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

2024-10-11 00:00:00卢蓉蓉
炎黄地理 2024年7期

随着5G和万物互联时代到来,融合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在新基建加速部署的大环境下,博物馆在积极探索科技赋能创新型应用落地方面,如何适当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借助富媒体多样化的形式,以一种严谨而有趣、立体和多方位的方式将文物展示给观众。“AI云文化”将线下已有的资源搬到线上,借助新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注重对文物知识和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及延伸阅读,采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让文物和博物馆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和扩展,助力中国博物馆新技术的适时、适当和适度应用,推动中国博物馆高质量信息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为了提升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项目的参与性、互动性,更好满足基层学生的需要,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计划在原有的移动课堂基础上,打造流动智媒体云端直播课堂。项目在以流动博物馆的“流动”为核心功能和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为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新兴科技赋能,将新型智媒体云课堂内容和流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科技深度融合,让流动的博物馆课堂深度走近基层群众,让基层孩子通过流动博物馆沉浸式、互动式学习体验博物馆文化课堂内容。

流动博物馆发展现状

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在全国首创了利用大型专业展示车辆开展流动展览项目的先河。以“大篷车”的形式,以车辆为载体,将文物展览搬到偏远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普通百姓家门口,让当地群众享受博物馆文化服务。将线下文化融入线上文化,开展线上文化活动,固然有其传播快、受众面广等优势,但是随着线上文化的深入开展,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有待破解。而随着5G的兴起,云上观展,云上文化已在各大博物馆逐渐展开。目前,国内有内蒙古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几家单位开展类似工作,但多为纯数字化展示或以文物复仿制品展览为主,只有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将数字多媒体与文物实物展示融为一体开展流动展览教学项目。此举社会反响良好,受到学生普遍好评。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先后获得“2011年度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社区文化促进奖”“四川省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评选优秀案例”“首届(2014年度)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奖”等奖项和称号,2019年12月流动博物馆荣获“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流动博物馆是以车辆为载体,展览的形式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巡展的实现,更是有别于固定展示于一时一地的展,它需要兼顾各巡展博物馆的展出时间和展陈条件。考虑到车内空间的局限性和文物的安全性,许多大型或贵重文物不能随车出行。流动博物馆在合理安排教学文物实物展出同时,积极探索智慧多媒体技术与实际场景结合的应用,流动博物馆车引入了AI+全景AR智媒体移动云直播课堂系统、全景AR 360°沉浸式智媒体教学课堂和实时直播云视频三大组合技术,助力流动博物馆线上云文化落地和实施。

项目围绕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以及丰富教学手段为目的展开设计。流动博物馆多功能展示车集专业化、科技化于一体,车内展示设备丰富,科技化程度高,操作便捷简单,只要道路允许,就能通过车辆进行流动展览,将移动课堂办在基层的各个地方,既节约了实施时间,又将文化传播到基层的广大地区,扩展了文化传播覆盖面。同时为了让新型智能设备以及新科技能更好赋能于流动博物馆,让科技助力流动博物馆发挥最大的传播和宣传价值,流动博物馆围绕丰富展馆内容、增强互动体验和扩展传播渠道三个方面,针对展出主题进行技术赋能和创新性科技应用落地实践,打通了基层学生享受博物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AI云文化”项目实现价值和设计方案

创新教学方式。除了车内的教学参观体验,将移动课堂办在车外,运用车辆户外智能LED高清显示屏,通过车载无线网络远程连线,打造课堂和学习场景,解决车内空间不足无法满足更多学生参与的需求。

丰富教学形式。沉浸式课堂采用全景AR 360°虚拟3D建模形式,还原课堂内容中讲述的内容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虚拟全景中观看学习。并且能通过全景实现 360°场景模式,采集四川博物院现场展馆实景展,将其搬到车载大屏上,让学生通过大屏360°观看四川博物院实景环境,近距离沉浸式云上逛博物馆。

丰富教学手段。借助云端直播、全景实景、全景虚拟VR、AI智读、IP动漫讲解、人工智能语音讲解等多种技术手段,让孩子通过四川流动博物馆车内智能设备,多渠道多方式体验感受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线上教育。例如:让孩子通过云端直播链接四川博物院现场讲解员,直播互动了解更多文物知识,通过沉浸式全景观看博物馆场景,借助富媒体形式,让孩子边走边学,边逛边学,在娱乐中主动学习。

