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应有之义。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成为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将数字技术嵌入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及产业体系,能够赋能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决策高效化、产业融合深度化,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内生发展动力以及农业经营决策效率,推动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和产业融合。为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数字技术投入力度来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激活农业经营市场活力来夯实农业经营体系基础,最后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推动产业深化融合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 农业数字化 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式已经发生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变,进而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经济社会各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因此,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主题。我国“十四五”规划就曾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而农业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性支柱,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也成为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下,我国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了基础。然而,在水资源稀缺、农业环境污染、资源环境约束、耕地地力下降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一系列现实背景下,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提质增效的生产要素出现瓶颈制约,导致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生产效率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挑战,难以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与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益成熟,并逐步渗透到“三农”领域,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数字技术在农业发展场景中的应用,能够推动农业由传统发展方式向知识和技术创新型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并实现农业产业智能化、农业经营体系高效化。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生产力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鉴于此,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应有之义。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要把确保粮食、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高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时代要求,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和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农业产业体系作为农业发展的三大体系,也成为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载体和有效路径。将数字技术嵌入农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农业产业体系,能够赋能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决策高效化、产业融合深度化,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内生发展动力,提高农业经营决策效率,推动农业产业体系优化和产业融合,进而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数字技术嵌入农业生产体系,赋能农业生产智能化
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构建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造升级,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增强,生产手段相对落后、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增加驱动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逐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知识要素投入提高驱动发展的现代模式转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夯实了基础。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农业中低产田占比仍然较大,农业的碎片式生产和分散化经营问题依旧突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加上农业生产面临着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困难重重。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决定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将先进数字生产技术和手段相结合,并嵌入农业生产体系,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现代化、绿色化,能够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内生发展动力,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将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能够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流转等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发展智慧农业,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其次,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要素融合,通过技术变革来创新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过程,催生出土壤检测技术、自动化灌溉技术、机器人驱虫技术等新型农业技术,使农业生产转变为数智化的现代生产方式,进而不断解放农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最后,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庞大的网络体系和软件技术,因地制宜地实现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把控和减量技术甄别,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而缓解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提升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水平。
(二)数字技术嵌入农业经营体系,赋能经营决策高效化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用来解决“谁来种地”以及“如何种地”问题的关键,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还依靠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培育。近年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随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完成而不断涌现,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新技术、催生农业发展新模式、开拓农业新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小规模化、分散化、细碎化等导致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制约着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通过精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使其熟练地将数字技术与农业经营相结合,推动农业经营体系高效运行。此外,将数字技术嵌入农业经营体系以及农业经营决策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经营决策速度,保障农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实时化与高效化,进而实现农业经营体系的高效化。
首先,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搭建农业培训平台,根据不同新型经营主体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开发多形式、多内容、高质量的远程培训课程,有效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知识水平和决策分析能力,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将农业技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经营之中。其次,数字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网络系统等有效激活农业要素流动,通过搭建数字信息决策系统对海量农业数据进行搜集与精准判别,为农业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提供要素条件和机制保障,有效提升经营体系的规模化、专业化和组织化水平。最后,具有便捷性、实时性和科学性等优势的数字技术可以将最新市场波动情况、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等信息进行系统化整合,并及时传递给农业经营主体,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规避自身农业经营风险,并提高农业经济收益。
(三)数字技术嵌入农业产业体系,赋能产业融合深度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作为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但是,我国农业产业体系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种养业结合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较弱、乡村旅游资源挖掘不够充分等现状难以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数字技术嵌入农业产业体系,能够拓宽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化和产业体系优化,进而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数字管控、数字作业、数字管理等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产业领域,使之贯穿农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增强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链的结合程度,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进而推动第一和第二、第三产业之间深度融合,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资源集聚效应,实现农业产业更大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有利于加快集社会化生产、集约化生产、专业化生产为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形成农业从生产到流通、交易、加工、服务等各个环节互动互通互融的发展新格局,畅通产业链的生产端、流通端及消费端,在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同时增强农业产业体系韧性,全面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的协调能力与生产能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功能。
(一)加大数字技术投入力度,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要加大数字技术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强化农业生产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所需资金保障。通过专项财政补贴或免息贷款等方式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村地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将农业生产领域的传统配套设施改造升级为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不断缩小农业发展的“数字鸿沟”,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通过农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加大涉农数字技术研发力度和技术推广力度,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扩散效应。鼓励农业科技相关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等科研力量之间互动协作,助推集成技术应用研发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保证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进而推动农业发展动能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生产体系高质量发展。此外,要注意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地域特征、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政策等各有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应充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有利于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技术赋能规划,创新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形式和业态,推动农业整体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二)激活农业经营市场活力,夯实农业经营体系基础
农业经营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营经济效益,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经营体系。将数字技术嵌入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能够提升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促进农业经营体系高质量发展。因此,要夯实数字技术赋能高质量农业经营体系基础,激活农业经营市场活力,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营体系保障。首先,提高农业经营主体数字素养和技能,打造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一方面,鼓励职业高校、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面向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数字知识与技能的宣传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共数字资源开放水平,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人才队伍。鼓励社会各界应向农户、家庭农场、涉农企业人员等传授数字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开展多形式的数字化设备应用等数字技术业务培训工作,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化人力资本。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人力资本的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其数字技术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为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做好农业数字化人才引进工作,地方政府应制定并完善适合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相关优秀人才返乡投身于农业发展事业,进而加强农村地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新理念、新思维、新方略的形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其次,加大农业经营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相关政策鼓励、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在农业领域投资,拓宽数字技术多元融资渠道,降低农业经营领域的融资成本,进而通过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获得性来有效缓解其融资困难问题。
(三)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效应,推动产业深化融合发展
数字技术应用于农业产业体系能够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关系到到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产品流通速度和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因此,要持续提高数字技术对农业产业体系的嵌入度,强化数字技术对农业融合发展的赋能效应,拓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空间,从而为推动产业深化融合发展提供动力。一方面,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应用,通过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来打造农业新产业和新业态,进而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以高质量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的信息匹配机制和数据分析机制,实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强化数字技术对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的支撑,保障数字技术嵌入农业产业链的高效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网络、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嵌入深度,依托数字技术整合不同产业的要素资源,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以技术渗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产业融合,拓展农业的生产、休闲、旅游、文化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向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等延伸,有效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连接,进而延长农业产业链,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推动产业深化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显力,陈哲,张慧利,等.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 2019, (12): 2-15.
[2].陈毅辉,洪碧云.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02): 105-109.
[3].刘涛,李继霞,霍静娟.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0):1-8.
[4].富新梅.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 2023, (07): 81-93.
[5].柯雨欣,王之禹.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未来展望——以东北三省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2, (05): 194-196+208.
[6].鲁钊阳,杜雨潼.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22, 36 (11): 3-14.
[7].侯明利,郝新哲.数字技术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要素流动的中介效应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调节效应[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50 (06): 21-28.
[8].张志新,李成,靳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分析框架[J].宏观经济管理, 2022, (03): 63-69.
[9].杨建利,郑文凌,邢娇阳,等.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 2021, (07): 81-90+104.
[10].罗千峰,赵奇锋,张利庠.数字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增效机制与实现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 2022, 44 (07): 49-56.
[11].张金肖.数字经济赋能农户生计韧性提升的路径探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4(01):40-43.
[12].余小燕.数字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J].商业研究,2022,(05):123-131.
[13].张金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J].当代农村财经,2024(03):11-15.
[14].刘学侠,陈传龙.数字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22,(12):57-65.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