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传统民居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更直观地展现了特定时期古村的建造技艺、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庐陵文化是庐陵传统民居的灵魂和底蕴所在。庐陵文化中的价值观、审美观、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在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各个细节之中。庐陵文化中对家族秩序、伦理道德的重视,反映在民居以天井为中心、多进式的布局,体现了长幼有序、主次分明;庐陵文化中对诗书礼仪的崇尚,使得民居中常常有精致的木雕、石雕等装饰,多以诗词、典故等为题材。同时,庐陵传统民居也是庐陵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通过这些传统民居,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庐陵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变迁。
保存现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庐陵传统民居的保护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民众的保护意识不足。吉安当地有125个村已入选省级以上传统村落,其中包括7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48个省级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和利用,一些村落被打造成了国家及省级3A级以上景区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部分居民和社会大众对古民居的价值认识不够,保护意识依然较为淡薄。他们对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没有意识到传统民居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从经济驱动角度讲,一些民众可能更关注经济利益。保护传统民居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一些民众可能认为保护成本过高,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甚至认为保护传统民居会影响他们的经济收入,因此缺乏保护的积极性。
从教育认知角度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学校对传统民居保护的教育相对较少,民众普遍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知识和培训,因此,对民居的保护意识培养不足。即使少数人有保护意识,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参与传统民居的保护,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机制,导致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民众对传统民居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不适应,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居住方式。因此,相当一部分传统民居在无人维护的情况下,长期遭受风雨、日照等自然因素影响,已导致不少的建筑结构损坏、木料腐朽等。
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针对传统民居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和标准,导致管理工作缺乏依据。江西部分地区的传统民居管理机构也存在设置不合理,管理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加之,传统民居的日常保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江西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资金投入有限,导致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从技术支撑层面讲,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但一些地区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导致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从政府宣传角度讲,传统民居的保护和管理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由于政府对于公众宣传不到位,公众对传统民居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普遍参与度比较低,从而导致政府在管理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和配合。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加剧,一些村落甚至因规划不合理等拆除和破坏了一部分民居。
技艺流失,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庐陵传统营造技术工序复杂,工艺细致,建材成本高,建设效率低。在传统民居保护与修缮的过程中,想要恢复原貌,要结合原材料和本土的建造工艺分析。
从建筑材料角度讲,现代建材多是钢筋、混凝土等复合材料。传统民居建筑用材一般就地取材,直接采用当地的木材、石材、土坯等。现在这些材料已难以获取,且获取成本很高。
从技艺传承角度讲,现代建筑工艺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已基本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古代民间匠人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传授技艺,极少汇总形成技艺手册规范操作。随着老一辈工匠的离去,一些精湛的建筑技术面临失传或者已经失传,导致很多复杂构件难以准确复原。在现代科技发展的猛烈冲击下,很多熟知传统营造技艺的匠人逐渐失去了其立身之本,多数木匠、石匠等转行谋生。大部分民居经历过多次修缮和改造后,其原始的建筑结构和风貌已经发生变化。
从复原成本角度讲,传统民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江西很多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复原工作。同时,专业的建筑人才和文化保护人才也相对匮乏,这更加制约了传统民居复原。
保护路径
加大政策支持,优化传承体系。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貌的前提下,要坚持原样修复、修旧如旧,对其进行合理修缮,让传统建筑活化起来。
一是政府应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明确庐陵传统民居的保护范围、保护目标和保护措施,确保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二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庐陵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和利用。民居营建技艺的保护工作需要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相关的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相对薄弱,大部分传统民居修缮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民居修缮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加大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要加强自我造血能力,发展多形式的旅游产业,进一步增加经济收益。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庐陵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鼓励对庐陵传统民居进行合理地利用,如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促进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在当地公开寻找民居营建技艺的传承人,做好非物质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工作,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并给予经济支持。与当地职业学校建立课程培训、系统的师徒传授体系,恢复传统师承关系。对在庐陵传统民居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增强宣传力度,提升文化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大众对庐陵传统民居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一是利用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传统民居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保护意义。可以制作相关的纪录片、专题片等,提高公众对传统民居的认知和关注。
二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举办各种与传统民居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展览、讲座、研讨会、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增强公众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
三是教育推广。将传统民居的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编写教材、开展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民居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同时,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等教育场所,开展传统民居的宣传教育活动。
四是与旅游推广结合。将传统民居与旅游相结合,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通过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为传统民居的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融合现代技术,创新传承方式。传统民居主要是砖木结构,其营建工艺主要分泥作和木作,以木作营建技术为主。大部分工艺缺少系统性的文字及图纸进行记录整理,主要依靠匠人在大量实践中形成经验积累,通过口授口诀的形式代代相传。随着现代营建aIHvmJJHWayStg95iegXEScyj8rgMGkz3WRqlQkUEd8=技术的冲击,一部分营建技艺逐渐消亡。随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代农村人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生产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营建技艺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更好地再现传统工艺,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一是利用数字化保护技术。通过使用三维扫描、激光雷达等技术,对庐陵传统民居进行数字化建模,建立精确的建筑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建筑的修复、监测和虚拟展示,同时也为后续的保护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二是利用智能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庐陵传统民居的结构稳定性、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高民居的安全性。
三是利用3D打印技术。在庐陵传统民居的修复和保护中,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建筑构件的模型,帮助修复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的结构特点。3D打印技术还可以用于制作一些难以获取或复制的建筑构件,提高修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四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庐陵传统民居的魅力。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游客的体验感,还可以提高民居的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课题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遗视角下庐陵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S22206)。
(作者单位:吉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