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2024-10-13 00:00:00周建勇 张庭雨
党政论坛 2024年5期

[摘 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和根本引领,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新征程上着力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需要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夯实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基础,并且着力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 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党的领导是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根本政治保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方向把握与规律认识的高度自觉。认识和把握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对我们理解和把握全会精神,意义重大。

一、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完善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的体制机制

制度是一整套的约束规则体系的总和,制度关系国家兴衰成败,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兴则国家兴。制度问题同样是关系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制度保证,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②这就意味着,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是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主线,从制度层面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制度(foundational systems)、基本制度(basic systems)已经定型且不断完善,当前需要不断完善坚持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以及维护根本制度、基本制度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以良好的制度运行效能提升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绩效和水平。

一是完善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党的大脑和中枢,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就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没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失去了主心骨,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改革的方向和原则也很难确保。完善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及体制机制,首要的就是不断完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着力完善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和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形成党中央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改革系统高效领导的体制机制。

二是建立健全党领导各类组织的体制机制。党的领导是全面的、整体的、系统的,必须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全面、系统、整体地加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下统筹部署各领域改革,充分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以及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全面深化,这些都需要完善党对人大、政府、司法、政协等内设党组织进行有效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制度、党组制度和工作委员会制度,通过组织嵌入实现党对基层社会的引领;通过完善党政合署办公、归口管理、领导小组等制度健全党领导各类组织推进改革的体制机制。

三是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常言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保证。《决定》强调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 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这一要求,就要自觉在大局下行动,完善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确保取得实效。对于各级党委(党组)而言,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的进程中,不能上下一般粗,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把握好改革的时间表、施工图、阶段性目标,创造性地执行政策;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地方关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情况的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重大决策的考核评估制度等,使党中央及时了解地方推进改革的具体状况,并通过有力的监督、评估、反馈机制确保党中央的政策不走样、不变形;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吸取不同地区、部门在改革过程中所获得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二、为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密不可分,历史地看,党的建设始终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是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也是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需要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强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发挥党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一是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打铁必须自身硬,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改革使命和任务目标,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决定》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④,这就意味着,推动改革的系统集成、全面深化,需要坚持严的标准、严的要求和严的氛围,全面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同于企业或者社会团体,政党是政治性组织,承担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职责。作为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有机的组织统一体,在于严密健全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形成的体系的有机运作,让党的各级组织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组织功能和政治功能的有效发挥来确保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的实现。

三是进一步织密织严党的组织体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坚决贯彻执行。实现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必须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政党的力量在于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但组织并非成员的简单相加,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拥有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健全的组织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 ⑤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才能让党的组织优势不断凸显、组织力量充分发挥,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三、着力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以党的坚强领导来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着力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的各级干部是推动改革的主力军,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改革目标的骨干。要如期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对于各级干部而言,既需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因此,新征程的全面改革需要把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着力点。

一是要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 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需要把干实事放在首位,作为干部需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掌权不想负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关键时刻临阵退缩,那就没有资格做领导干部。《决定》强调了干部选任这个“牛鼻子”,特别强调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⑦,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是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防止政绩冲动,避免政绩观偏差,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政绩观是干部干事创业的风向标,具有重大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和改革取向。政绩观的偏差、错位等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需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解决好“为谁树政绩、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政绩三问”,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推动干部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和气度,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因此,一方面要以实绩取胜,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另一方面,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三是进一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体制机制,营造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优化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那些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特别是加强诬告行为治理,打消干部害怕因无意过失或创新失误而被惩戒的疑虑,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担当、勇负责、善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同时,要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细化明确不敢担当、不愿作为、懒政怠政的情形标准,及时认定并适时调整工作不力的干部。

总之,坚持和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坚持制度建设主线,着力完善党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制度和体制机制,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不断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注释:

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22页。

②③④⑦《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人民日报》2024年7月22日,第1版。

⑤《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6页。

⑥《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人民日报》2016年3月8日,第1版。

周建勇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庭雨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