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来,江西省启动了红色标语保护和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红色标语整体保存状况仍不容乐观,文章呼吁要加大对江西红色标语的保护力度,提出一些保护措施。
红色标语是革命文物的一类,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为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革命目标,在革命根据地利用毛笔、毛刷、木炭、石灰、锅烟、刻刀、土红在墙壁、木板、纸张等物质上创造的各类简短语句的统称。自2019年以来,江西省先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江西省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规范(试行)》。截至目前,全省普查登记红色标语10748条,其中重要红色标语5292条,一般红色标语5456条,绝大部分为文字标语,漫画类、其他类占比较少。整体上以抚州、赣州、吉安三个地市保存最多,占全省总数90%以上。近年来,江西省红色标语保护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数量庞大的红色标语整体保存状况仍不容乐观。
江西红色标语的历史价值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红色标语作为这段历史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发展的过程,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
见证了中央苏区创建发展的历程。江西拥有辉煌的革命历史,现存大量弥足珍贵的红色标语。如乐安被誉为“红军标语第一县”,遗存了3800多条红色标语。吉安东固地区也有3000多条红色标语留存下来。按照内容主题,红色标语可分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苏维埃政权建设等不同类别。其中有关土地革命的,如“没收一切土地公有”“耕者有其田”等,记录了中央苏区开展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的过程;有关武装斗争的,如“拥护红军”“士兵要拿枪杆子当家作主”等,体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的斗争历程;有关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如“拥护工农苏维埃政府”“巩固和发展苏维埃”等,反映了中央苏区创建革命政权、建设根据地的艰辛历程。这些标语以简洁的语言,真实记录了中央苏区的革命历程,留下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珍贵印记,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政策。红军和苏维埃政府在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先后制定发布了3个版本的标语,将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土地政策、工商政策、妇女政策等集中呈现在标语之中,让老百姓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标语,了解党的主张、拥护党的领导。如“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保护小商小贩利益”“实行男女平等”等标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工农商阶层利益的政策主张,争取男女平等的进步理念,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对党和红军的衷心拥护,促进了革命斗争的发展。这些标语作为一种独特的红色文化形式,直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特征和政策主张,堪称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文献。
生动反映了革命时期的社会经济面貌。在红色标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了革命时期的经济社会面貌,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史料。如在土地革命标语中,记载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说明当时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在有关青年妇女标语中,提到“妇女参加革命工作,解放自己”,反映了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在工商业标语中,可以看到“保护独立手工业和小工厂”“不准随意没收商人的货物”,说明当时的工商阶层的利益需要维护。这些标语从不同维度真实反映了苏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的基本面貌。
在体现革命精神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江西红色标语作为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不仅记录了革命历史,更传承了革命精神,对于教育和激励后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常见的“革命到底”“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体现了革命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展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事业,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精神。“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等标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精神。
江西红色标语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老旧建筑物上的红色标语保护形势严峻。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众多老旧破房屋或拆或改,导致附着在建筑物上的红色标语字迹无法辨识或消失。江西处于亚热带气候区,雨水天气较为密集,加剧了对附着在老旧房屋外墙上红色标语的损毁。部分地区零星散布的空间形态也是红色标语保护面临的难题。江西的红色标语虽然局部相对集中分布,如乐安县、于都县、修水县、青原区、永新县、井冈山市等均有大量红色标语分布,但多零散分布在农田、山间与道旁,极少成规模集中密布,相互之间空间距离较远,日常维护较难。如乐安县万崇镇池头村“秀挹南山”老宅(万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共保存红色标语120多条,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很多红色标语受到损坏。
低级别保护单位的红色标语保存状况普遍较差。从现存红色标语状况来看,公布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语总体保存状况较好,但也会因地理环境、载体类型等因素影响,保存状况存在较大差别。而保护级别较低的文保单位以及尚未公布为保护单位的红色标语保存情况普遍较差,有的标语字迹已模糊不可辨识,有的完全消失。从所在地域看,井冈山、乐安、永新等地的红色标语整体保存状况较好,尤其是井冈山地区,总共256条红色标语,依附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上的有106条,入馆收藏的有118条。
地方政府对红色标语的保护意识仍较淡薄。地方政府和民众很少将红色标语作为重要文物进行保护利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发展的重心大多放在经济建设上,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淡化趋势,农村一些破旧房屋墙壁上的红色标语逐渐淡出人们视野。一些文博管理者也很少将红色标语提高到革命老区文物的高度来重视。吉安市作为革命老区,早些年红色标语几乎随处可见,但从现有数据来看,经普查登记的2419条红色标语中仅有1405条保存现状完整、清晰,红色标语保存现状堪忧。
从事红色标语保护的专门力量依旧单薄。很多文物部门经费和编制紧张,文物管理部门人员少,专业人才紧缺,红色标语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由于经费和编制的影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引不进来,很多文博部门队伍老化及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广泛存在。据统计,截至2022年全国文博系统18万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5.5万余人,平均每个博物馆不足10人。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江西红色标语保护的对策建议
加强红色标语依附建筑本体保护。附着在建筑物内外墙体上的红色标语,保存状况相似,既要对现存标语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提取,也要加强对建筑本体的保护与加固。可借鉴川陕片区红军石刻标语的保护方法,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等对标语依附的建筑本体进行分析检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方案。如青原区对东固红三军团驻地旧址等三处有重要标语的文物本体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加快探索红色标语原址保护新方法,针对性修复。针对零散遍布在各乡镇村落的、短期内无法对其依附的建筑进行全面保护维修的红色标语,为延缓其损毁速度,文物保护部门可与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开展针对红色标语原址原状修复的专项课题研究。根据标语依附建筑材质、空间位置、书写材料等差异,研发多种修旧如旧和可逆性修复的特殊材料。针对依附在老旧土坏危房上面临消失风险的红色标语,文物部门可聘请专业人员对这些红色标语进行截取,通过分析标语的材质,有针对性地对截取的标语进行修复加固。如近年来乐安县针对红色标语受自然侵蚀、人为破坏的影响,聘请专业文保公司,采取部分截取、原址保护、现场修复等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并通过技术性手段修复还原红色标语300余条。
全面推进数字化保护,完善革命文物资源管理平台与红色基因库建设。红色标语的依附建筑、字迹字体、内容等是标语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单纯的内容记录不能完整地保存标语的全部信息,但数字化保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利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仪、3D自动成像系统、无接触性测量等多种手段采集红色标语的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类保存,对红色标语数字化建模和保护,建立红色标语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从而更全面、更永久地保存标语的有效信息。
动员全社会增强红色标语保护的专门力量。一方面要建立革命文物专家库,持续实施江西文博领航人才计划、“名师带徒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革命题材场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落实好本省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相关要求,切实加强力量配备和革命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争取多方参与,逐步建立“科学发展、社会参与”的红色标语保护体系,并在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经营建设。如吉水县以毛泽东同志木口村调查旧址为依托,充分利用红色标语资源,将该地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红色乡村旅游点。
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上,保存着许多当时宣传党和红军政策、发动群众、扩大党和红军影响的红色标语。它们是苏区精神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也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资源。红色标语的价值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不仅值得我们借鉴、传承和弘扬,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和能够实际落地的保护方法。在保护好的基础上我们采取恰当的展示利用方式,让更多的人从红色标语蕴含的革命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让这些深藏于老建筑上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项目《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课题编号:YG202210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度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井冈山红色标语的文化传承路径研究》(课题编号:JC212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吉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