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音乐剧中传统文化融合和发展方向分析

2024-10-11 00:00:00田女
剧作家 2024年5期

摘 要:音乐剧经过漫长的演变,现已风靡全球,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然而在中国,原创音乐剧领域仍面临挑战,创作水平有待提升且产业链尚不完善,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研究多聚焦于音乐剧的内容创意和市场策略,但对于如何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音乐剧,以及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尚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通过对中国音乐剧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论述其在中国发展的时代脉络,着重分析其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并对于今后我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传统文化;文化融合

一、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音乐剧,这一融合了戏剧、音乐与舞蹈精髓的舞台艺术形式,与歌剧有着深厚的渊源,却又在表达上独树一帜。追溯历史,音乐剧的前身可远至18世纪初期在英国上演的《乞丐的歌剧》。这部作品经由对白与歌曲的有机结合,巧妙地运用了当时流行的歌曲来推动剧情发展,为日后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音乐剧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情感与故事的深刻传递者,其特点在于将所需要的情感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直白平实的故事内容中,使得观众能够轻松产生共鸣并且享受其中。在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中,剧本是坚实的基石,构建了整个故事的框架;音乐则是其灵魂所在,通过旋律与歌词的交织,赋予角色以生命,深化情感表达;而舞蹈作为另一种语言,以动态之美强化了情感的传递与故事的讲述。三者相辅相成,使得音乐剧成为既传统又现代,既深刻又通俗的独特艺术门类。

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艺术家们发现,百老汇音乐剧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用简单低级的手法吸引观众的表演,而是融合了严肃的话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动人的音乐和精彩的舞蹈,配合现代舞台声光技术,形成一部部引人入胜的佳作。在这些音乐剧中,演员们载歌载舞的同时还结合了对话和表演,其艺术结构与中国的传统戏曲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于是,国内逐渐引入西方音乐剧这一概念,原创音乐剧也是从这时开始正式起航。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原创音乐剧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与鲜明的时代印记,涌现出众多充满生活韵味与本土风情的佳作。起初,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呈现多依赖于剧院、剧团等文化事业单位的集体运作,这一时期的演出模式较为传统,往往伴随着社会选拔的聘用机制,在创作、经营、管理以及版税制度方面尚未成熟。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与观众审美品位的不断提升,多家专注于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与全方位整合营销的公司及社会团体应运而生。这些新兴力量不仅推动了音乐剧创作内容与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更在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全球音乐剧艺术的不断革新与创造,中国的原创音乐剧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大量引入西方经典音乐剧作品的同时,在巧妙地保留经典元素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中华文化的精髓与特色,创造出了一系列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不失本土风情的佳作,进一步推动了音乐剧这一全球共通语言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

二、中国原创音乐剧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探索最初期,首先是进行对于西方音乐剧的引进。目的是为了从剧情构思、舞台呈现到戏剧核心理念对西方音乐剧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同时也是为了在国内开拓音乐剧的市场,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然而在初期阶段靠大量模仿学习与实践积累产出的音乐剧效果并不理想,这种近乎全盘复制的状态缺乏自身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并未能在市场上获得预期的反响。业界逐渐意识到,简单复制引进的原版音乐剧模式,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隔阂,极大地限制了中国观众对剧情内容及深层思想的深入理解。因此,推动中国音乐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便是对原版音乐剧进行本土化改编,让作品更加贴近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与审美习惯,从而增强观众的代入感与观赏体验。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一些原版音乐剧被精心翻译成中文,并在剧情内容、戏剧理念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优化,以确保其既能保留原作的精髓,又能更好地契合中国观众的喜好。通过本土化改编,中国音乐剧得以在保留国际艺术水准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挖掘与展现本土文化的魅力。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中国音乐剧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也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搭建了更加坚实的桥梁。

而只是简单地进行本土化改编是不够的,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西方音乐剧的创作与制作模式,借鉴它们专业且高效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更要看透他们制作音乐剧的底层逻辑——即表达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因此,我国的原创音乐剧唯有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之中,方能赢得广大民众的深切认同与广泛赞誉。如何将我们的原创音乐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不断探索中找到真正适合中国音乐剧发展的模式才是重中之重[1]P4。

中国原创音乐剧在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存在着许多优势。一方面是中国原创音乐剧的题材选材范围很广,拥有极大的灵活性。比如可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历史故事的丰富内涵,讲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历史故事,让观众感受历史的厚重;同时也可以敏锐地捕捉故事所处时代的社会脉搏,选取反映现实生活、触及社会问题的题材,通过音乐剧的独特视角与表达方式,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思想性。另一方面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可以融合传统戏曲精髓、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多种形式的元素,旨在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来彰显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让古老文化重返现代舞台。

