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剧《血色湘江》通过成功的艺术形象塑造,深刻地展现了革命历史的悲壮与伟大,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音乐剧《血色湘江》中的艺术形象塑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对其剧情、音乐、舞蹈、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同时,探讨艺术形象塑造在音乐剧整体艺术效果中的重要性,以及对观众情感共鸣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剧;血色湘江;艺术形象塑造
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展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血色湘江》是一部以湘江战役为背景的当代音乐剧,讲述了红军后卫部队为保卫中央红军纵队渡过湘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该剧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塑造了红军师长陈湘、政委程翠林、战士黄全勇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一、音乐剧《血色湘江》的创作背景及故事梗概
音乐剧《血色湘江》以1934年发生在广西桂北地区的湘江战役为背景。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最关键的一仗。在这场血与火的考验中,红军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成功突破军事重围,杀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无数革命先烈血染桂北大地,他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对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坚定信心,义无反顾地投身战斗,以大无畏的精神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音乐剧《血色湘江》通过艺术再现这段历史,讲述了红军将士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精神,主角陈湘率领部队与追缴红军的国民党展开殊死搏斗。在战场上陈湘与他的同窗好友黄复兴为各自的信仰拔刀相向;在战场上陈湘收留了掉队的红五军团干部韦江和怀有身孕的朱大姐;在战场上陈湘队伍误闯了瑶寨,经过五天四夜的鏖战,红军队伍弹尽粮绝,陈湘被捕,最终牺牲。多年以后,凤鸣和瑶族乡亲来到湘江祭拜,江水上浮现出英烈们的身影及那写满名字的军旗,向世人陈述着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1]P22。
二、音乐剧《血色湘江》中的主要艺术形象
音乐剧《血色湘江》围绕陈湘这一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叙事,同时塑造了凤鸣、韦江、朱大姐等多个鲜明的角色,使这部音乐剧生动、感人,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湘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和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
1.红军师长陈湘。陈湘这一角色的原型是红34师师长陈树湘,是一位英勇无畏、信仰坚定的红军师长。在红军即将突破国民党第三重封锁线时,陈湘受命率领所辖部队掩护中央红军渡江。面对生死考验,他奋勇向前,并在战斗时发现对阵的敌人是自己的同窗好友黄复生,两人因为各自的信仰拔刀相向、生死鏖战。在战斗中陈湘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最后寡不敌众,他断肠明志,兑现了对党忠诚的庄重誓言。他的形象代表了红军将士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2.瑶族女儿凤鸣。凤鸣是桂北地区瑶王的女儿,因为部族曾受到军阀欺压,她对部队有着天然的抵触,对红军一样如此,开始时充满了畏惧、防备和不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后,她被红军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和尊重所感动,特别是在看到红军面对围剿时的勇敢、智慧及战友之间浓厚的友情,她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衷地产生了敬佩。她发动寨子给红军送食物,更是对师长陈湘产生了爱慕之情。在音乐剧结尾处,她带领红军后代“小湘江”来到湘江祭拜英灵,也预示着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以及红军精神的薪火相传。
3.壮族团长韦江。韦江的原型是红三军团第五师里一位从百色起义中走出来的壮族团长。在剧中,韦江展现出了极高的领导才能和战斗素质。他带领红军战士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始终坚守在战斗的第一线。他的形象充满了力量和威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韦江还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他对自己的民族有着深厚的热爱和责任感。他在战斗中不仅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也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和民族而拼搏。他的形象体现了壮族人民的英勇和忠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
4.孕妇朱大姐。朱大姐不仅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还是一位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朱大姐的形象兼具坚韧与温柔。在剧中,她不顾自己身怀六甲毅然投身于战斗之中,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然而,朱大姐的命运却充满了悲剧色彩,在战斗中她不幸受伤,最终为了保护战友和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牺牲令人痛心,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和残酷。孕妇朱大姐这个角色,让观众看到了革命时期女性的伟大和不易。她们不仅要面对战争的残酷,还要承受怀孕和生育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但她们依然坚定地选择了革命道路,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付出一切。
三、音乐剧《血色湘江》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段
