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路径

2024-10-11 00:00高金宏
炎黄地理 2024年7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博物馆在保护文物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和珍藏稀有古物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和推广卓越传统文化的关键场所。但文物的维护与展现之间的冲突、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交融等诸多难题和考验也困惑着人们。文章通过深度探索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传承卓越传统文化的新方向,为博物馆未来的进步和扩展提供一系列的见解。

博物馆,作为文物的守护和传统文化继承的核心场地,在我国的文化进步中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大众对于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与实施。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历史与未来相互连接的桥梁,还是一个用于展示与传承我国卓越传统文化的关键场所。其展览展示的筹划和执行方式,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影响产生直接影响。博物馆在策划时,应深入研究其传统文化遗产,融合当代特色和当前社会趋势,设计出既具有创意又吸引人的展览主题。例如,通过展示“古老的科技光辉”和“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光辉历史和其开放包容。展览陈列的设计应当注重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结合,通过融入现代设计观念和多媒体工具,既展现展览的视觉吸引力,也深入地传达其文化价值。采用如场景重建和互动体验等方法,能让观众深入地接触历史事件,加强对文化的认同及其参与度。博物馆应当加大对其教育价值的加强,通过多种方式如导览、工作坊和专题研讨会等,为各个年龄层的观众呈现丰富多彩的学习机会。为适应观众日益上升的文化喜好,博物馆应周期性地刷新展览的内容、引进最新的研究发现和展示技巧,让展览保持其新颖性和吸引力。此外,通过设立回馈系统,基于观众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展览的策划与执行。

博物馆科普宣传。科普宣传作为博物馆一种天然使命,旨在普及各种传统文化智慧并提高大众的文化修养。通过提供国学教程和组织文化节日等多种方式,使群众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积极鼓励更新大众吸取知识的方式,如引入故事叙述、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来点燃群众对学习知识的热情。在社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多种公共场所举行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讲座、展示和表演,以此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长驿站组织游客参观山东省地质博物馆(如图1所示)。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除了使大众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彩,也为增进邻里之间的文化互动和情感共鸣创造了机会。其三,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传媒工具,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源头、艺术贡献及社会价值。为传播传统文化提供更为流畅且高效率的路径。借助于微博、微信、抖音等各种平台,推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图文内容,吸引年轻一代参与。

数字化技术与网络传播。数字技术和在线传播手段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革新打开了无尽的空间。运用电子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处理以及保存,打造一个数字化的资源仓库,河南博物馆官网发布的数字文物展示页面(如图2所示)。通过构建共享的平台,达到资源的公正获取和高效利用的目标。这不仅有利于珍视和维护濒临灭绝的文化财产,还为学者、创作者以及广大民众提供大量的研究材料和创新灵感。利用虚拟现实(VR)与增强实际(AR)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生动和形象地展示传统的文化内容。观众得以跨越时空的界限,亲自感受古代文明深深的吸引力。这样的沉浸式,观众不仅具有更强的参与感和记忆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种社交网络媒体渠道,创建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在线社群或标注点。利用发布相关信息和组织网络活动,成功吸引用户的参与和分享。

在跨境合作与产品创新的框架下,鼓励与现代技术、创新设计等领域的传统文化进行跨界融合,以研发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型产品与服务。例如,通过将传统的图形、故事内容等设计思想与现代化设计融为一体,创造出带有浓厚民族风情的衣服、饰品和文化创意产品。这类产品不仅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要求,还具有传达文化价值和审美的功能。

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

创新文物保护理念。尽管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历史久远并显示出了其效果,但在面对文物保护环境的多种变化时,仍有欠缺。因而,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发智能博物馆体系已经成为文物保全的一个新方向。使用环境监测传感器对文物的保存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借助大数据的分析预测文物可能的退化趋势,进而实施预防性的保护策略;利用3D扫描、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珍贵的古文物进行高清数字复制,不仅降低了实物显示的风险,也增加了文化的传播方式,河南博物馆官网发布的主题为“礼合中国——商周礼乐文明”的线上虚拟展厅(如下页图3所示)。对于文物的保护,不仅仅将其放置在自然之中,更应让它成为一个更宏大的生态平衡。倡导在博物馆建设中普及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设施,以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潜在破坏;为确保恢复文物的过程中对文物主体的干扰最小化,应采纳生态修复的手段,优先选用可逆的材料及相关技术;同时,增强广大人民的环境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于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认知。

加强博物馆藏品建设与管理。博物馆应主动打破地理和时间束缚,努力扩大其藏品的获取途径,包括与国际的交往、公众的捐赠、考古挖掘等手段,目的是持续增加和丰富藏品的类别与种类,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全面和有系统的藏品结构。尤其是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收集,利用数字技术展现口述历史和传统手艺等真实的文化,确保这些传统文化得到恰当的传递与保留。应构建一个科学的藏品管理体系,对每件藏品进行详细地记录、分类和等级划分,采纳差异化的保护策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藏品数据库,使藏品的信息能够迅速地查询和共享。应加大藏品的预防措施,定时开展环境的观测与评价,以确保能够及时检测和排除隐患,保障藏品的安全无虞。

提高博物馆展览质量与水平。博物馆的展览应当摈弃那种简单的方式,转向更加精细化、小巧性强的创意策划模式。深度挖掘文物藏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将现代社会热议与观众的兴趣相结合,打造一种富有故事性和互动性的展示主题。通过运用多媒体和光影秀这些先进的展示工具,大幅提升展览的魅力和感染人们的情感,使观众在深入的体验中体验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魅力。努力深化与其他博物馆、艺术组织、高等教育机关以及公司之间的跨境协作,一同设计与策划展览活动,确保各种资源能够有效分享和各方面的优势得到补充。通过跨部门和跨文化的互动和交锋,激活全新的创意思维,进一步开阔展览的深度和范围,为观众提供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文化感受。

深化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博物馆应该加大科学研究的重视度,组建专业化的研究小组,针对藏品探究、文物保护及文化遗产继承等多个方向的深入研究。增强与国内外知名学术界的互动与合作,积极参与或领导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以增强博物馆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和发言权。同时,把科研的成果转化成展览品和相关服务,确保科研和实际服务之间能够实现积极的相互作用。博物馆在履行其教育职责时,应当充分展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如组织讲座、工作研讨会、亲子交往等,吸引更多的市民深入了解其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提供线上教育和虚拟游览的服务,消除地理上的障碍,使更多的人群得以欣赏博物馆所蕴含的文化宝藏。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博物馆的志愿服务、藏品收集等各项事宜,提升大众的文化敏感性和责任心。

推动文旅融合与人文经济发展。作为城市文明的关键承载者,博物馆应当主动涉及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拓展。通过深入探索博物馆附近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策划独特的文化旅行路径,将博物馆整合进都市旅游的大框架里。同时,积极强化与旅游公司的协作关系,创新文化制品和组织有特色的节日庆典活动,提高博物馆的公众知名度和吸引力,将其塑造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性景点。博物馆应当最大化利用其文化底蕴,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吸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和壮大,通过组织一系列论坛和艺术展览等多样活动促进这一产业;携手地方政府和各企业,联手营造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园或街区,使之成为集文化展览、创新设计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体验环境。博物馆通过诸如版权授权和品牌合作等多种途径,实现文化资源的价值化转换,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经济支持。

博物馆在确保文物的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文物的保存与展出之间的冲突,以及传统艺术与当代环境交融的问题,博物馆应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历史阶段,博物馆应当保持并加强其对于文物保存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职责,进一步推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及其人文交流。

(作者单位:金乡县文物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