上述用户体验,将采用以下三个方向技术方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云课堂用户体验。

方案1:AI+全景AR智媒体移动云直播课堂系统。

方案2:全景AR360°沉浸式智媒体教学课堂:以流动博物馆大篷车内智能红外触摸智能电视和户外智能LED高清显示屏为实施载体,以双屏联动的形式实现全景AR沉浸式360°课堂环境,并借助3D、AR/VR、AI智读、IP动漫讲解、人工智能语音讲解等富媒体呈现方式,丰富其课程内容,同时结合智能媒体的宣传方式,将流动博物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传播出去,让大众更加了解流动博物馆的创新方式和教学模式,让流动博物馆的功能和创新更好地走近大众,贴近大众需求。

方案3:实时直播云视频:以全景AR沉浸式教学环境为基础,将实时直播云视频植入四川博物院和流动博物馆车内,让走进四川博物院的观众可以实时观看流动博物馆在外地巡展的现场活动和展出内容,同时让流动博物馆的观众也能实时看到四川博物院展厅内的真实环境和藏品。

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应用不断向纵深发展云计算、医疗、物流仓储、政务国防、隐私数据保护、卫星数据处理、网络安全、体力蓝领、农业、自动驾驶、金融服务、企业管理、材料科学等重点行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应用革新。AI+全景AR智媒体移动云直播课堂系统将应用AI识图、AI语音、AR\VR、全景实景/虚拟建模、云直播、智能媒体、智能3D建模等多种富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其中关键技术如下:

全景AR场景:全景AR场景是根据实际展馆内外场景,搭建虚拟全景和现实场全景。虚拟全景采用MAX3D建模工具,对实际展馆场景进行3D建模,还原真实馆内场景,也可增加定制化场景需求。实景全景采用720°全景摄像设备,采集馆内现场真实环境,输出360°全景场景,让用户在线上体验现场馆内场景。

富媒体内容:在全景场景中,添加图文、音视频、AI语音讲解、AI识图、AR/VR识别、以及3D文物建模、360°环物建模、IP动漫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和内容形式将课堂内容生动有趣的呈现出来。

多屏多终端互动:用户可将大屏幕上的全景场景课堂,通过二维码扫一扫投屏到用户手机上,可在移动终端便捷查看全景云课堂,让现场用户多终端跨平台接触全景云课堂(如图1所示)。

体感操作设备:借助体感手持操作设备,可与车外大屏呈现全景课堂,进行互动操作。

AR眼镜或VR头戴设备:植入AR眼镜,并将全景观看模式切换至VR模式,通过AR眼镜或VR头戴设备,沉浸式观看全景云课堂。

云直播设备:在四川博物院馆内和流动博物馆车载系统中植入云直播设备,用户通过云直播APP或小程序可让四川博物院馆内的观众实时观看流动博物馆现场活动状况,也可让参观流动博物馆的观众实时观看四川博物院馆内实时直播现场。

项目创新点

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流动博物馆多功能展示车集智能化、科技化于一体,车内展示设备丰富,科技化程度高,操作便携简单,只要道路允许,就能迅速启动通过车辆进行流动展览,将移动课堂办在基层的各个地方,既节约了实施时间,又将文化传播到基层的广大地区,扩展了文化传播覆盖面,打通了基层学生享受博物馆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如图2所示)。

拓展文物利用的手段。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移动课堂将深藏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通过车辆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提高了藏品的利用率。同时,创新科技与文物的深度融合,更好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冷冰冰的文物活起来,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发挥了文物的利用价值。

增强文化服务的质量。移动课堂既有实体文物展示,也有智慧多媒体的呈现,既有现场教学项目,也有线上课程体验。课堂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新颖。观众通过亲手动、亲眼看、亲耳听,能全方位、多角度感受移动课堂的教学内容,极大提高了项目的参与性、互动性、内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观感和获得感,让每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使走进基层的文化服务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图3所示)。

综上所述,“AI云文化”为智慧博物馆带来了“轻终端”“云上逛展”“线上线下互动”的用户体验,用户通过手机扫描即可获取更多文物信息,云上全景课堂让用户沉浸式、多媒体方式全方位立体呈现更多文物信息,让观众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外观特征等。

“云上文化”已是趋势所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博物馆的应用技术将逐渐趋于成熟,新基建的建设将加速博物馆科技赋能产品的迭代更新,让科技更加适宜地赋能于博物馆场景中,让用户在科技应用产品的体验上更加便捷和舒适。同时,随着线上线下应用的深度融合,博物馆如何适宜、适度、适时地引入科技赋能,让科技合理赋能,让内容优质化,超越地理和时间限制的输出,将是博物馆即将挑战和迎接的问题。如何借助新技术达到保护文物、优化博物馆管理以及拓展博物馆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博物馆创新型应用,让我国博物文化走出去也是当下博物馆所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四川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