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顺:咬定鲁菜不放松

2024-10-14 00:00:00薛莹倩
美食 2024年10期

张吉顺,曾荣获元老级注册中国烹饪大师、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菜烹饪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鲁菜大师、中国鲁菜烹饪特级大师、山东省鲁菜烹饪专家、山东省餐饮业风云人物、烟台鲁菜传承功勋大师、中国首届国际美食节清汤燕菜金奖、烟台鲁菜工匠、烟台市金牌厨师等称号。担任过以下职务:国家级评委、国家职业技能专项评委、山东省鲁菜标准评委、山东省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专家、烟台市鲁菜产业促进会顾问、福山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烟台吉升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张吉顺出生于厨师世家,自小接触餐饮行业,家庭氛围浓厚,而且他本人也对烹饪有极大的兴趣,兄弟三人只有他走上厨师道路,始终如一,直至今天。他的爷爷是乡村厨师,承接村里的红白喜事,在远近乡邻中颇有名气。他的父亲则把厨师事业发展到日本大阪,烹制中华料理。父亲在张吉顺14 岁时回到家乡,继续在餐饮行业耕耘。张吉顺一直为父亲打下手,受到父亲的深远影响,学习厨艺,锤炼技术,培养意识。

1969 年,张吉顺参军,起初不在炊事班,但他一有时间就到伙房帮厨,大伙儿品尝后赞不绝口。后来,知人善任的领导将他调到炊事班做班长。在此期间,张吉顺的厨艺愈发精进,他也越来越受器重。1976 年,张吉顺转业到烟台虹口宾馆继续从事厨师职业。虹口宾馆坐落于黄海之滨,西接烟台山,北望芝罘岛,地理位置优越,设施高雅别致,现如今它的别墅式客楼已被列为重点保护近代建筑楼群。当时,虹口宾馆顾客盈门,张吉顺利用这个机会勤奋学习,深入研究鲁菜。

张吉顺逐渐在烟台的餐饮行业赢得声誉,但他没有自满,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学习、考察、交流、考核和竞赛。他不断学习国内外其他菜系的名师们的技艺和特色,将其融入自己的烹饪艺术中。通过不懈努力,张吉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烹饪风格,并创新出百余道特色菜,如金鳟鱼饺、糟溜双鲜、溜肝尖、糖醋鱼条、干炸丸子等。这些菜都展现了他精湛的刀工、精准的火候控制以及对色香味的精确把握,食客品尝后总是念念不忘。如干炸丸子,他反复试验,在传统基础上加以改良,最终使其具备保持长时间弹脆的特质。2000 年,首届中国国际美食节在济南举办,张吉顺制作的“清汤燕窝”荣获金奖,他继而获得“中国鲁菜大师”的称号。

对张吉顺而言,烹饪不单纯是工作,更是乐趣。每当经过琢磨之后烹制出一道口味独特的菜,他心里总是充盈着满足感。在他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名厨传记和菜谱。张吉顺习惯记录心得,经年累月集成了《调味品类》《创新菜类》《家常菜》《参赛类》等笔记。

拳拳赤子心,浓浓师徒情

张吉顺十分感念自己的师父王义均。王义均是鲁菜泰斗之一,善于创新,曾带鲁菜走出国门,博得满堂彩。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徒弟遍布全国,为鲁菜的扩张和发展做出努力。王义均强调道德,称没有厨德的人成不了大器,不讲厨德的人带不了徒弟,要尊重每一个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张吉顺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名厨是厨德和灵性造就的。”一个优秀的厨师,要尽心对待每一道菜,绝不能在选料、做工上糊弄消费者。消费者看不见后厨,但厨师的良心天地可鉴,大厨必具大德。张吉顺将王义均的教诲发扬光大,收徒首要考察人品,那颗拳拳的赤子心最为重要。其次要徒弟积极主动地找上门拜师,具备学习钻研的自驱力和对烹饪的无限热情。张吉顺说,悟性也很重要,能够举一反三的厨师可以走得更远。他认为技艺的高下与悟性是分不开的,悟性同时也是基本功和思考的结晶。

张吉顺收的徒弟不多,这确保他能够用心教导每个人,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张吉顺的徒弟之一张振春说:“刀工、食料、做法等等,都是我师父教我的。现在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在坚持创新研究。我跟师父说,你到老我也会陪伴你到老。”张振春一手创建的丽苑大酒店已成为烟台福山传统鲁菜的典型代表,时常能看到他与师父相伴漫步在酒店内和乐融融,温馨美好。

师徒传承在厨师行业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深厚的技艺、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格代代相传。许多独特的烹饪技巧和秘法往往需要师徒之间的直接传授。此外,师徒关系还有助于建立行业内的联系,为徒弟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和支持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徒弟会成为下一任师父,继续这一传承链条,确保流派的生命力。

张吉顺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餐饮行业,做厨师不是体力活,而是创意和科学的交融。随着餐饮行业发展,厨师的职业前景日益广阔,收入和工作环境也在不断提高和改善,大众也在打破对厨师的固有印象,尊重每一份职业的价值和贡献。

鲁菜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张吉顺始终坚持挖掘、整理、研究、创新福山鲁菜,为福山鲁菜的继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为 2006 年省政府公布的山东省鲁菜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福山被誉为“鲁菜之乡”。明朝以后,福山鲁菜从民间走进宫廷,又有多种名菜名点从宫廷流入福山,反哺福山鲁菜。清朝初年,福山菜风格基本形成,成为鲁菜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清朝末年,北京八大饭店中的六家是福山人开办、掌灶的。福山鲁菜的烹饪技艺和文化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山东省乃至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吉顺认为儒家文化对鲁菜影响深远,它奠定了鲁菜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强调食材本味与烹饪技法的完美结合。在儒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理念下,鲁菜注重食材新鲜、刀工精细、火候恰到好处,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风味特色,也使鲁菜具有以下特点:咸鲜为主,突出本味,擅长用葱姜蒜提香,注重火功,精于制汤,海鲜烹制独到,大气实惠,兼具豪迈与精细。

如今,餐饮市场多元化,消费者口味多样化,川菜、粤菜、杭菜等菜系遍地开花,鲁菜似乎存在感较弱。张吉顺尊重并欣慰各菜系并存共荣的餐饮生态,但对鲁菜充满信心,称鲁菜虽显低调,但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无可替代。

他指出鲁菜发展面临以下问题:鲁菜以精细的刀工著称,需要时间和耐心,但现代快餐文化的冲击使得刀工逐渐边缘化;鲁菜讲究调味精准、火候适中,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年轻厨师可能因缺乏耐心和机会而难以掌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方特色食材的种植和养殖环境逐渐消失,导致这些食材难以获取,也就无法重现一些鲁菜的风貌。针对以上几点,张吉顺给出建议:加强师徒传承与专业教育,确保技艺代代相传;通过媒体宣传与文化交流,提升鲁菜知名度;保留传统精华的同时鼓励创新,使技艺焕发新生;建立技艺档案与数据库,实现数字化保存与传播。张吉顺以身作则,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参与制定了鲁菜地方标准,提升菜品质量,推动餐饮行业规范化,增加行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