音乐剧《血色湘江》,通过音乐、舞蹈、舞台设计等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使观众能够深刻地体验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魅力[2]P111。这些艺术手段的巧妙运用,不仅增强了音乐剧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1.优美动听的音乐。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它在艺术形象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塑造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其中的唱段展现的是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精神,比如主角陈湘独唱的《坚守》出现在剧情关键时刻,其旋律激昂而有力,充满了紧张感和冲突感,表现了他面临困境时内心的挣扎,强调陈湘的坚定决心和不屈精神。同时,悲伤的场景配以哀怨的曲调,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陈湘面临生死抉择时演唱的《最后的嘱托》,旋律悠扬而深情,充满悲壮,节奏缓慢而稳定,氛围凝重,表达了他对亲人、战友的深深眷恋和对信仰的坚定,使听众深刻感受到陈湘内心的挣扎与坚定。
2.别具匠心的舞蹈。舞蹈动作的设计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强舞台的视觉效果。《血色湘江》中一些激烈的战斗场面、柔情的场景常用舞蹈来表达。比如舞蹈片段《战火中的青春》出现在音乐剧的高潮部分,激烈的跳跃、旋转和搏斗等舞蹈动作充满力量感和节奏感,整齐的、分散的队形变化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团结协作和战斗策略,红旗的舞动代表着革命的信仰,整个舞蹈充满了激昂的情感,营造了紧张的战斗氛围和悲壮的情感氛围,充分展现了红军战士在湘江战役中的英勇抗争和顽强拼搏。
3.逼真形象的舞台。舞台布景、服装设计和灯光效果等也都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逼真的布景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服装的设计可以展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灯光的运用则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舞台布景上,《血色湘江》以湘江战役的历史背景为依据,通过硝烟弥漫逼真的战场场景、残破的建筑等元素,以及血迹和残骸等道具,营造出了战争时期艰苦和惨烈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湘江战役的现场。服装设计上,既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现了红军战士的朴素和坚韧,又通过不同的服装款式和颜色,以及徽章、肩章等细节装饰,区分不同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灯光效果上,一方面巧妙运用不同的灯光色彩、强弱的搭配组合,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增强了舞台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另一方面,通过光影的变化,突出了角色的形象和动作,增强了舞台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四、艺术形象塑造在音乐剧《血色湘江》中的重要性
艺术形象塑造在音乐剧《血色湘江》中具有核心作用,它不仅使音乐剧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还能够深刻地传达主题、引发观众共鸣,并留下持久的艺术印象。通过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音乐剧能够以独特的方式触动观众的心灵,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1.传达主题和情感。通过鲜明而深刻的艺术形象,音乐剧能够更直接、更有力地传达其主题和情感。《血色湘江》中的艺术形象,如英勇的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者等,帮助观众理解和感受到剧中所表达的对革命精神的赞美、对牺牲的敬仰及对历史的反思[3]P147。生动且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为音乐剧增添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通过舞蹈、歌唱、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呈现,使音乐剧更加丰富多彩,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体验,使他们与剧中的角色产生共鸣。观众通过与艺术形象的情感连接,更深入地体验音乐剧所呈现的故事和情感,从而增强观赏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推动剧情发展。艺术形象的行为、决策和互动推动了音乐剧剧情的发展。他们的性格特点、目标和冲突构成了剧情的核心,引导着故事的走向。观众会跟随艺术形象的脚步,一同经历剧情的起伏和转折。比如,《血色湘江》的主角陈湘,是一个勇敢、坚定且富有正义感的人物,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勇往直前,这种性格特点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因为他会不断地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既要保护他所珍视的人和事物,还会因为自身的信念与其他角色的观点或利益发生冲突,从而推动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血色湘江》的配角对于剧情发展也至关重要,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动机,与主角形成对比或互补。他们的存在丰富了剧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情节线索。
3.回顾历史引发思考。音乐剧《血色湘江》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和文化背景,形象地描绘了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环境和英勇斗争,使观众对历史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特别是独特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成为这部音乐剧的标志和象征,有助于音乐剧的传播和推广,使观众对作品记忆犹新。同时,《血色湘江》的艺术形象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特征,不同角色的行为、动机和命运可以激发观众对人性、社会问题及历史意义的深入思考,促进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音乐剧《血色湘江》通过音乐、舞蹈、舞台设计等多种艺术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革命历史的悲壮与伟大。这些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当代音乐剧创作中,我们应该注重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欣荣:《永不褪色的信仰 观歌剧〈血色湘江〉有感》,《中国戏剧》,2021年第10期
[2]林晓婧:《审美视域下的中国民族音乐剧》,《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3]张玢:《一曲悲歌恸天地 长征路上铸英魂——评音乐剧〈血色湘江〉的宏大叙事与红色精神传承》,《艺术评论》,2019年第11期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