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稻几畦镰似月,风荷一片藕如船。”当秋风拂过江南的水田,不仅带来了稻谷的丰收,也预示着莲藕的成熟。隶属于睡莲科莲属的莲藕,是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关于莲藕的起源,虽众说纷纭,有言其源自中国本土,亦有指其发端于印度,但无论何地,莲藕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各地生根发芽。莲藕在我国已有2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从细腻温婉的江南水乡,到宽广豪迈的北方湖泊,莲藕在不同的水土中孕育出了千变万化的品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江苏宝应:荷藕的故乡
江苏宝应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荷藕不仅是秋天的馈赠,更是这片土地的灵魂所在。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扬州市的北端,是里下河地区的心脏地带,千年古运河穿城而过,见证着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变迁。宝应大面积的沼泽、芦苇、蒲柴一齐营造出了适合莲藕生长的土壤。宝应的荷藕以红莲品种为主,悠久的种植历史孕育出了宝应独有的三大红莲品种:“美人红”“大紫红”和“小暗红(小雁红)”,它们以其顶尖的“红芽”特征闻名。其中,“美人红”藕香色白、“大紫红”个大孔宽、“小暗红”口感粉嫩。
得益于宝应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以及南北交汇的地理位置,这里的荷藕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截至2023 年,宝应莲藕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300 公顷,年产量接近7.5 万吨,产值约40 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从广袤的藕田到现代化的加工厂,再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销售,宝应的荷藕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更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宝应荷藕产业不断创新升级,加工产品日益丰富多样。从传统的盐渍藕、水煮藕,到速冻藕片、多维速溶藕粉以及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藕汁饮料,这些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口味需求,也进一步提升了宝应荷藕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宝应荷藕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实现了从“地方特产”到“国际品牌”的华丽转身。荷藕承载着宝应人民的智慧与汗水,见证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发展。
湖北洪湖:洪泽莲藕的传奇
每至金秋十月,江汉平原上遍布的莲藕种植园里,都会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喜悦的景象。采藕人穿梭其间,身手矫健地采摘着成熟的莲藕,一个个篮子被陆续填满,沉甸甸、满载着丰收的果实,人们脸上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满足。湖北的莲藕产业以江汉平原湖区为核心,其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约120万亩的广阔规模上,其中,“洪湖莲藕”作为拥有超过2300年悠久种植历史的佼佼者,无疑是这片土地上最为耀眼的明珠。洪湖,是湖北省内的淡水湖泊,在地质反复演变过程中,洪湖形成了大量的水生动植物沉积,产生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的丰富的腐殖层,近千年的水生植物的沉淀孕育出肥沃的青泥巴土壤,适合莲藕生长。
在时间的流转中,洪湖莲藕的风味也随季节更迭而变化。通常而言,9月之前收获的莲藕以其白皙、粗壮、短圆且饱满的体态,被称为“脆藕”或“菜藕”,它们以清甜多汁见长,是夏日餐桌上的清新之选。而若要寻觅特别软糯、适合慢炖入汤的“粉藕”,则需耐心等待至秋风送爽之时。粉藕以其更为纤细的身形、更长的藕节以及表面散落的斑点为标志,其独特的绵密口感,使得它在煲汤时能够充分释放精华,给肉汤带来清甜的口感。
广西柳江:双季莲藕的丰饶画卷
广西柳江是全国知名的双季莲藕产区,全区常年双季种植面积6.4万亩左右,年产量达10万吨以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柳江莲藕在政府推动下,实现种植技术模式的重大突破,首创双季莲藕浅水栽培技术模式,一年采收两次,分为春藕和秋藕,春藕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采收,春藕3.4万亩,亩平均产量1700公斤左右,比湖北等地莲藕提早上市1个月左右,所以春藕是柳江莲藕的主要外销品种;秋藕10月上旬到次年春季萌发前采收,秋藕3万亩,亩平均产量1500公斤左右。柳江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柳江本地藕和鄂莲5、6、9号莲藕,具有“白如玉、脆无渣、藕香正、味清甜”的特点。柳江莲藕淀粉含量低,口感脆爽、细嫩多汁,入口无渣,适合炒制、生吃。
为了进一步提升莲藕的美味体验与价值,当地积极投身于莲藕的深加工领域,创造出莲藕糖、莲藕饼、莲藕糕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以及荷叶茶、香水莲茶等养生饮品,让一根简单的莲藕“延伸”出丰富多彩的产业链。而每年3月至9月,当万顷荷塘在百朋镇绽放,形成一片壮观的“藕海”景观时,更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绝美画卷。碧波荡漾间,荷花竞相开放,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田园诗。当地大力推动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精心规划并建设了一系列旅游配套设施,实现了夏季观荷、秋季收藕的稳定经营模式。
山东淄博马踏湖:白莲藕的冬日赞歌
不同于多数地区在九十月份收获莲藕,在山东淄博的马踏湖,白莲藕的丰收在秋末冬初。白莲藕沐浴着冬日的宁静,达到其生命中最完美的成熟状态,这时的藕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口感粉糯绵密。白莲藕因其所开的莲花是白色而得名,马踏湖白莲藕主栽品种为“小粗脖子”和“大青秸”,母藕节数一般三至四节;外形匀称,藕节整齐。马踏湖白莲藕成熟后,藕身质地细腻,色泽光洁,圆润如玉。
然而,这份美味背后的采摘过程却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尤其是冬季的踩藕作业,更是对人力与意志的双重考验。随着冬至节气的脚步临近,踩藕人便开始了他们一年一度的使命。在这个数九寒天的季节里,藕池表面覆盖着一层约一厘米厚的冰层,是大自然设下的第一道难关。踩藕人身着特制的防寒装备,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以抵御刺骨的寒冷。他们首先挥舞着拳头,用力砸开冰面,为下水踩藕开辟出一条通道。待冰面破碎后,踩藕人需要慢慢适应冰冷刺骨的水温。随后,他们便采用古老的下水踩藕方式,依靠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感觉在泥泞中搜寻白莲藕。
如今,马踏湖白莲藕的种植规模已达1100亩,年产量2000吨。为了改进人工采藕的方式,马踏湖与院校合作,在种植户中普及高压水泵的机械化采收方式,以提高采摘效率、降低成本,甚至研发推出采摘机器人,通过数字化转型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季节的轮回,莲藕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不断上演。在莲藕的丰收背后,是无数农民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用双手呵护着这片土地,让莲藕在适宜的季节里茁壮成长,最终转化为一道道美味佳肴,滋养着人们的身心。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拓展,莲藕的种植与加工技术不断革新,莲藕的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但无论如何变化,那份对土地的敬爱、对自然的尊重、对传统的坚守,始终是莲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