当下中国原创音乐剧积极吸纳众多现代元素,赋予故事以鲜明的时代气息与现代审美,使其更加贴近观众的实际生活。这种创新融合不仅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还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让音乐剧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艺术与生活的桥梁。这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不仅让中国音乐剧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元,也在形式上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它证明了传统文化并非静止不变,而是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三、中国原创音乐剧的现状

如今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孕育希望的阶段。在政策导向、个人创演以及市场运作等多个方面,均实现了有序的发展态势。政策层面的积极引导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个人创作者的激情与才华得以充分展现,而市场的精心培育与高效运作则进一步推动了音乐剧产业的繁荣与壮大。但伴随着原创音乐剧影响力的逐渐增大,许多问题也浮现出来。

首先是音乐剧的受众基础太小,难以形成扩大化影响力。音乐剧的主要受众是中青年群体,而他们的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都有隐性危机。一方面,观众对音乐剧中的音乐风格、演唱方式、故事情节及主题思想的认知不足,这种陌生感限制了他们深入欣赏与理解音乐剧的能力。这一状况使得音乐剧市场难以吸引并维持广泛的观众基础,进而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音乐剧的票价相对高昂,对于普通受众而言构成了一定的经济门槛,限制了音乐剧市场的潜在观众群体,影响了原创音乐剧的普及度和影响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音乐剧市场的快速发展[2]P83。

其次,中国的音乐剧市场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尚未构建起一个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与音乐剧在西方国家所享有的广泛追捧和深厚底蕴相比,中国在音乐剧领域的艺术积累尚显不足,虽然也孕育了一定数量的音乐剧人才,但整体而言音乐剧产业的发展链尚显稚嫩。在中国,许多原创音乐剧面临着市场化程度低下的困境,这导致它们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原创音乐剧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投机取巧之作。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其核心在于多种元素的紧密融合,且戏剧性是音乐剧的灵魂,要求故事叙述完整且引人入胜。然而,当前众多本土原创音乐剧在叙事上暴露出明显短板,要么开篇精彩却后劲不足,要么冗长拖沓节奏失衡,故事性薄弱,更接近于歌舞表演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剧。此外,部分音乐剧在创作上过度依赖西方元素,难以激发本土观众的共鸣与兴趣,进一步限制了音乐剧市场的拓展和观众基础的扩大。因此,提升原创音乐剧的整体质量,强化其戏剧性、创新性和我国传统文化特色,才是推动中国音乐剧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构建符合音乐剧艺术规律及我国独特国情的创作机制,并同步建立和完善高效的运营体系。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有效吸引和培育音乐剧创作领域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需充分发挥专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作用,注重对未来音乐剧创作者的全方位能力培养。同时,鼓励创作人员积极参与各类舞台实践活动,通过实战演练提升技艺,并直接面对观众收集他们的即时反馈。此外,建立开放的沟通平台,让编剧、导演、作曲、演员及舞台设计等各方专业人士定期交流切磋、集思广益,从而全方位提升对音乐剧创作的深刻理解和艺术把握能力。这样的机制不仅能够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更能推动整个音乐剧行业创作水平的飞跃。

第二,关键在于大力提升原创音乐剧的整体品质。这要求我们精准把握观众喜好,选取广受大众欢迎的题材,并致力于创作多样化的剧情,以丰富音乐剧的内涵与吸引力。创作人员应勇于创新,深入挖掘并呈现那些贴近人心、喜闻乐见的题材。这包括对经典文学作品、影视剧的改编,以新的视角和手法赋予HoBnZO6RRTOP6sj2MbwdWA==其时代生命力,只有紧密贴合中国人民的文化心理与审美需求,才能赢得更多观众的青睐与共鸣。同时,不断提升演出质量是吸引并保持观众兴趣的关键所在。从演员的表演技巧、舞台设计的美学呈现到音乐舞蹈的精湛演绎,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第三,聚焦于拓宽音乐剧的传播与接受渠道,以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数字化的传播环境。我们需打破传统宣传模式的局限,积极使用短视频等新兴社交媒体平台,利用其广泛的覆盖面和强大的互动性,为音乐剧的宣传推广开辟新路径。同时,可以借助“明星效应”提升音乐剧演员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他们的个人魅力与专业素养,吸引更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背景的观众关注音乐剧。此外,将音乐剧元素融入商业内容之中,如跨界合作、品牌联名等,不仅能够拓宽音乐剧的市场边界,还能为观众带来新颖独特的观赏体验。在营销策略上可以实施精准定位,结合目标受众的兴趣爱好与消费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推广方案。通过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巧妙融合,打造既具有深刻内涵又充满趣味性的音乐剧作品,以此吸引并留住更多观众,为音乐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苏雅军:《论音乐剧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中国音乐剧》,2024年第1期

[2]杨舒:《当代中国音乐剧发展现状浅析》,《文学艺术周刊》,2022年第5期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