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正是莲藕收获季,节节莲藕从淤泥下被挖出,送上餐桌。宝应县素有“中国荷藕之乡”的美誉,这里的全藕宴颇具盛名,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邵连云正是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藕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对全藕宴的推广和发展作出极大贡献。故此次探访全藕宴,我们联系上邵大师,希望能够了解全藕宴和其背后的故事。邵连云对莲藕和藕食如数家珍,言谈之间洋溢着浓浓的自豪和热爱。
宝应县的荷藕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如今宝应县的荷藕产业非常发达,产业链完整,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如此悠长丰富的种植历史归功于宝应县优越的地理条件。宝应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莲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宝应县河湖密布——京杭大运河在宝应境内由南向北横贯全境,宝应县内还有其他与运河相通的河道,如宝射河、潼河、中港河等,加之水质优良,为莲藕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水源。
据邵连云说,宝应县的莲藕品质优异,莲藕的深加工在全国名列前茅。虽然全国有很多生产莲藕的地方,但宝应的独有品种“美人红”优势明显。“美人红”香味浓郁,煮出来的汤汁呈现胭脂红色,格外漂亮。清朝时用“美人红”做的藕粉还被选作皇室贡品。近些年,本地莲藕价格一直在小幅度增长。这也利于增长藕农的收入。邵连云感慨,藕农十分辛苦,寒冬腊月也要泡在水里采摘莲藕,脚趾会因为长期的劳作变形,关节也会寒湿,如今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成为藕农。不过,科技在发展,现在藕农可以使用高压水枪清理淤泥,不用弯腰没入水中掘土,采摘莲藕比以前简单些许,未来会越来越好。
邵连云认为全藕宴的灵感来自民间。宝应莲藕又多又好,故而家家户户都会做藕食,中秋吃藕,春节也要吃藕,藕已经成为宝应县人们的家乡记忆,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的乡愁。邵连云的师父吉杏以及前辈将零落不成体系的藕食搜集汇聚起来,运用新的烹饪技艺或烹饪风格加以整理、改良和创新,形成全藕宴。邵连云学习继承师父的全藕宴,并发扬出去。
全藕宴因其寓意和和美美、幸福团圆被央视推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选中,拍摄并热播海内外,又先后分别登上央视《生财有道》《中国影像方志》《风物》等栏目,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套淮扬美食名宴。如今全藕宴已成为扬州地区的一张美食文化新名片,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品尝全藕宴。为了能让客人在宝应的每家饭店都吃上美味的全藕宴,不用被参差不齐的质量困扰,邵连云推动全藕宴标准化的申报并成功。2023 年,全藕宴制作技艺获批江苏省第5 批省级非文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技艺类名目。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时邵连云带领宝应县10家酒店成立全藕宴示范基地,但每家酒店的全藕宴口味有所不同。于是邵连云集结所有人,示范全藕宴的标准化制作,让大家以此为例。邵连云认为标准化并不意味着一模一样,因为每位厨师的擅长不同,标准化允许各自发挥所长,但必须做好以下4 道最具宝应代表性的藕食:莲藕狮子头、蜜汁捶藕、藕粉圆子、香煎藕饼。
邵连云将全藕宴与二十四节气融合,形成24 套不同的全藕宴。他强调要根据时节选择莲藕的烹饪方式。如夏季的莲藕鲜甜脆嫩,被称为杏花藕,可以凉拌生吃,汁水丰沛,无丝也无渣。深秋的莲藕口感软糯,适宜煲汤,做蜜汁捶藕等。全藕宴以藕为主角,但不止藕。邵连云会选择一些宝应当地的食材与莲藕搭配融合,如菱角、鸡头米、水禽、甲鱼、长鱼、河蟹、鱼虾等。同时,邵连云认为莲藕具备极大的潜力,还能创造出更多更新颖的美食。他常常参加厨师交流活动,将全藕宴带出去,也将其他菜系的特色引进来,融合进全藕宴中,不断丰富藕食。
邵连云说他最大的愿望是让全藕宴接地气,让大家都能品尝到宝应的藕食。之前他们的研究方向停留在书本和新闻媒体上,以至于全藕宴似乎脱离了生活,与大众产生距离感。当然,接地气不等于粗制滥造,他还是会保持淮扬菜严谨精细的特点,那是他对身为厨师的自己的要求。
宝应县积极推广荷藕文化,支持邵连云等人对全藕宴的研究开拓。全藕宴为促进宝应地区的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作出了贡献。每年的8 月8 日,荷花绽放之际,宝应县都会举办荷藕节,通过全藕宴吸引外地游客和投资商。运河悠悠蜿蜒千年,清澈依旧,孕育着无数勤劳智慧的人民和丰饶的物产。莲藕在这水乡泽国中根植于河床淤泥之下,茎叶却漂浮在水面上,荷花装点人们的笑容,藕节连接土地和味蕾。宝应人种植莲藕、收获莲藕、加工莲藕、烹制莲藕,莲藕与对清甜美好的生活向往紧密相连。藕断丝连,正如运河的水系,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始终连接着人们的心,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