力很难被替代。想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并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转岗培训和就业机会,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分享数字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成果。

数字经济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应对措施

赋予不同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中部一些城市和西部地区为加快数字化产业转型,应结合产业政策红利,发挥“东数西算”的调节作用。通过完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增加5G基站、大数据中心、电网设施、智能化的物流体系和智能仓储等,从而为西部地区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的环境,消除一些企业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出现的“不能转”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发挥对企业激励的作用,发布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不同地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引导这些企业在进行转型时能够灵活运用数字化思维进行经营、生产和管理,扩大西部地区数字产业的规模。另外,西部地区还应该加大对传统重化工业的技术研发,实现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相互融合,促使传统产业能够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大力挖掘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数字化空间,从而形成与东部地区“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例如,对于西部地区,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投入使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以减少传统农机重叠作业的问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过程中可以借助传感技术,对蔬菜大棚中的温度、光照度、湿度等进行全天的监测;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施农作物浇水、施肥的自动化;建立销售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共同服务的体系,从而帮助该地区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建立智能化的农业产业。

引进数字教育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应认识到数字技能不平等下的数字鸿沟成为未来出现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因素。普及数字化教育工作可以有效规避在数字化飞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数字鸿沟问题,进而帮助更多的人共享数字红利。并且,高等院校应抓住数字产业化转型带来的机遇,从教育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开发能够适应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创新实践课程;实现数字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使更多的学生在研究项目实践活动之中能够学会技能,学会应用技术,为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人力资本。

作者单位:英国萨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