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的味道近似于童年。每到放学,举着糖葫芦棍的商贩站在一群家长中格外显眼,定海神针般固定在那里,孩子们抬头,看到红彤彤的冰糖葫芦在蓝天下反射着细碎的光。冰糖葫芦分两种规格,小的5元,大的8元。冰糖葫芦拿到手就要快快吃了,否则不断融化的冰糖会顺着竹签滑下黏手。咔嚓咬碎薄脆的冰糖,山楂的酸味喷涌而出。吃完后,整个嘴巴都是甜的、酸的。许多孩子因为冰糖葫芦而爱上山楂,此后无数的酸甜记忆都有了具象的味道。
历史上流传许多关于山楂的典故和传说。南宋时期,宋光宗的妃子久病不愈,张榜招医,一位民间郎中揭榜,用山楂和红糖煎熬出蘸糖山楂,嘱咐妃子每日食用,不久后妃子痊愈了。这蘸糖山楂可能是冰糖葫芦的起源。到了清代,山楂不仅是民间小吃,还成为贡品。清宫尤为青睐盛京(今辽宁沈阳)一带产出的山楂,乾隆帝在御制诗文中说:“关内山楂大如弹丸,制之可供殽核。关外如热河一带之山楂,小不及半,亦不中食。盛京所产温普,大小介乎二者之间,蜜濆之,可以致远。”除了用作贡品,山楂还有其他妙用。高士奇的《果子单》中写道:“绀红透骨油拳薄,滑腻轻锤粉蜡匀。草罢军书还灭迹,咀来枯思顿生津。”“果子单”就是用山楂制成的果丹皮。这首诗描述的是,康熙年间平定噶尔丹时,将士们将机密写在果丹皮上,阅后即食,用以传递军事机密。
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山楂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杜甫在《竖子至》中赞美山楂:“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而僧人知一的《吟山楂》传达了从容淡泊的人生态度:“枝屈狰狞伴日斜,迎风昂首朴无华。从容岁月带微笑,淡泊人生酸果花。”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山楂则与爱情紧密联系。海子的《山楂树》和艾米的《山楂树之恋》都以山楂树作为爱情故事的核心象征,表达了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赞美。在西方文化中,山楂树有时因其多刺的树枝和茂密的树叶象征荆棘与隔离,山楂花却代表着希望。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仙女的魔法领域就设在充满山楂树的森林中。1620 年,英国人乘坐“五月花”号前往新大陆,这里的“五月花”即是山楂花,代表了对新世界的憧憬和希望。
山楂本身也令人探究。这样小小一颗酸果,在药材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本草再新》中记载:治脾虚温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现代人追求养生,将山楂搭配各种水果或花做成果茶,制作方便、美观又好喝。没胃口时调制一杯陈皮山楂茶,开胃健脾,改善食欲。聚餐时可喝苹果山楂茶,温暖酸甜,解腻消食。前段时间,年轻人流行去中药房抓饮品原料回家熬制,中药房酸梅汤颇受欢迎,山楂在这个方子里的存在感仅次于乌梅。
回归食物的本质——口味,山楂在零食领域的地位遥遥领先,果丹皮、山楂酱、山楂片、山楂蜜饯、山楂卷、山楂棒、山楂饼、山楂雪球、山楂冻干……山楂饼是东北的特色零食,方饼夹着山楂丁,香酥可口。前面罗列的种类都是经典款,热爱美食的人创造出更多新颖的山楂零食。如奶楂,似是山楂雪球的进化版,将山楂打浆凝成山楂块,再在外面裹层厚厚的酸奶粉,果味浓郁,爽滑细腻。又有爆浆流心山楂,用果丹皮包裹果味夹心,一口多种果味体验,冷藏或冷冻后口感更为别致。山楂馅料百搭又可口,各式点心应运而生,中式的有山楂山药糕、山楂花酥、山楂一口酥等,西式的有抹了山楂酱的红丝绒戚风、冰糖山楂巴斯克、山楂乳酪千层、山楂红丝绒乳酪卷等。那一抹山楂红,格外诱人,与白色奶油的搭配叫人联想到各种节庆和甜蜜回忆。奶茶品牌适时推出洛神山楂莓、山楂浮云桂、山楂梅梅、山楂草莓雪酪等,养不养生已是其次,主打国风茶饮,容貌和味道两手抓,入味又出片。除了茶饮,鸡尾酒也在走向山楂。山楂威士忌酸、山楂金酒、山楂朗姆、山楂龙舌兰等,看似只是名字带上山楂的简单搭配,实则百味百感,有的追忆梦中人,有的追寻秋天,有的与夜风谈场恋爱。
山楂在烹饪菜肴这块似是不够丰富,但好在足够出彩。山楂小排,外貌诠释了何为“中式喜庆”,颇有“万家灯火”的印象,山楂犹如小灯笼在糖色排骨中微微发亮,点点芝麻好似星辰罗布。酸甜的山楂和酥烂的小排拌饭更香。饭店里的大厨更是花样迭出,山楂鹅肝惊艳了多少食客的味蕾。
山楂是国人共同的美食记忆,想起山楂,便会口舌生津,酸甜的滋味已然在味蕾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