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党性本质内涵的深刻领悟以及中华民族传统“心学”文化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重要论述,以“心学”命题阐释党性教育的本质内涵,建构起以“党心”为核心命题、以“初心”“民心”“忠心”“正心”为基本概念的四位一体的哲学框架,丰富并升华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科学内涵。
一、不忘初心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逻辑起点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镌刻在每一名党员的内心最深处。初心是共产党人的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第一,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共产党之所以为共产党,是基于其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或共产主义信仰。一旦丧失共产主义信仰,也就不能称之为共产党。同样,一个人之所以被看作是共产党人,就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矢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从这个角度分析,共产党就是一个由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所组成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信仰为精神纽带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无产阶级先进组织。共产党人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锻造“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就是要站在新的起点向全党全国宣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续奋斗。
第二,共产党人的初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传统“心学”文化中初心即道心,是隐蔽在自然、社会现象之后的客观本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这种认识具有唯心主义的超验色彩。而“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于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并且得出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真理。因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科学理论的思想武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实现了对传统“心学”中初心的继承和超越,更具生命力和创造力,也更具科学性和真理性。
第三,共产党人的初心从根本上讲是立场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衡量共产党人党性纯不纯的重要标准就是看立党为公还是结党营私。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绝不可颠倒主仆关系。正所谓“不私,而天下自公”,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这种无私欲的纯粹初心,使中国共产党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并汇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从而使共产党的初心由价值愿景转变为现实可能。
第四,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习近平指出,“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党员干部置身现实社会,来自党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叠加,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一些负面的东西不断侵蚀和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当中,使党员干部初心存在改变或动摇的危险。必须把“不忘初心”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
二、坚守民心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价值旨归
党性具有一定的阶级性。中国共产党通过构建“人民”这个政治概念,把分散性民众聚合为政治性的人民,把“人民”的政治性与政党的“阶级性”关联起来,建立起政党与人民的政治共同体,并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建立起政党与人民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问鼎国家政权的“历史合力”。
第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之所以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后特别是长期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用这六个“最”深刻回答了共产党人“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在“获得民心”。
第二,民心与江山辩证统一。一方面,守民心就是守江山。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政治历史发展蕴含了铁律:顺应民心则政权稳定,背离民心则人亡政息。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只有守好人民的心,才能把中国共产党锻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是人民的江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始终是国家的主人,是红色江山的主人。党性教育就是要让广大党员明确江山与民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为民纾难解困。
第三,守民心必须抓党的作风建设。“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的作风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既是中国长期以来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同时也是世界上其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支持,首先取决于对党的认识和判断,而这种认识和判断,最直观、最直接的标准就是党的作风。换言之,党的作风是决定人民群众是否跟党走的基本依据之一。因此,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不注意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听任歪风邪气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心民心。此外,守民心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腐败是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紊乱或被颠覆的“催化剂”,因此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习近平曾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各种腐败现象根本对立,如果对腐败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党的事业。因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这么强力反腐,对腐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
三、对党忠诚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政治要求
忠者,德之正也。习近平曾引用马融《忠经》中的一句话,“天下至德,莫大乎忠”,道德最高的境界就是忠诚。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因此,对党忠诚也是对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重要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标准,判断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最根本是看对党是否忠诚。
第一,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刘少奇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大而集中的表现。”党性是以阶级性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以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为基础。在阶级社会中,政党总是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所以一个政党的党性就是它所属阶级固有的阶级特性。党员作为政党的个体,忠诚于党必须忠诚于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利益,从这点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于党和忠诚于人民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忠诚”深深镌刻在每名党员的心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入党誓词在内容上有所变化,但是“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始终不变。对党忠诚始终是检验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是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
第二,对党忠诚是具体的、实践的。习近平指出,“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对党的信仰忠诚,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砥砺共产党员对党的赤胆忠心。信仰坚定是对党忠诚最牢靠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件,有些党员之所以在诱惑或者挫折面前迷失方向、丢弃忠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信仰的动摇。对党组织的忠诚,要求党员、干部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所有党员在入党时庄严宣誓“对党忠诚”,就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章程、纲领、性质、宗旨、纪律等理性规定,永远厚植对党的持久情感,自觉履行对党的责任义务。习近平强调,“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一方面持之以恒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凝心铸魂,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另一方面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绝不做政治上的“两面人”,绝不搞对党的“伪忠诚”。
第三,对党忠诚是绝对的。习近平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对党忠诚是不打任何折扣的,是百分百的忠诚。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对照党章,“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叫干什么就坚决干,党不允许干什么就坚决不干”。忠诚不是口号,而是要恪尽职守,尽心竭力。如果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那就谈不上对党忠诚。“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作为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四、正心修身是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的实践路径
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大学》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心中有愤怒、恐惧、喜好、忧虑等就无法端正己心,使人直接的道德感受因受其影响而不能正常产生,修身的关键在于正心。从词义上来看,“正心”具有双重意蕴,一方面是指正确的伦理价值和行为规范,即公正之心、正直之心、大公之心;另一方面是行动过程,即修正内心、端正内心、正心修身、正心明道。因此,正心修身既是伦理规范又是行动过程。
第一,“正心”始终要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员干部要通过正心修身来不断锤炼党性,首要的就是把握“正心”之“正”。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正”必然具有“公”的内涵,这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习近平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为大公”,共产党员要时刻站稳人民立场、牢记根本宗旨;“守大义”,共产党人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厘清义利的合理边界,坚守党性立场;“求大我”,心中常怀党和人民自然就会舍弃“小我”,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正心”就是通过党性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宗旨立场,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奋斗过程中,实现党员个体从“小我”到“大我”乃至“无我”境界的不断升华。
第二,“正心”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习近平指出:“古人说:‘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中的“关键少数”,职位权力越大,身边的诱惑“围猎”也越多,就越要发挥理想信念的固本培元作用,加强道德修养,明辨善恶是非,以“守寸心”而“胜苍穹”。同时还要通过加强纪律教育守住党员干部的底线,要求党员干部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思想言行,常掸身上的思想灰尘和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政治免疫力。习近平强调:“要强化自我修炼,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微之处也有党性,党员干部要注重小事小节,慎独慎初慎微慎欲。
第三,“正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坚持党性原则、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有力武器。”正心修身的过程就是要通过不断对照党性标准检阅党员思想和言行,“荡涤一切附着在党肌体上的肮脏东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分析近年来党内查处的一些典型案件,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小节到大错的过程,如果在刚开始出现问题时党组织能及时纠正,也不至于使一些干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习近平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正错误,立足于小,立足于早,使党员干部坚强党性,百炼成钢。反之,如果“都不敢批评,都不愿自我批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矛盾就会越拖越深,最后病入膏肓就成了不治之症”。所以说党性教育是对党员干部“正心修身”的过程,就是要以党性原则作为校正标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随时随地以党心民心端正“己心”。
习近平关于共产党人“心学”命题的提出,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性及党性教育的本质内涵与中华民族传统“心学”文化中的合理内核相结合所形成的创新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党性教育实践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就要不忘初心、坚守民心、对党忠心、正心修身,用岿然不动的“党心”应对和抵御影响党性的各种因素,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立项批准号:23BKS17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